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78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一味良药栀子
中药之花有两种最香,一种是金银花,另外一种则是栀子花。明朝沈周在《栀子花诗》里描述:“雪魂冰花凉气清”,是说它花开似雪,且吐清凉之气,卓尔不群。提到栀子大家首先想起的是青春情怀。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栀子最早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因为它的果实可用作染料,故而有“栀黄”一说;后因洁白
1056
0
0
0
一味徐长卿疗愈荨麻疹
荨麻疹于中医又称风疹、赤面游风,急性者骤起而骤消,吹一阵风或者抓一下,那血痕就出来了。慢性者反复发作,慢性荨麻疹发作的时候,全身皮肤痛痒,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红色风块,也叫风团,一团团的,颇为顽固。我们讲不患风而不去,而患风之复来。不怕那个风邪,你赶不出去,就怕你赶出体外以后
3737
0
0
0
以气味为纲的用药配伍11法
1.辛甘发散辛甘发散的药物配伍,常用于解表剂,是选用气味辛散之药,具有发汗解表作用者。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紫苏等,同时配伍甘味药如甘草等,合而用之,即是“辛甘发散”之意,用以治疗伤寒初起的表证。因辛味药能发汗散邪,但易“走散”,即容易发挥药效,亦容易消失;发汗固能
753
0
0
0
揭露高手的临证方药技巧
“医者,艺也”。临证正确的立方遣药,能体现医家诊疗工作的技艺水平。诸如:药之精选、量之轻重、配伍之合拍和效能之专注等,都应周密考虑。做到有方有药,方证相合,才能应手取效。医者司命,不可不知。然而据观察目前临床有些情况却不是这样,而存在着处方用药有“三失”
651
0
0
0
一味甘草治愈胃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其患病与幽门螺旋杆菌密切相关,西医治疗常以抑酸保护胃黏膜为主,此病严重者可能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癌变的风险。今天分享的病历中,医生仅用一味甘草,治愈了患者的胃溃疡,不可谓不神奇。43 岁妇女,约自 20 日前食欲不振,
2791
0
0
0
食用生姜的种种好处
小时候,常听父母说“冬食萝卜夏食姜,不用先生开药方”,虽常常听说食姜的种种好处,但儿时却耐受不了生姜的辛辣味道而不喜食之。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去中医学院学习,由于临床上常常能够用到生姜或干姜,而且生姜为厨房不可或缺之品,所以我就对生姜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369
0
0
0
一味桑叶止盗汗
在宋代的《夷坚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严州山上的寺庙里,有天早晨路过一僧人,非常瘦弱,饮食平时不好,晚上睡觉就浑身出汗,到天亮,衣被都被汗液浸湿,像这样二十年了,已经治疗无望,好像要等死了。管寺庙的一个僧人说:“我有药治你这病非常灵验,替你治疗一下吧。”
1710
0
0
0
善用风药让你治百病事半功倍
风药是具有类似风特性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清、疏散、透达的功效。张元素最早提出了风药,以及药物归经、引经报使学说。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在治疗脾胃病时多加风药,引脾气轻清上达诸经。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把祛风解表、祛风除湿、息风止痉之类的药归为风药。确实风药不局限于疏风和解表
1494
0
0
0
李赛美用芍药的经验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一讲芍药就会想到四物汤,就以为芍药是补药,其实芍药是一个攻伐的药,阴柔酸敛,对脾胃虚寒的人是不利的。《伤寒论》第280条就提到:“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就是说虽然是脾络中的病变,但毕竟还是一个太阴病,如
741
0
0
0
95味药用笔记心得
95味妙药(一) 1.补药上品参类,用时应选择。 人参《神农本草经》别名“人街”、“鬼蓋”。《本草纲目》别名“金井玉阑”,野生者称“野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以吉林抚松县质量最好,故称“吉林参”。产于朝鲜的称“高丽参”、“别直参”。直接晒干的称“生晒参”;煮熟晒
1147
0
0
0
相似中药的功效与差异
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二、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2019
0
0
0
大黄可健脾止泻、醒脾开胃
大黄苦寒,有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因其性峻烈,泄热神效,故有将军之称。历代不少医家都认为大黄苦寒而有脾胃虚寒者禁用之戒。大黄果真苦寒败胃,只能泄热通便吗?并不尽然。笔者从医几十年来,在用常法治疗脾不健运、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诸症无效时,常将大黄配入于方剂之中,使之荡
3160
0
0
0
试论不同经方的不同人参代替品
众所周知,仲景时代的人参和我们今天的人参不同。一部分学者认为古之人参今已灭绝,临床上可用一种或多种相近药物代替;一部分学者认为古之人参乃今之他参,此乃古今异名;一部分学者认为古之人参就是今天的人参,只不过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因为气候等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药性发生了变化,即今之人参就是
6963
1
0
1
岳美中用单味药的经验
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必须掌握药物的特性,了解药与药配伍的效能,胸有成竹,才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有一些疾病,用单味药可以制胜,就无需使用成方。例如:治病瘊子(疣),薏苡仁有较好效果,将它轧面,每天冲服10克或煎服30克,一般月余可能脱落。小儿受惊吓,或生气存食,出
359
0
0
0
初学用药提纲
初学用药可看汪韧庵编之本草备要。明白实在,极为适用。兹将常用者加以系统的简单说明。先将此说明认识,较有纲领。中气药温补中气,以炙甘草为主药。性温,有起死回生之功。凡脉虚大而润,或微小而润皆宜。若脉枯细与阴虚诸证慎用,脉实有力者忌用。阴虚而脉枯细,有兼补中之必要者,
295
0
0
1
《长沙药解》简明背诵版
甘草【本经】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白术【本经】术
737
0
0
0
在热水中都难溶的石膏,能治病?
王合三先生说:石膏,西医不能提取成分,力诋为无用,鄙人初亦疑之。后遇大热大渴之症,头痛如劈,背如被杖,服石膏无不下咽即愈,故余师愚《痘疹一得》之治,热疫方亦不离石膏。查石膏为含水硫酸钙之药品,意钙能灭酸,当血热沸腾之际,服之而能减少热量,使之复归常道欤。惜后人不能
925
0
0
0
葛根、麻黄等特色解读
01 论葛根葛根辛甘性平,轻扬升发,入阳明之经。生用可解阳明之肌,发汗退热;煨熟用之,兼入脾经,生津、举陷而止脾泄。又,该药入土最深,藤蔓至广,善于入络,通经袪风,故为治疗四肢疼痛之要药。02 论麻黄一日先生治一痰热咳喘证,处方以麻杏石甘合葶苈大枣二方加味。诊
675
0
0
0
JT叔叔论药势:提升对中医药的认知水平
在中医的学习之路上,不只一次听见老前辈对学习者的提醒:「要明白一味药的药性、药理、效用,若走上西方化学的『成分分析』这条路,就完蛋了。那么,一味药的药性,自然就该照中国传统的看法:性味如何,归于某经……等等论述了?这,就一般学中医的同好而言,是对的。但,如果是对于学「经方
2599
0
0
0
沈绍功妙用中药经验
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起于明初,历经20代,至今已绵延600余载。小编每每提及这些中医世家传人,内心的羡慕之情就溢于言表,都说中医靠经验,虽然也有片面性,但是经验的积累绝对是中医传承里必不可少
4830
0
0
0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