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升降散加减应用
今读邓文斌老师所发“升降散”一文,想起我于临床常用升降散治六经之病每有奇效,附文于下。 治头面出疹性疾病合白虎汤或白虎加参汤; 治烦躁懊侬合栀子豉汤类; 治郁证合越鞠丸; 治阳明(狂躁)会泻心汤类、承气辈; 治少阳表证合柴胡剂; 治少阳里证
5932
0
0
0
柴嵩岩:女性舌色的辩证方法
舌诊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中医诊察方法之一,是中医四诊中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中医妇科大家柴嵩岩,又名柴松岩,行医六十余年,诊治过的患者逾百万,被称为“送子奶奶”。柴老特别重视舌象在临证中的作用,是柴老辨治的重要依据。
2921
0
0
0
李可医案:甲状腺癌颈转移
王淑臣,女,60岁,两渡矿张斌科长妻,1978年6月26日初诊:患者高大胖体型,体重80公斤。颈部肿块29年.甲状软骨上方肿块杏子大,下方肿块约乒乓球大,均质硬,右颈部鹅蛋大肿块,凹凸不平。同年3月28日,省肿瘤医院超声探查诊断:“甲状腺癌颈转移”,次日同位素扫描(565号)
1727
0
0
0
施今墨治疗失眠经验
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从医60余年,博览医籍,古今中外无不搜求,其治学严谨、医理通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以善用对药著称。现将施老治疗失眠之经验加以总结,介绍如下:辨证施治 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所见之失眠分为4种情况:入睡不能;睡眠时间短,醒即不能再睡;时睡时醒,极易醒觉
1891
0
0
0
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
介绍一个神奇的方子,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组成】当归 6g,人参 5g,黄芪 4g,川芎4g,防风 4g,桔梗 4g,厚朴 4g,桂枝 4g,白芷 2g,甘草 2g。【原典】亦名折里十补散。治一切痈疽疮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脓自出,无用手挤,恶肉自去,不犯刀杖,服
1387
0
0
0
李佃贵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等,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
1284
0
0
0
焦树德治咳七大法则
咳嗽一症,外感时病中有之,内伤杂病中亦有之,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并且不是只患了肺病才发生咳嗽,《内经·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之症,包括很广,牵涉面很大。在治疗时,如果不辨病因病机,不讲理法方药,而只投所谓止嗽、镇咳、祛痰、宁肺之品,笼统施治,轻则
1458
0
0
0
金寿山治疗上气不足证的经验
上气不足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证候。《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它是与中气不足、下气不足相对而言的气虚的一种表现。金老师在继承《内经》和后世李东垣、薛立斋等各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以益气聪明汤为主方诊
770
0
0
0
活用小续命汤治中风
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干金要方》卷八,组方:麻黄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生姜(五两) 人参 川芎 杏仁 附子 防己 芍药 黄芩(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功效:祛风扶正。主治:中风卒起,筋脉
2301
0
0
0
口臭辨清病机,可以各个击破
口臭系口中出气臭秽,自己感觉或为他人所闻到口中臭味。臭味有酸臭、腐败、霉味、果味、蒜味、焦味等不同。中医认为,口臭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大多由火热所致,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常见实火有胃火上蒸、肠腑热结、心脾积热、痰热壅肺、肝火上亢等,常见虚火有脾虚失运、阴虚火旺等。西医将口臭
2425
0
0
0
附子养荣汤,如何治腹胀
汪某,年近六旬。仲春病腹胀兼作痛,饮食不能进。服群医药十余剂不一应,且增甚。遣人召予,诊之六脉洪大滑盛,重按益加有力,如年壮气实人。面色则白而带萎黄,舌色则青黄而兼胖滑。诊毕,予索前医拟方遍阅之,则皆香附、厚朴、乌药、木香、山楂、神曲、陈皮、半夏、藿香、延胡、枳壳、桔梗、莱菔子、
1022
0
0
0
《温病条辨》清络饮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暑剂。暑邪为六淫之一。李用梓说:“暑之为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故暑者,相火行令也。"吴鞠通亦说:“暑亦温之类,暑自温而来”。所以,暑为夏季的主气,属温热或火热的范畴,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
1659
0
0
0
益气聪明汤方证
脾虚气陷,阴火上冲, 目昏暗,耳失聪者,健脾益气,升阳散火,益气聪明汤主之。益气聪明汤方:黄芪30g 党参15g 升麻6g 葛根30g 蔓荆子10g 白芍12g 黄柏6g 炙甘草6g一、方证浅识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或阴火上冲,而致头痛眩晕;或内障
6084
0
0
0
补中益气汤治面瘫
夏秋间,一青年农民饭后在树荫下午睡,醒后突觉左侧面部麻木不仁,口眼斜,急找北京房山刘凤英医师诊治。刘未细辨,照例开牵正散5剂,药后症未好转,又投了三剂,病情依然如故。乃详问病情,方知患者曾有两年之久的腹痛、泄泻病史,现症口角流涎,倦态乏力,自汗腰酸,口淡纳少,腹部虚胀,形寒肢冷,
1450
0
0
0
达原饮:发烧不退的另一种思路
达原饮治疗高热一例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读:陈潮祖先生乃川派名医,他曾治疗过一例发热病人,药后烧退病愈,后一月全身脱皮,再二月白发转青,第二年值与妻“钻石婚”兴至,却感风寒而殁,一波三折,其药力使然也?命数也?案后门人对达原饮的疑问和分析,对医林学者,或有启发,请君赏玩。(编辑
1315
0
0
0
肖建民: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
中医家的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这么一个专题。血府逐瘀汤是我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张方子,但是比较匆忙,没有太多准备,在今天晚上的分享当中,如果能让大家有一丝体会或者半点启发,那我就没白忙活。好,下面我们开始正题。血府逐瘀汤这张方出自清代
9423
0
0
0
中医急症、疑难病辨证论治
历代传统中医是以治疗急症及疑难杂症取信于炎黄子孙及友邦日本、朝鲜、东南亚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之学说,皆是近两千多年以来治疗急症的经验总结。学者能精通运用,则治急症特别是疑难急症,如操左券。若浅尝即止或束之高阁,仅摭拾零星,
1080
0
0
0
孟河大医巢渭芳学术特色
巢渭芳(1869—1929),常州孟河人。为孟河医派巢氏另外一支(一支是巢崇山)。渭芳先生在孟河是先药业而后医,得马培之亲授,擅长内、外、妇、儿各科,尤长于时病,治伤寒是特长,对时病急症有独到之功;妇科治疗难产、不孕等病证,有一定造诣;精于应用火针治肠痈和化脓性外科疾病,深得
2350
0
0
0
李可医案:牛皮癣
魏x,女,20岁,2008年12月15日初诊。病史:患者全身皮疹多年,加重1年,皮疹初起红痒,继之变硬脱皮屑,月经期腹痛,经水有黑块。无汗,四肢发冷。患者曾自服乌蛇荣皮汤效不显。辨证治则:诊断:牛皮癣;证型:寒伏三阴,血失温养;辨证分析:寒伏三阴,重在厥阴
3992
0
0
0
“艾柏饮”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艾柏饮”一方,源于清代道光年间鲍相璈氏《验方新编》载于汪讱庵氏收纂的《增广验方新编》上卷。方曰:“治鼻血不止,无论虚实,可断源流”。临床常遇出血、紫癜症患者,投以“艾柏饮”治疗,果然有卓效。报告如下:例一,谢某,女,16岁,患者因鼻血,阴道流血20余天,加重8天入县人民医院
794
0
0
0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