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78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小儿哮喘“对药”十三则
散敛相伍,开阖有变小儿哮喘成因虽多,但在外因中,以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较为多见,治法当以开窍逐邪为先。然而需开阖有度,方为正途。若开之过度,则耗散正气,能开不能阖,则邪去而复入,必开阖得当,才能达到邪去而正安的目的。清代医家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安肺宁嗽丸的
588
0
0
0
浅析张仲景阿胶运用规律
阿胶,为驴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等功效。《金匮要略》11首方剂应用了阿胶,除去重复,张仲景以阿胶入药10方次。但仲景之书“察证候而不谈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岳美中语)。历来注家往往以后世用药经验诠释
2054
0
0
0
麻黄治哮的临证应用
古今治哮方中,麻黄的使用频率约为58.6%,为哮喘用药之首,因麻黄既善于宣通肺气,又长于降逆平喘,故为宣肺平喘的首选药物。因其辛温,功用主在宣肺平喘,发散表邪,故适用于寒实肺闭之证,如《药品正义》记载:“元气虚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常用于治哮的麻黄类方中,寒哮有射干
785
0
0
0
葛根: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证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葛的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春秋两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或煨用。【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功效】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应用】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证。本品解肌发汗。对风寒表证常与桂枝、麻黄
1017
0
0
0
附子颂歌
附子十二首作者/金希聪当今论附问谁公,噩噩陈言袭旧风。献可一家言肾气,长沙双向寓天功。欲除上下千年弊,须识阴阳两极通。无限春光红杏圃,几时更看九州同。附子泻心四逆汤,一寒一热有文章。不同场合不同效,相反关键相反方。谁知升降还燥润,安知收散更温
693
0
0
0
治痰定喘话熟地
熟地本为临床常用药,但今人只是将它作为一味普通的补血滋阴、填精益髓药,而且因有滋腻碍胃的顾虑,临证用得并不多,特别是在咳喘病中,极少应用。若说熟地能治痰定喘,人多不信。其实,熟地治咳喘,自古有之,若能应用得宜,常可获不可思议之效。 张景岳用法明代名医张景岳临证擅用熟地
2923
0
0
0
麻黄的妙用
麻黄的三大功用:发汗、平喘、利水,在临床上疗效是可靠的。据笔者的临床经验,麻黄的功用远远不止上述三种,其用途甚广。麻黄除用于治风寒表证、外感喘咳、风水浮肿等证之外,对重症肌无力、颜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遗尿及子宫脱垂等病,也都有很好的疗效。笔者并非单用麻黄
1000
0
0
0
天花粉:清胃热,降心火,生津止渴
天花粉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楼的干燥块根。产我国南北各地。秋冬季采挖,洗去泥土,刮去外皮,切成段、块、片,晒干。【性味归经】苦、微甘,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应用】1、用于热病热邪伤津,口干舌燥、烦渴,以及消渴证口渴多饮。天花粉
3288
0
0
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系列:荆芥
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产后血晕第一要药——荆芥不同情况下的伤风感冒,需要用到不同的风药,比如冬月用麻黄,夏月用香薷。不同的人也会用到不同的风药,比如说,刚生完小孩的产妇,如果不小心招风受凉,引起头晕发热该怎么办呢?这时可不是一
902
0
0
0
张锡纯:一味山药疗愈多病
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生怀山药 轧细过罗,一斤上药一味,每服用药七八钱,或至一两,和凉水调入锅内,置炉上,不住以箸搅之,二三沸即成粥服之。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亦可。此粥多服久服,间有发闷者。掺以西药白布圣一瓦同服,则无此弊,且更
4839
0
0
0
治郁“药对”四则
青海省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张翼擅长郁病治疗,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对药物性味、功效之认识,每有独特见解,善用药对。兹将其治疗郁病常用药对的经验,简介如下。 柴胡与白芍肝为“体阴用阳”之脏。柴胡辛散,主入气分;白芍酸收,主入血分。柴胡疏泄肝气,和肝之用,白
715
0
0
0
赤芍:主治邪气郁结引起的腹中疼痛,消除血管痹阻等证
赤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川赤芍) 和卵叶芍药或芍药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四川及东北各地。秋季采挖,除去茎秆、芦头、须根,刮去粗皮,晒干。润软,切片。【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在血分,身热、发斑疹,及血
1029
0
0
0
“呕家圣药”生姜并非万金油
导读:生姜既可以缓解恶心,也能治疗呕吐,多与半夏、吴茱黄、橘皮、茯苓配伍。虽然被称为“呕家圣药”,但不是所有呕吐都可以使用生姜。今天小编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这味熟悉的中药——竹叶石膏汤主治“气逆欲吐”,用半夏而不用生姜;大半夏汤也不用生姜,前者发热伤津,后者反复呕吐伤津
896
0
0
0
黄连:大苦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根须及叶。黄连多系栽培,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四川、云南黄连产量较大。秋季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苗叶、须根,干燥。生用或姜炒。【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用
3357
0
0
0
柴胡: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症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生用、酒炒或醋炒。【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3591
0
0
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系列:生姜
早行山中口含姜一大清早,爷孙俩人,已经翻阅了好几座山。原来他们今天早上是去采药,虽然竹篱茅舍里很多时候对于慢性病都是开张汤方叫病人到镇上去抓药。功效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但如果有些山村里的人,急着要用到的一些药草,老先生要么自己柜子里就常备有,要
1468
0
0
0
代赭石,重镇息风治“顽疾”
01代赭石与皂角、胆星、龙骨、牡蛎、大黄、全虫同用,治疗癫痫抽搐。《别录》谓赭石治惊气入腹。《日华子本草》谓治“小儿惊痫……”。笔者临床观察治惊痫抽搐颇效。赭石入厥阴重镇,为治肝风内动不可缺之药。笔者治疗癫痫属肝风内动,挟有痰涎热邪者,与皂角、胆星、龙骨、牡蛎、大
1954
0
0
0
经方故事:一味黄芪救母
神话里有二郎神杨戬劈山救母的故事,今天咱来讲一个现实版的一味黄芪救母。就在几天前,广州的一位老朋友来电,专门讲到了她亲历亲为的一个病案,很特别。现转录如下。我对你说个事儿吧。这个案例可能以后也对你会非常有用。我妈现在90多岁了,26年前,也就是1993年,我妈乳腺癌做了手
1028
0
0
0
黄芩: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种病证,如湿温、黄疸、泻痢等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晒干。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炒或炒炭用。【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
1218
0
0
0
代赭石,重用生用效更佳
《本草纲目》多主张代赭石应除去杂质,醋淬煅用,笔者师张锡纯氏之经验,应用生者效果较佳。下面仅就50年之临床应用体会笔之如下,供同道参考。1代赭石与人参、半夏、生姜合用,治膈肌痉挛之呃逆不止。余以《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加陈皮,用于顽固性呃逆不止,属于肝气上冲脾气虚者。
2867
0
0
0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