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78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中医不传之秘:63种常用药不同剂量档的功效一览
A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B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白芍 6~30
1711
0
0
0
中医大佬总结了附子的14条适应证,你都了解吗?
戳蓝字“三鹊经方”关注我哦!附子是临床上一味重要的中药,《本经》虽列为下品,但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却把它应用得十分自如且得力,可谓出神入化,充分发挥了其温经散寒、止痛、通脉、强心、回阳救逆等功效,开后世扶阳学说之先河。后世凡宗仲景法用附子者,往往效验昭彰,甚至可挽救危急之
922
0
0
0
阴阳五行论中医
说陈皮
陈皮带有独特的自然香味,醇厚浓郁,香气异常,味轻微辛而不甚苦,时间越长而愈发奇香,远远可闻馥郁的香味。5—10年的新会陈皮略带柑香;10—20年的柑香味基本消去,甘香味渐浓;20年以上的刮破表层可嗅到甘醇香味;30年以上则呈樟香味。之后年份越长,其樟香醇厚的老
1521
0
0
0
炙甘草汤治愈气功走火一例
本案是因练气功不当导致心肺气血逆乱的证候,俗称“走火入魔”,属情志致病范畴。辨证:心肺气血逆乱。“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不能循经,脉通失养,遂生是证。 治法:益气补血,温阳复脉。炙甘草汤主之。
940
0
0
0
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苓皮的区别
茯苓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认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健脾、宁心安神,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塘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茯苓是一种真菌的菌核,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
3654
0
0
0
大黄和芒硝临床治疗胆管癌并发肠梗阻
芒硝通二便的作用,在大陷胸汤中以一升的最大量表现的淋漓尽致;通大便的调胃承气汤则为半升;大承气汤、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都是三合;柴胡加芒消汤是二合;桃核承气汤则是二两,为最小。
1562
0
0
0
乌梅和干姜的配伍理解
乌梅和干姜这对药对,在乌梅方阵中出现次数较多,如乌梅丸、乌梅桃花汤、乌梅当归散等,且通常乌梅用量远大于干姜,都是为了防止干姜助热太过。
1951
0
0
0
对于厚朴、枳实、干姜的临床应用
治疗腹胀辨证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虚胀,腹满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减轻,治用理中汤类温中散寒。二是实胀,为按之痛或拒按或按之硬,治用承气汤类泻里实。三是虚中夹实,腹胀满一般多表现为上午轻,下午重,傍晚尤甚,但胀满发作的时候不喜温按,在病机上以脾气虚弱为本,兼有痰湿阻滞
2662
0
0
0
学伤寒必先把这96味经方药整明白
大枣——甘咸而微温。《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
1502
0
0
2
麻黄的临床运用
治疗风肋痛,治肺气喘急,腹胁疼痛,麻黄散方:麻黄二两,赤茯苓一两,桂心一两,桔梗一两半,杏仁四十九枚,炙甘草半两。捣筛为散,每服四钱(《圣惠方》)。
760
0
0
0
学伤寒要把这七味药理解透
当麻黄进入人体,由元气变化成药性后,将营卫的寒湿之气烘干,营卫寒湿之气被驱赶出外,所以汗出而愈,换句话说,麻黄的温燥之性,让营卫寒湿出表,使营卫恢复阴阳交合,这样从厥阴上来的一气周流就不会被堵在这里了。
967
0
0
1
车前子治目疾及跌打损伤的意义
五脏六腑的精气一旦得不到充盈而不能上注于目,就会发生各种眼疾;另一方面,小便滞涩不利则水湿可以停留于中。胃为水湿所困,不能把五脏六腑之精气敷布全身,上注于目,目中之精气受到水邪的干扰,凡此均足以酿成目疾。故治目疾用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以淡渗祛湿,清利水湿,养胃益精,水湿祛除
445
0
0
0
如何正确使用大黄还能避免久服败胃
中医素有“苦寒败胃”的理论。大黄苦寒,久服如何避免败胃之弊,值得细究。余数十年临床,持续用大黄越月者,病例甚多,非但未见久服败胃者,且日见食欲旺盛。
828
0
0
1
全蝎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奇效
带状疱疹多好发春秋,起于胸腰部,融合成条索状,皮肤呈现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故称缠腰火丹。以剧烈疼痛为主症,尤以老年患者为甚,严重影响生活。
497
0
0
0
阴阳五行论中医
“助肝木取肾水”的乌梅
乌梅味酸,色黑,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助肝木取肾水”的。五味酸入肝、酸苦涌泻为阴、酸苦是下行之味,又味浓则泄(降泻)。而乌梅酸味厚重,故而有很强的下行降泻之力。在肝气逆行的时候用乌梅,这个厚重的酸味不仅可以降肝逆气,还可以生津!大家都知道水生木,这个乌梅厚重的酸味加
1344
1
0
0
牡蛎用来定悸与龙骨有区别
牡蛎,味咸,平。收敛强壮药,善软坚化痰散结,兼有收敛镇静作用。安神补虚,敛汗固脱,涩肠止泻,清热镇气,止嗽涩精。可治伤寒寒热、温疟、惊恚怒气、惊狂、烦躁、失眠、鼠瘘、带下、盗汗、咳嗽、遗精、口渴、胸腹动者。
595
0
0
0
治疗肾病蛋白尿的药对
黄芪、鹿衔草【主治应用】蛋白尿。【经验体会】叶景华经验:对于蛋白尿的治疗,叶老认为补益脾肾不可不用,临证常用黄芪、鹿衔草相配伍,确获佳效。黄芪乃大补元气之品,具有升阳举陷、固表利水消肿作用。药理证实:黄芪具有扩张心肾血管、改善肾功能、
1173
0
0
0
常用中药药性一句话概括
常用中药170味1、麻黄:发汗解表之要药,亦为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药。2、生姜:“呕家之圣药”。3、防风:为风药中较为驯良之品,以风邪所致之隐诊瘙痒最为常用,为治风湿痹痛之常用药。为治风之通用药。4、白芷:为治鼻渊之常用药,为外科常用药。
829
0
0
0
临床治疗面瘫常用的虫类药:僵蚕、全蝎、地龙
口僻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属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口角㖞斜,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消失,患侧面部运动功能丧失等。部分患者可有听觉改变、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 西医学中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属于本病范畴。以下三药是临床治疗口僻常用的三
1387
0
0
1
人参配伍五灵脂,善治虚中夹瘀之证
曲淑兰合用人参与五灵脂治疗胸痹,认为二者一补气一化瘀,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服药后未见不良反应。沈士荫同用治疗声带癌,认为两药相畏为用,有相互冲击之力。常敏毅在抗癌中草药中加入红参、五灵脂,治疗肝硬化、肝癌及腹腔肿瘤,应用多年,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且有大多数症状改善
2067
0
0
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