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766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胡希恕先生讲古方何以治今病
中医说的这个“伤寒”,不局限于伤感外寒,它是广义的,凡是这样热病之属,都叫伤寒,是拿出这么一种病,而用《汤液经》各个方剂,征引很多。中医它是通过实验来的,一切的方法规律,一律像王叔和所说的这个是“真方,有神验者”,有神效者。都是通过实践的结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
504
0
0
0
产后掌指关节疼痛医案一则
弹拨指,西医称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因产后贫血,营卫已虚,腠理开疏,汗多湿衣,空调取凉,外湿入侵引起。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内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洗,以温经散寒、活血利水、通络止痛。内外合治,事半功倍。
1111
0
0
0
国医大师刘尚义讲解十枣汤
十枣汤中医主治悬饮、支饮、水肿,症见饮停于胸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滑数,属于实证者。西医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可参考此方
2367
0
0
0
经方派别
六经八纲方证派代表人物:胡希恕、冯世伦 体质方证对应派代表人物:黄煌 方证对应派代表人物:黄仕沛 六经脏腑经络派 六经标本中气气化学派代表人物:钱塘张氏张隐庵、张锡驹等,后代的陈氏陈修园及其子侄辈陈逊斋,唐容川、黄
6772
0
0
0
经方释义
《伤寒杂病论》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其中《伤寒论》实载113方,《金匮要略》实载262方,除去其中重复之方,共计178方,用药151味。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经方配伍精当,运用得当,往往起到覆杯之效,达桴鼓之功。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
8818
0
0
0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1.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
27063
1
0
3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的资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万山等)整理如下:1 石 = 四钧 = 29
52941
4
0
8
《伤寒论》原文背诵条例便捷背诵版
太阳病辨证纲要【太阳病提纲】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
23431
2
0
7
探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以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整体上跳跃地、直接而迅速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建立在整体观基础上的思维方法。直觉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突出地表现为“悟”性。
1230
0
0
0
治疗糖尿病的实用中成药
参精止渴丸(降糖丸)成分红参、黄芪、黄精、茯苓、白术、葛根、五味子、黄连、大黄、甘草。【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应用】用于气阴两亏、内热津伤所致的消渴,症见少气乏力、口干多饮、易饥、形体消瘦;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1611
0
0
1
跟着11位中医前辈们学习“附子”的用法
赵国章经验 《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10~30g,常用以下配伍:配桃仁、红花、香附等,治痛经。配柴胡、白芍、佛手,治气厥证。配五苓散,治水湿痰饮证。配大黄保留灌肠,治肾衰之尿毒症。
6851
0
0
0
详解《伤寒论》栀子汤类方证
栀子生姜豉汤【组成】栀子(擘)十四个,香豉(绵裹)四合,生姜五两。【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方解:此于栀子豉汤加止呕逆之生姜,故治栀子豉汤证而呕逆者。【解读】本方证属阳明太阴合病证。
4174
0
0
0
小儿大便前干后稀的思考
现在的小儿,特别是有大便前硬后溏的小儿,大多都有晚上进食过多或喝夜奶的习惯。晚上吃得过多,晚上脾胃本应该休息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消化工作,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增加,就容易出现盗汗,睡眠翻动不安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容易踢被子,然后导致腹部受寒,引起“胃中冷”。
1226
0
0
0
脐疗法50法
少儿高烧不退:用稻草烧灰一碗,加白酒或酸浆水调稀敷脐上,其烧即退。小儿肠麻痹:用丁香3克、肉桂3克、木香10克共研,加麝香少许水调,敷脐上,胶布绷带固定。约二小时腹中肠鸣,频转矢气,大便通下,继而内服异功散,可转危为安。小儿腹痛,脐周鼓包块者:用花椒粉10克,葱白二两,捣如泥敷脐
1514
0
0
2
中医高手论"麻黄"
麻黄之实,中黑外赤,其茎宛似脉络骨节,中央赤,外黄白。实者先天,茎者后天,先天者物之性,其义为由肾及心,后天者物之用,其义为由心及脾肺。由肾及心,所谓肾主五液,入心为汗也。由心及脾肺,所以分布心阳,外至骨节肌肉皮毛,使其间留滞,无不倾囊出也。
1989
1
0
1
对“引火归源”法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的探讨
头痛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病理变化亦很复杂,但头为诸阳之会。主一身之阳的督脉又上达巅顶,其支脉络于肾。故肾脏的阴阳失调,尤能引起头痛。若肾阳衰微,阴寒过盛,逼阳上越,即命门虚火上冲于脑而引起头痛。陈修园《时方妙用》载:“肾虚头痛,诸药不效,宜加味左归饮,如命门火衰者用八味汤”。
1408
1
0
1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咽痒咳嗽医案
小柴胡汤证之咳,如有胸胁满闷的柴胡证指征则为金指标,但如果是感冒迁延期,体力透支,喜卧纳差,头晕,也可以相机使用,唯见痰黄浓稠,宜去人参、大枣、甘草,以免助热生痰,再加射干、葶苈子、桑白皮;如见咳嗽伴有呃逆,合方半夏厚朴汤为的证,当然如有咽中如有炙脔也是必效之合方
3042
0
0
0
“抓主证”是用经方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巨著,它总结了六经病证的基本规律,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对于每一经病证以及每一个方证都厘定出了主证、兼证、变证及夹杂证的层次,为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425
0
0
0
肺癌中晚期转移至肝脏的医案一则
男,37岁,江西人,个头中等偏胖,之前间断干咳一年,一次两三天自愈,平时当感冒咳嗽治疗,并未重视。直至2021年7月干咳半月余一直不见好转,医院查肺癌中晚期并转移肝脏。中途偶出现胸痛服用之前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三仁汤几副即好转,睡眠差时即服用黄连阿胶汤。目前状态良好,偶尔容易
1361
0
0
0
乌梅丸加味治疗亚甲炎发热案一则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看法也有存在。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归属于厥阴经的范畴。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是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故属少阳。有养阴透热之功,药理作用主要有解热,抗炎,镇静
1068
0
0
0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