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刘渡舟:漫谈水气上冲及苓桂剂的证治
讲述/刘渡舟 整理/薛光耀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水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水肿,一是指水饮。此水饮与“四饮”的含义不同,它具有上冲的特性。 “水气”到底是什么?继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对“水气”这一概念的认识,颇不一致。有认为“水气”是指水之寒气,如成无己注“
4895
0
0
0
经方治疗抑郁症经验总结
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其实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对于情志病的治疗就已经有着许多记载,虽然张仲景对于情志病并没有一个专编的论述,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张仲景所述的许多病证已经符合中医学中的情志病,而其中的诸多方证也就属于今日的抑郁症。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发
818
0
0
0
补肾明星“六味地黄丸”家族
作者/肖相如 老子:金匮肾气丸在这个名星家族中,老子是“桂附地黄丸”。因为桂附地黄丸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在《金匮要略》中叫“肾气丸”,所以现在都叫“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组成药物有干地黄、山茱萸(制)、丹皮
1342
0
0
0
如何正确处理中西医诊断之间的关系?
中医的诊断,靠望、闻、问、切四诊。01有些同志认为,现在已发展到利用原子、电子诊断疾病的时代了,还仅靠一双眼睛、一对朵、三个手指头来检查疾病,未免太落后了。我认为不能这样看,中西医的检查,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不可偏废。例如慢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已消失,中医认为已
886
0
0
0
张云鹏一生积累的19首临床有效方
作者/张云鹏 1.解毒调控免疫方组成:白花蛇舌草30g,丹参15g,郁金15g,生黄芪15g,水牛角粉10g(包煎),叶下珠30g。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2.软坚护肝方组成:鳖甲10g,穿山甲片10g,莪术10g,生黄芪15g,石见穿15g,当归10g。
1215
0
0
0
小柴胡汤应用经验
患者高热不退,医院无计可施,请中医会诊患者裴某,女,70岁,2003年10月3日会诊。患者心衰合并肾衰竭,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病科。经治心衰控制,已透析,但发热半月不愈,用各种抗生素无效,血液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合并金葡菌败血症。药试验
567
0
0
0
任应秋:中医“虚实”有七重含义
虚实,是就病变的性质言,它在辨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虚则补,实则泻,为辨治的不易大法;补则实,泻则虚,乃辨治确切的必然结果。然而,病变的虚实,治法的补泻,粗略识之,自较易易,若欲辨之准而施之的,亦属大难。兹就阅读文献及临床经验所得,就虚实诸义汇辑如次,以资研究,或有
1732
0
0
0
现代中医辨病辨证的模式
“四诊”和“八纲”仍是基础《难经·六十一难》将精于四诊者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将《黄帝内经》那些由哲学思辨产生的抽象原理原则与经验结
1630
0
0
0
「久病入络」与郭子光先生的「通络固定方」
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倡“久病入络”之说及其通络治法,是对前人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发展。叶氏认为“经主气,络主血”,“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络脉阻闭,瘀更深一层,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之由。络病因“邪非在表”,故“散之不解”;“邪非着里”,故“攻之不驱”
1244
0
0
0
国医大师邓铁涛毕生总结的62个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62个经验方。2019年1月10日6时6分,国医大师邓铁涛逝世,享年104岁。防治流感是中医的强项,不怕病毒如何变,都跳不出中医之手心。“非典”与“甲流”中医药疗效足以为证。研究中医药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以取代免疫注射,造福世界。——邓铁涛 2010年 元月
2328
0
0
0
“和法”的概念经不起推敲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和法是指和解少阳,专治邪在半表半里少阳证的治法。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卷四中云:“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
1261
0
0
0
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的辨证经验及常用方药
赵炳南 (1899~1984)是现代中医皮外科奠基人与开拓者,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流派,对中医皮外科的理论和临床做出了巨大贡献。1974年前后,北京中医医院领导指示笔者对赵炳南的学术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当时赵
2322
0
0
0
泻心方病机探讨
《伤寒论》治疗痞证而设,千百年来一直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昭彰,成为千古名方。然就其有关问题,引起了古今医家的争议,对深入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极为不利,故亟当深究,以辨明是非。首先,就三方证病机而言,诸多医家认为系“寒热相结”,或曰“上热下寒”等,今日诸多版本《方剂
786
0
0
0
《金匮要略》泽泻汤应用指南
泽泻汤一方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这个方子以治疗心下有支饮,头目苦于冒眩为其特长。“支饮”为四饮中的一种,顾名思义,它好像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邻于心下,而偏结不散,故名曰支饮。支饮的治法很多,就泽泻汤证言,是支饮之邪上犯头目,故出现冒眩的症状。冒,指头如物冒
4161
0
0
0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现代临床常用于月经失调、痛经等妇科病的治疗。笔者
2690
0
0
0
薛伯寿活用升降散经验
薛伯寿1936年生,江苏泰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1963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入室弟子。他曾负责蒲辅周名家研究室建设,为北京市科技重大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十余项课题作指导。他曾参与中医药防治
1870
0
0
0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高原上的临床运用
作者/姜正谦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伤寒论》,是仲景治疗少阴证的著名方剂。后世医家在运用本方多有发挥。近几年,我们基于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高原自然气候特点,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地区运用此方治疗高原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录验案数则于后,供同道参考。 一、高山性心悸
567
0
0
0
施今墨、赵锡武、祝谌予、吕仁和治糖尿病经验方
施今墨验方选 施今墨 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 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
2567
0
0
0
猪苓汤的解析应用
其病机为里热伤阴,水热互结,故用猪苓汤以育阴润燥,清热利水。方中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阿胶甘平育阴润燥,滑石清热利水,甘寒生津。本证与五苓散证都是有水饮内停,相同的有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或疼痛,口渴,发热,脉浮等。
11615
0
0
0
真武汤特异性方证解析应用
“特异性方证”,就是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捷、高效的特征。《伤寒论》中主之的方证绝大部分属于“特异性方证”。今天咱们一起跟肖相如老师学习特异性方证之真武汤。 原文 《伤寒论》第316条: 少隂病,二三日不已,至
2912
1
0
1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