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78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胡希恕用生石膏经验经验介绍
一次一个颌下淋巴肿大的患者,胡老给予了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学生不解其意问道:“该患者无口渴为什么加生石膏啊?”因诊务忙,胡老只是说:“这里的生石膏不但起清热作用,而且还有解凝作用。”何为解凝?遗憾未听胡老亲授,但从临床治验病案中可窥其大概。大凡急慢性疾病,如见红肿热痛、淋巴肿大者胡
1059
0
0
0
半夏和半夏伪品犁头尖
这好像是一个逻辑错误的问题,医生开了半夏,病人凭医生开的处方取到的当然应该是医生开的半夏,可是病人有时候凭医生的处方取到的并不是医生开的半夏,虽然有点绕,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现在的药市上有一种叫“犁头尖”的植物冒充半夏在销售,因为并不是真正的半夏,所以被称“水半夏”。
2558
0
0
0
岳美中:极其寻常的大枣,你会用吗?
大枣一药,在仲景方剂中应用的范围是很严格的,不像有的人使用大枣,信手拈来,俯拾即是。不知大枣虽系果品,而在方剂的配伍组合下,就不同于食物了。例如甘麦大枣汤之治脏躁(现代谓之癔病),小麦、大枣都是食品,即甘草一味,也是甘平无毒可饵之物,分之即是日常食饵之品,合之即可治疗脏躁病,
994
0
0
0
仲景教你用桂枝
以桂枝为主药的,为桂枝汤;为辅药的,有麻黄汤,大、小青龙汤、葛根汤等;为反佐之药的,有白虎加桂枝汤、木防己汤等。桂枝汤适应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其主要作用,在于解肌。后世认为桂枝汤,是诸方之祖。这就意味着它的作用,颇为广泛,决不局限于解肌。
2929
0
0
0
“新绛”诸说考察
《金匮要略》治妇人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一句,清初《医宗金鉴》认为是衍文,意思是可能非仲景方,但苏颂《本草图经》亦云“张仲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复代赭汤,杂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本草图经》发行在林亿等校订《金匮要略》之前。可知至少在宋臣校《金匮要略》
6578
0
1
0
夏季用香薷替代麻黄的原因
留言内容 : 马老师好,发汗方要遵循季节吗?比如春夏可以发汗,秋冬不可,还是不管季节因素,只要有是证就可以用是方。马家驹老师回复内容 : 古代虽然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说法,但是对于表证而言,表证的治法是惟一的,就是发汗,发汗以解表。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汗不出则表不解。无论春
3642
0
0
0
仲景教你用柴胡
柴胡属伞形科植物,味苦,性微凉,具有解热祛邪,疏肝调气的功能。《本经》称柴胡能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别录》称能“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胸痹拘挛,亦可作汤浴”。柴胡为《
1392
0
0
0
葛根的功效如何理解?
汗出恶风者,太阳中风也。今增一背强,乃脊椎两旁之筋脉劲急,亦不仅为太阳中风矣,故加葛根于桂枝汤中,以滋润脊椎中两旁之筋脉。唐容川曰:“葛根其藤最长,其根入土最深,吸引土下黄泉之水气,以上于藤,有如太阳经引膀胱水
1044
0
0
1
牡蛎常用,那么,你用过牡蛎散吗?
牡蛎,咸、涩,微寒,归肝、肾经。本品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五种主要功效。常用于心悸,失眠,烦躁不安;肝阳上亢、头目眩晕,以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虚汗,遗精,崩漏,带下
1947
0
0
0
党参代替人参,靠谱吗?
人参与党参二药,在张石顽的《本经逢原》之前的本草文献,只有人参而无党参的条目,或混为一谈。如《别录》称:“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又说:“今潞州不可得,他处者,尤不足信矣”。说明
3946
0
0
0
仲景教你用“附子”
《伤寒杂病论》以附子或乌头所组成的方剂,有四逆汤、乌头赤石脂丸等30余方,因其配伍不同,而作用随之各殊。兹择其常用者,分别探讨于下。 回阳救逆类作用方剂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等,其主要作用
2169
0
0
0
仲景教你用“麻黄”
麻黄,属麻黄科植物,药用其茎或根,味苦辛,性温。《本经》称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结积聚。”下文对麻黄在《伤寒杂病论》诸方配伍中作用进行探讨。 属于发表解热作用类方剂有麻黄汤、大青龙汤等七方。《伤寒论》说
1315
0
0
0
张锡纯治疗淋证用药特点探析
淋症是以小便频数而量少,尿道灼热疼痛,排便不利,或小腹拘痛,或腰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与现代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症相参。“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891
0
0
0
人参是不可忽视的抗癌要药
消化道肿瘤临证传奇(节选)作者/王三虎我最初写的抗癌论文就是《人参抗癌论》。当时写的最早的那个《人参抗癌论》,我们四医大癌症俱乐部内部期刊上登的,《陕西卫生报》把它分两期连载。那么《人参抗癌论》,用人参去抗癌,为什么?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国内研究抗癌并不用人参,
673
0
0
0
31种常用中药药量大解密
导读:古今名医,在精通药性、药物归经、四气五味的同时,没有不在药量细加摸索的。理法方药,首论理法,次议方药,后谈剂量。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除取决于诊断是否正确、选方是否对证、用药是否合理外,与剂量不无关系。故医学大家岳美中感慨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确定
3770
0
0
0
人参安眠趣话
60岁的苏阿姨,面黄肌瘦,眼小心急,素有胃疾困扰,服用我的中药后痊愈,平素饮食谨慎,注重调养,脾胃无忧。近日因小腹不适,尿频尿急,全科医生诊断为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服用抗菌素、尿感灵一周左右无效求诊。问诊问睡眠,苏阿姨突然开心的告诉我,过年服用了朋友送的一支人参后,最近睡眠大好,
584
0
0
0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用的八十一味药
《伤寒杂病论》虽然记载了数百个经方,但用到的药物却不超过一百种。中药分类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按功效分类,本文收录仲景常用的八十一味药,主要依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性味,按照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排序进行分类,从而从每一类的性味中推导出共同的功效。
3153
0
0
0
解读《神农本草经》之麻黄
学员提问:马老师您好,《神农本草经》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如何理解“主中风,伤寒头痛?”马老师解答:我们说学习经方,《伤寒论》398条讲的是体系,113方是体系的一个具体体现。而方剂离不开药物,方
2010
0
0
0
高血压病不忌麻黄
大青龙汤治疗高血压病医案杨某,女,55岁。2010年5月27日初诊。主诉:停服降压片后血压升高一月。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曾服降压片,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但近一个月前因见血压正常,自己停服降压片,导致血压又升高。今测血压为152/92mmHg。伴见乏力,不易出汗,皮肤
1681
0
0
0
谈附子的服药反应
服用附子后三个主要的排病反应;古籍中“诸”这个字的使用;《古今录验》续命汤的药证分析。书友们的这些探析,您是否也思考过呢?
21608
0
0
0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