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78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茅根能下血消瘀
茅根,一般药书仅记有清热生津、凉血利尿的功能,而《神农本草经》还载有“除瘀血、疗血闭”的作用。余临床验证确有此效。某年春月,余在福鼎县南镇治一姚氏妇人。前医谓水肿病,投附子、桂枝、吴萸、干姜、苍术、陈皮、大腹皮等数剂无效,延邀余诊。察其面色暗晦,口唇微绀,口苦且干而不欲饮
1569
0
0
0
水蛭在男科病中的应用举隅
水蛭咸苦平, 色黑, 是一味活血峻药, 功专破血逐瘀, 散结, 尤其“擅治阴疾” (性事疾患) 。笔者取“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专走血分而不伤气分”之性, 临床用于治疗男科杂症, 收效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精液不液化曾某, 男, 31岁。婚后五年未育, 平素体健
2205
0
0
0
学习黄煌经方医案(26/50):功能性性子宫出血
田某某,女,43岁,居住在河间市物价局家属楼。2009年3月27日初诊。月经淋漓不止四十余天,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西药治疗不效。月经颜色鲜红有块,伴有口苦、心悸、胸闷、纳呆等症。舌红,脉弦数。处方:黄连6黄芩12白芍30阿胶10生地10鸡子黄两枚冲七副水煎服
643
0
0
0
沈宝藩运用大黄治疗中风急性期(热积肠腑证)的经验
大黄是临床用以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重要中药之一。大黄专入脾胃,味苦性寒,历代医药名著均有记载。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大黄,味苦寒,生山谷,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473
0
0
0
温病大家吴鞠通是怎么用半夏的
吴鞠通用半夏的功用主要在于化痰逐饮、止呕止咳、交通阴阳疗不寐、协调寒热以及宣通郁滞,其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姜制和醋制的不同。吴氏用生半夏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化痰饮,二是协调寒热,三是宣通郁滞。姜半夏善于止呕,半夏醋炒可使之入肝而治与肝相关之疾。吴氏多用大剂量半夏于不寐之证,亦有用于
733
0
0
0
值得收藏!伤寒96味药的《本经》药解
1、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2、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
688
0
0
0
“虎狼药”麻黄药效太峻猛?
在《本草中国》第二季纪录片中,白露时节,内蒙古高原上的麻黄到了收割的时节。一捆捆绿色的麻黄茎叶如麦秆一般被成垛成垛地扎起来,有序地排放于晒场之上,一派丰收的景象。麻黄,为高原的农民带来丰厚的报酬,为受尽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麻黄辛温愈痹痛每天采完麻黄回到家中
999
0
0
0
水蛭善治男性阳萎
中药王国里有一味古老的动物药,叫水蛭,俗名蚂蟥。我认识它是很早的事了,小时候下河摸魚,一不小心小腿肚上就爬了条蚂蟥,只见流血不见疼,吓得用手直拍患处,生怕钻到肉里头不出来。长大才知道此君只吸血,不进入体內。学医后方知《伤寒论》上的抵当汤主药之一就是水蛭,其主要作用就是活血祛瘀
9564
0
2
0
带脉引经药六组
带脉的引经药,《奇经药考》及《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篇》,都有记载。笔者归纳先贤的经验,补充一己之得,将带脉药分类如下。 01 升提带脉升提带脉 :升麻、五味子。升麻,《奇经药考》认为能缓带脉之缩急,笔者认为以升提带脉的弛松为妥,凡㿗疝、肾著等症都可应用,甚至
3136
0
0
0
仲景用甘草之“论持久战”
仲景方中用甘草,很值得玩味。笔者读书临证之余,想到肾着汤与甘草附子汤,有所悟:仲景治疗“久久得之”的病症,或者需要“久久治之”的病症,多在攻邪的同时重视甘草,可谓深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理,此当为仲景心法之一,不敢自秘,草成此文求正于同道。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以甘草领
631
0
0
0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导读: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用药安全问题愈发被大众及医疗工作者所重视,而作为有着“药食同源”理论的中医,在日常食补方面造诣颇深。今天我们就讲一讲药食同源的这个药——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主治脾虚证、肺虚证、肾虚证、消渴气阴
2219
0
0
0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7~9月采挖,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多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或将鲜茯苓切制阴干。生用。【性味归经
2809
0
0
0
经方常用药应用全解
桂枝一、应用:1.治心悸、气上冲等,认为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作用,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2.治疗出汗。汗为心之液,汗多者多心悸,桂枝能温通心阳,可治疗汗多、心悸等,桂枝汤是主方。3.药证桂枝舌:舌质淡红或黯
1735
0
0
0
附子与大黄的配伍妙用
附子大辛大热,大黄大苦大寒,两药性味,有如冰炭,何能融于一方而建功?张仲景妙手遣药,开附子与大黄配伍之先河。考《伤寒论》附子泻心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即是此例。 仲景创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腹
1480
0
0
0
张琪运用附子的经验
附子是临床治疗各种慢性病的良药 , 明代杰出医药学 家张景岳谓“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国之良相,附子,大黄者世之良将也。”古代名医多有赞誉,称“附予,秉雄壮之质,有斩关夺降之气,能引补气行十二经,以追复失散之阳;引补血人血分,以滋养下焦不足之真阴;
1793
0
0
0
傅文录:扶阳要药附子应用经验
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许多人对这种传说可能都不以为然,不过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做为一个优秀的火神派医家,首先要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也就是要亲口尝一尝附子到底是什么味道,自己对附子的耐受程度有多大?到底教课书上说的是否都是千真万确的正确?当一个医者亲自尝试
10122
0
0
0
张仲景妙用细辛
辛者能散能行,有开肌腠的作用。细辛并无“利水道”作用,主要是辛有发散能利气化作用,间接的利水作用,可以开胸中积滞。·细辛有解痉的作用,用细辛不管是神经痛、风湿痛还是其他痛症,凡是寒邪闭阻,由寒邪引起的都可以用细辛。·细辛辛香走窜,可以通里解表,能够沟通表寒和里寒,治太阳透
4817
0
0
0
用好一味药,一张方子也就灵了
选药,是辨证施治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极为重要。前贤作出了很好的范例,如《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病篇》第四条:“风温证,身灼热,口大渴,咳嗽烦闷,谵语如梦语,脉弦数,干呕者,此热灼肺胃,风火内旋,当用羚羊角、川贝、连翘、麦冬、石斛、青蒿、知母、花粉之属,以泄热和阴”。王士雄按:“嗽
657
0
1
0
俞晓峰运用苍术的经验
俞晓峰先生(1900-1987),祖上四代行医,先祖父亦教亦医,长于内科,兼通儿科,在福建省永泰县颇有名气。先生临床重视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简洁轻灵,常以平淡之品收取显著疗效,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应用苍术更是得心应手。现将其临床经验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俞晓峰先生治疗
750
0
0
0
谈谈吴茱萸外用的临床心得
传统医学中过去曾存在“大方医”看不起“下甲人”的现象,现在的内科临床医师重内治法而轻外治法,常常对一些外治法的使用不曾留神,为什么?想当然,西药看不好,中药内服也无效,用外治法有效吗?切不可妄下结论,当你实践了,你就会改变这个看法。清·吴尚先《理瀹骈文》上说的好:“外治之理,即内
951
0
0
0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