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4999 篇文章
筛选
祝谌予治疗甲亢的特效方:当归六黄汤
北京名医祝谌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经常用的一张方子是当归六黄汤。祝谌予先生曰:“此方为我在临床治疗甲亢之首选方剂,口干、自汗、肌肉痉挛时加生牡蛎、木瓜、五味子;手颤甚用白头翁;甲状腺肿大加橘核、荔枝核、夏枯草。”
2251
0
0
0
掌握人参的适应指征
胡希恕先生说:我们用人参呢要注意这一点,人参不是万灵的。人参这味药是苦、甘,偏微寒,所以在阴证里可以用,在阳证里也可以用。真正虚寒,寒得厉害,真正纯阴证,人参不能用,你看复脉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汤都不用人参。
1041
0
0
0
“熟地先生”张景岳是怎么用熟地黄的?
张景岳自创的186首新方中使用了熟地黄的有51首,熟地黄为使用最多、最广的药物之一。故熟地黄常与补阳之附子、肉桂、鹿角胶等或补气之人参等相配伍,如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右归丸、右归饮均重用熟地黄,与肉桂、附子等相伍,培肾中之元阳不足。
3822
0
0
0
内经里治头痛的方法
头痛病因较多,凡六淫外袭,上犯巅顶;或脏腑机能失调,逆乱于上;或气血虚弱,不足以上荣,都可发生头痛。大抵外感头痛,以疏风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则以补气、养血、滋阴、潜阳、化痰、平肝为主。若真头痛多为厥逆连脏,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1612
0
0
0
千古第一祛湿热方二妙散
湿和热这一对邪气,性质上是相反的。一个是水,一个是火。现在水和火搅在一起,水没法把火浇灭,火也不能把水烧干,它俩就这样胶着在一起。二妙就是两个苦药,苦温的苍术,和苦寒的黄柏。在黄柏苦寒,造成的一派阴霾笼罩下,苍术这种温燥药,就能起到缓和、缓解寒凉,保护阳气的作用。
1549
0
0
0
调肾可消肌瘤、囊肿、增生
子宫肌瘤、附件囊肿、乳腺增生均为良性肿瘤,沈氏女科认为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临床以心烦口苦、失眠多梦、腰酸背痛、舌红脉数多见,属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通过调肾治疗,以知柏地黄汤为主方,加上温润的中药,如蛇床子、补骨脂以调肾阴阳;加上健脾的中药,如炒白扁豆、黄精脾肾
859
0
0
1
经方治疗月经淋漓不断医案
王某,女、40岁子宫腺肌症、多发性子宫小肌瘤、双侧卵巢囊肿、宫颈肥大、盆腔积液伴连滞。方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四君子汤、当归芍药散加减。经期服用温经汤。服药40剂,上述诸症均明显减轻,彩超检查宫颈肥大、盆腔积液已正常。
1722
0
0
1
两地汤治月经提前案
孙某,女,28岁,情绪烦躁,月经提前。方药:两地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三诊:微口干、腰酸,易生气急躁,以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继调之。
4677
0
0
1
辨证治疗矽肺病案
赵先生,患矽肺病十余年,肺大泡,常发气胸,已经失去工作能力,经常住医院和疗养院,现有少量胸腔积液。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石膏方,三诊,柴苓散合葛根芩连汤,四诊以桂枝加葛根汤合五苓散加味。服完后患者电话告知,项背痛已解,精神饮食汗出基本正常,已无明显不适。
1154
0
0
0
温胆汤加减应用的体会
温胆汤为唐·孙思邈所创,载于《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言其主治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治失眠,可加镇心安神之品;治泄泻,可去枳实,加荷叶升提中气;胃脘痛,合用川楝、玄胡疗效更显;胁痛,可配茵陈、黄柏等清下焦湿热;疗癫证,合用甘麦大枣汤;治眩晕,宜加如平肝镇逆药。
1771
0
0
0
辩证治疗咽喉病
咽喉病常见的有乳蛾(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痹(急慢性咽炎)等疾患。其临床症状多见咽喉疼痛,吞咽不利或声嘶不扬等。在治疗上因风热所致(急性),均宜解表利咽或泻下,方宜“六神汤”与“大黄漏芦汤”;阴虚火旺(慢性)均宜滋阴降火,宜用知柏地黄丸。
1703
0
0
0
缓解新冠疫苗注射后的不适:早泄阳痿
某男,40岁,注射新冠疫苗后出现了房事早泄阳痿,非常苦恼,而且伴有腰酸,手冷。从体质特点来看,病人形体中等,表情较少,全腹部紧张,要考虑四逆散体质。麻黄附子细辛汤,患者8-28复诊,自诉服用一周后症状已经改善,9-5再次复诊,自诉症状已经完全缓解。
16672
0
0
0
对麻杏石甘汤的见解
麻杏石甘汤方,凡两见于《伤寒论》。方中之麻黄辛温开泄肺气,杏仁苦降,宣肺平喘,石膏辛甘寒,直清里热,甘草以和诸药,四味配合,具有清肺定喘的作用。应用本方的目的不在于发汗,而在于以清肺热为主。不在于麻黄一味之力,而在于麻黄、石膏配合以宣泄肺腑之郁热而平喘。
1492
0
0
0
苓桂术甘汤祛湿效果好
苓桂术甘汤: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从体表毛孔渗出去。白术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健脾。
2674
0
1
0
黄煌专病专药一文通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等。其患者共同特征是面色黄黯,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临床上结合具体疾病,作加减如下:感冒合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
1691
0
0
2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
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并不稀奇。生麻黄10克,生石膏50克,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此方本来是治疗热喘的代表方,关于此证的特征,《伤寒论》有“汗出而喘”的经典表述。近代医家用来治疗麻疹肺炎、大叶性肺炎等各种肺炎,不仅起效快,而且费用低。
951
0
0
0
化铁丸治好五年足跟痛
化铁丸方药组成:威灵仙、楮实子等分为末,每日4次分服。在人体,可以化坚、软坚、散结、治疗一切难化的坚结肿物、结石等极效。脾胃不好,可以用来泡脚。这个方子现在确实少见,以前很多老中医常用的,尤其是很多人有骨刺,足跟痛一类的,痛不欲生,用这个化铁丸据说很有效果!
3055
0
0
1
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支气管炎
17岁的男性运动后出现右侧胸痛,伴有气喘,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石膏,颗粒1剂。三诊服药至今流清涕及喘已无,胸痛未再发作,偶尔鼻腔内有异物感,脉细无力,舌淡胖苔薄白。患者自诉自己太瘦,希望能调理增肥。给予神秘汤合四君子汤。
3436
0
0
0
《千金要方》白蔹薏苡汤治疗下肢麻木
白蔹薏苡汤是在《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合桂枝加附子汤,附子、干姜、甘草,又叫四逆汤,三味药可以开下焦痹着之邪。如果下焦寒湿重,可以加入茯苓、白术,组成肾着散、真武汤,加强散太阴寒湿之力;下焦湿热重时可以加入苍术、黄柏,组成四妙散,以袪湿热之邪。
1602
0
0
0
脾胃虚弱的经典配方枳术丸:张元素只用了3味药
《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中医大家张元素,在枳术汤基础上研发了脾胃病的代表方剂:“枳术丸”,主要是起“治痞、消食、强胃”的作用。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使用。对于这个方子,清代名医徐大椿盛赞,“此健中消滞之剂,为脾虚食滞痞结之专方”。
2615
0
0
1
726
727
728
729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