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千金方》不孕不育探秘
讲者简介杨昌龙,主治中医师,供职于深圳林芝缘中医馆,对千金方外台研究十四载,主要从事妇科疾病及疑难病症的研究,在妇科崇尚荡胞、建中、运中、填精等法。《千金方》继承了古医学结构体系,与《伤寒论》一脉相承,当代孙真人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学者爱新觉罗·恒伟老师曾言,“如果把《伤寒
2194
0
0
0
访谈高建忠:《脾胃论》资深解析
高建忠,硕士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主任、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仲景经方和东垣学说的临床研究,著有《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读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常言道学习中医最需要的是天赋,但是后天的努力远远
5204
0
0
0
承古中医法脉的《圣济总录》吴茱萸汤
学术界把唐视为经方与时方的分水岭。本文恒师从药物结构以及与《千金方》中两个茱萸汤相对比,得出“《圣济总录》吴茱萸汤一定继承了《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这种古中医的法脉,就妇科而言,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的结论,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经方时方的分水岭断代问题。
2347
0
0
0
从血府逐瘀汤的运用谈中医的辨证思路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名方,临床喜用此方者不在少数,很多医家都有运用此方的心得,也时常能见到有关此方的医案医话和临床报道。我临床也喜用血府逐瘀汤,这与受颜德馨先生的影响有关。但我的用法与颜老又不尽相同,或许与一般医家也有所不同。这跟我受刘渡舟先生的影响有关。我学医之初,
1941
0
0
0
治疗胃痛的三合汤
三合汤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9克(后下)、砂仁3~5克。功能: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
2596
0
0
1
脾胃病辨治经验
自春秋战国至唐宋,中医学对脾胃生理、病理、治疗等的论述虽可散见于各家篇章中,却没有专著,直至金元的李东垣首著《脾胃论》。由于当时战乱频频,人民流离失所,饥饱不定,出现大量饮食、劳倦、内伤所致的脾胃病,李东垣根据《内经》中脾的生理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东垣指出,治疗脾胃病不但要
1527
0
0
0
咳嗽不爽如何辨治?
咳嗽不爽常致咳嗽缠绵不愈,咳嗽已爽是若干病证痊愈的先兆。笔者对咳嗽不爽辨治以虚实为纲,效果颇佳。临床常见实证有以下几种:一为外邪客表。咽喉不适即咳,咳而不爽,胸闷气逆,略有痰涎,伴发热恶风,无汗或略有汗,头胀痛,寸脉浮。用解表药防风、荆芥、淡豆豉、紫苏、川芎、柴胡、羌活之
989
0
0
0
王三虎:风邪入里成瘤说
“风为百病之长”,为众人所熟知,但大家可曾听说“风邪入里成瘤”?此绝非虚谈,王三虎老师在肿瘤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风为百病之长”在肿瘤发生、发展、预后、诊断、治疗上的意义。本文王师即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证治特点、针对方药等方面,条分缕析地向大家阐释了“风邪入里成瘤说”,
1054
0
0
1
湿痰咳嗽治疗七法
湿痰咳嗽是咳嗽病的一种常见证候。多因饮食生冷过度,伤及脾阳,或素体脾肾阳虚,复感寒湿之邪,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肺失宣降,发为痰湿咳嗽。证候表现以咳嗽、痰多而稀且易排出、胸闷、苔腻、脉滑、饮食减少、不喜冷性饮食等为特点。治疗湿痰咳嗽有以下七种方法:1、利水:古人
3477
0
0
0
柴瑞霭:怎样才能很快治好口疮?
口疮又名口疡、口疳、口破,是指口舌疮疡或溃烂的一种病证,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一、临床表现口疮反复发作不愈,口内两颊、舌及舌下、唇有黄豆或豌豆大小的白腐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微突起红色边缘,有疼痛感,重者呈白黄色溃烂疮疡,疮面多黄白色分泌物。各种口疮由
1076
0
0
0
中药用药之妙,炮制方法很重要
中药的用药之妙在于炮制,未经炮制的中药与炮制过的中药性能可能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在用药的时候必须考虑是否炮制的问题,那么药物炮制后会有哪些具体作用?这与中医药理论有什么联系?一起来看本文的分析。中药,史称“本草”,俗称“中草药”,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不可分离,有医无
914
0
0
0
胃病用药体会
治疗胃病与其他病证一样,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方药。但在具体药物的选择与运用时,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下简要介绍个人一些用药经验和体会。(一)党参、太子参党参甘平,为补脾益胃的常用药。太子参微甘,补脾益胃之力弱,但清而不滋,颇有健胃养胃作用。1.对胃病脾胃气虚患者
649
0
0
1
王幸福:济生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息肉
乌梅1500克 (酒醋泡去核) 僵蚕500克 穿山甲50克蜜丸。每丸9克,每日三次。制法:乌梅1500克(乌梅以肥大肉多者为上,酒醋浸泡一宿,去核、焙焦存性)、僵蚕500克(米拌炒微黄为度)、穿山甲50克(用碱水或皂水洗净,晒干,再用滑石粉入锅内同炒至甲片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
6542
0
0
0
孟庆云解读病机十九条
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列十九条,中医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对“数”的认识东、西方有一致性。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万物的规律就是一个数的规律,由此而发展出了数学。数学也确实是所有科学的横断科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横断科学。中国的自然科学系统为:数、理、化、
738
0
0
0
中医如何治疗女性面子工程
在没有讲痤疮之前,先说一下我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内科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只有内科的功底深厚了,其他的各科的治疗才能有很大的突破;第二,皮肤科有特殊性,在于皮肤外在防卫功能有关,比如湿疹,急性期流水比较多,我曾经有个教训,用麻杏石甘汤汤治疗,后来引起水湿泛滥非常的重
672
0
0
0
程氏蠲痹汤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多发病,临证以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者居多,笔者曾运用主治风寒湿痹证的程氏蠲痹汤为主共治疗59例,收效较好,现介绍于下:我们随机选择了59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男39例,女20例。其中,腰椎拍片发现有肥大者9例,隐性椎裂者2例,骨瘤者1例。治疗方法程氏蠲痹汤内
1019
0
0
0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一、咳嗽:1、风寒;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2、风热;桑菊饮。(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3、痰热;清宁散。4、痰湿;二陈汤。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7、食积;曲麦二陈汤。
1115
0
0
0
宋柏杉:从一例长期发热案的治疗看中医的诊治思路
先看一个病例:杜某,女,27岁,高热一年余,体温41.3℃,平常体温烧到38℃左右就觉得很正常了,在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在承德当地承德市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共做过一百多次化验检查,拍了颅脑、胸片、腹片、还有骨、踝关节片拍了若干,查不出问题,西医按普通炎症治疗输了大
752
0
0
0
一个中医学子看完《四圣心源》后的深度启发
一、相遇,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大三的夏天,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如同平常一样,来到三元里图书馆三楼,然后在图书架之间游荡着,随手翻翻这本,拿拿那本,看看这个下午,与哪本书相伴。就这样,我和《四圣心源》相遇了。《中医基础理论》课本啃了好多遍,但依然觉得有点意不尽、嚼不烂、理不透
1612
0
0
0
《外台秘要》眼赤饮深度解析
一、条文:又疗眼赤饮方二、组成:前胡、黄连、秦皮、黄芩、栀子仁、决明子、蕤仁各二两,竹叶一升。三、用法: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食后服之。四、方解: 1、黄连、黄芩、栀子有黄连解毒汤之义,泻下阳明火毒; 2、秦皮、决明子、蕤仁为眼
943
0
0
0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