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08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金寿山治疗上气不足证的经验
上气不足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证候。《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它是与中气不足、下气不足相对而言的气虚的一种表现。金老师在继承《内经》和后世李东垣、薛立斋等各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以益气聪明汤为主方诊
768
0
0
0
活用小续命汤治中风
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干金要方》卷八,组方:麻黄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生姜(五两) 人参 川芎 杏仁 附子 防己 芍药 黄芩(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功效:祛风扶正。主治:中风卒起,筋脉
2298
0
0
0
口臭辨清病机,可以各个击破
口臭系口中出气臭秽,自己感觉或为他人所闻到口中臭味。臭味有酸臭、腐败、霉味、果味、蒜味、焦味等不同。中医认为,口臭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大多由火热所致,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常见实火有胃火上蒸、肠腑热结、心脾积热、痰热壅肺、肝火上亢等,常见虚火有脾虚失运、阴虚火旺等。西医将口臭
2421
0
0
0
《温病条辨》清络饮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暑剂。暑邪为六淫之一。李用梓说:“暑之为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故暑者,相火行令也。"吴鞠通亦说:“暑亦温之类,暑自温而来”。所以,暑为夏季的主气,属温热或火热的范畴,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
1656
0
0
0
孟河大医巢渭芳学术特色
巢渭芳(1869—1929),常州孟河人。为孟河医派巢氏另外一支(一支是巢崇山)。渭芳先生在孟河是先药业而后医,得马培之亲授,擅长内、外、妇、儿各科,尤长于时病,治伤寒是特长,对时病急症有独到之功;妇科治疗难产、不孕等病证,有一定造诣;精于应用火针治肠痈和化脓性外科疾病,深得
2347
0
0
0
黄连苏叶汤治呕吐
几年来,笔者用黄连苏叶汤治疗呕吐,取得较好效果,感到小方可贵,不可轻视。黄连苏叶汤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证,呕恶不止,用黄连0.9~1.2克,苏叶0.6~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黄连不但苦寒治湿热、且能降胃火之上冲。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通降顺气化浊独擅其长,然性
1548
0
0
0
入夏就畅销的“藿香正气散”,你可能一直用错了
藿香正气散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著名方剂。它为什么会这样著名呢?主要是因为这个药方使用得当,则疗效非常良好,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尤其是在夏秋之交的季节,使用的机会更多。今结合实际病例,谈谈个人在临床上使用这张药方的点滴体会,仅供同道们参考。01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
1778
0
0
0
补中益气丸好用的原因
以前有一句民谣,“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对于补中益气汤,“仙有返魂汤,医有补中益气丸,十个用之九个中”。补中益气汤是来自《内伤外感辨惑论》中的时方,发明者为李东垣,主要依据是“甘温除大热”,其中所谓的“甘温”指的也就是人参、甘草、黄芪三味药为代表的甘温药物。事实上,甘
2401
0
0
0
十六个方剂消灭常见病症
“汪阿姨,你诊治疾病一般是从哪里入手?” “我这一种是家庭简易治疗,上不了台面的,你不要当真。”汪阿姨客气地说。 “汪阿姨,中医就是从单方与简易疗法发展起来的,只要有效,就是宝贝,请不要客气了。” “我父亲叫我先掌握住十六个方剂与相对应的病症,”汪阿姨说,“然后了解常
628
0
0
0
中医有哪些学派
医经学派该派以研究古医经基础理论为主,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确立、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古书载医经有7家,现仅存《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故汉以后,医经派演变为“内经学派”。由于著名医学家们前仆后继、孜孜不倦地对《内经》进行研究和阐发,不但使医经学派代代
5299
0
0
0
升降理论对临床的重要作用 脏腑升降精解
(一)第一对:脾胃是升降的轴心吴达说:“脾为阴土而升于阳,胃为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而升降的权衡又在中气,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气之右转,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转,中气败则四象失其所行,因脾郁而
2002
0
0
0
《温病条辨》香附旋复花汤解析
四十一、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复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按伏暑、湿温,积留支饮,悬于胁下,而成胁痛之证甚多,即《金匮》水在肝而用十枣之证。彼因里水久积,非峻败不可;此因时令之邪,与里水新搏,其根不固,不必用
4518
0
0
0
温肺止流丹治疗鼻炎
温肺止流丹《辨证录》《 辨证录》: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非脑漏也。夫脑漏即鼻渊也,原有寒热二症,不止胆热而成之也。然同是鼻渊,而寒热何以分乎?盖涕臭者热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热属实热,寒属虚寒,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热症宜用清凉之药,寒症宜用温和之
14156
0
0
0
察舌失误有感
四诊之中,能直观地反映出病变的本质者,莫过于舌象。临证之际,舌象复杂多变,医者务要知常达变,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贻误病机。曾治张某某,男性,70岁,某制冰厂工人。因1个月前右下腹突发疼痛,伴大便秘结不通,于某医院外科就诊,诊为“慢性阑尾炎”,考虑年龄太大,未予
576
0
1
0
保和丸临床活用能治十多种疾病
保和丸一、古方简介【来源】《丹溪心法》。【组成】山楂18g,神曲6g,半夏9g,茯苓9g,陈皮6g,连翘6g,莱菔子6g。【功效】消食和胃。【主治】食积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脉滑。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
6582
0
0
0
小儿外感发热验方
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病证。我在长期的临床用药过程中,筛选出解肌清热、醒脾和胃的验方,用来治疗此证,疗效甚好。方由葛根、茵陈、藿香3药等量组成(没有恶心、呕吐,也可不用藿香)。葛根解肌退热;茵陈善于清利湿热;藿香醒脾和胃,辟秽化浊。三药性味皆轻清,微温微寒,有寒温相济
1191
0
0
0
温胆汤怎样用效果能更好?
温胆汤命名温胆汤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该方被收录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燾编撰的《外台秘要》中。《外台秘要》标明其方源于《集验方》,且云“出第五卷中”。考《集验方》乃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年)所撰。原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
2675
0
0
0
沈绍功:治阳痿不能一味的壮阳
这治阳痿呀绝对要注意,不能一味的壮阳,江湖郎中讲究疗效,3付药就能好。是呀用鳖、鹿茸、阳起石、仙茅,也许3付药就起来了。但是因为阳痿的病人可以理解,很久起不来,一起来控制不住,用了过头,用这些霸道的壮阳药,起来以后再下来,那就血染的风采,永远不起来了,所以这是忌讳绝对不能用。
1369
0
0
0
温病的四大外治法
外治法是通过皮肤、九窍给药,以治疗温病某些病证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温病各阶段的多种病证。人体的皮肤、九窍与内在脏腑及全身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因而通过皮肤、九窍给药也可以起到祛除病邪、调整脏腑及全身功能活动等作用。温病由于传变迅速,变化多端,许多传统
889
0
0
0
从营卫运行的角度辨证用方
为什么同样一个方子可以治疗不一样的疾病?为什么同样的病征,却要用不同方子?为什么名家辨证用药总是信手拈来,恰如其分;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束手束脚?中医辨证用药到底该如何下手?今天,让我们从人体营卫运行的实际案例来解读。病例:女,起青春痘,脸上背后都有。平时爱喝热
563
0
1
0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