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千金方》不孕不育探秘
讲者简介杨昌龙,主治中医师,供职于深圳林芝缘中医馆,对千金方外台研究十四载,主要从事妇科疾病及疑难病症的研究,在妇科崇尚荡胞、建中、运中、填精等法。《千金方》继承了古医学结构体系,与《伤寒论》一脉相承,当代孙真人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学者爱新觉罗·恒伟老师曾言,“如果把《伤寒
2196
0
0
0
吴鞠通治伤寒
先贤曾言:《吴鞠通医案》议论高超,方药精切,足为后学师范,堪作诊断术之专书。前言最近在临床带教中医学院实习生,热爱中医的学生较少,读经典学生更少,而读经典的学生基本都是抱着一本《伤寒论》在读,也没有读《金匮要略》,谈起《温病条辨》更没有人读过,对于温病的概念只有清热解毒、
1162
0
0
0
访谈高建忠:《脾胃论》资深解析
高建忠,硕士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主任、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仲景经方和东垣学说的临床研究,著有《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读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常言道学习中医最需要的是天赋,但是后天的努力远远
5213
0
0
0
黄仕沛:经方方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精华
黄仕沛,1945年出生,广东南海县人。祖辈五世业医,20世纪60年代初就读于广州市中医学徒班,并随父侍诊习医。1965年取得中医师资格,1983年起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退休后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名誉院长。20世纪80
2767
0
0
0
访谈:伤寒气化学派张驰
尊重古人的思考方式,是学习中医的前提访谈人物 —张驰,男,1985年8月生,吉林长春人,民革党员,师承海外中医师沈谦益先生,传承伤寒气化学派理论。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教师,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联盟理事。
9294
0
0
0
调治脾胃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糖尿病是当今非常广泛的疾病,发病率已超过10%。在中医的认识上,属消渴范畴,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刘敏老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向大家深入介绍了消渴病与脾胃的关系,以及各种类型消渴病的具体治疗方法,提出在方证对应外,要深究病机,根据病情的标本虚实缓急来选择不同的方药。其中,“治消如
1567
0
0
0
古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本文从古中医脾胃学说谈起,从多角度切入,展示了古中医脾胃学说理论,并附以三个详细临床案例体现其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的作用。另外,吴教授分享了学习中医的十个感悟,从生命科学的三观四律、DNA双螺旋结构与经络运动的联系,到中医文化自信:儒释道、医易同
1634
0
0
0
高建忠: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常见的经方之一,我们一般认为本方主治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在本讲座中,高建忠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并紧密结合临床,对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寒热互结的具体内容,人参主治心下痞是否正确,以及该方的加减运用之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高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半夏泻心汤的正确打开方
6329
0
0
0
六经少阳理论与柴胡类方活用
什么是六经本义?“长话短说,是以六经气化为核心,以营卫气血津液精神为功用载体,以脏腑经络体窍为结构体架的六大生理体系”,这是江中几代中医人凝练的精辟总结。本文刘英锋老师秉承江中独特的学术体系,向大家详细阐述了六经·少阳三焦理论,并以柴胡类方为线索,把相应的方证,根据理法的衍化关系
729
0
0
0
《伤寒论》的读法和运用
《伤寒论》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但因其去今甚远,很多人穷其一生仍觉力不从心。我们应该怎么读《伤寒论》?《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吗?《伤寒论》方应该怎么运用?让我们跟随邢斌老师,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循序渐进,一层一层拨开《伤寒论》的神秘面纱。讲稿实录:今天可能会涉及这样
1665
0
0
0
经方苓术剂探讨
在《伤寒论》治水调津液的方子当中,有两味非常重要的药总是相伴出现,它们就是茯苓和白术。本文史欣德老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从茯苓、白术这对药物入手,和大家一起探讨了经方中包含这两味药的一类方剂——苓术剂。并从药物组成、病因病机、主治病证、作用部位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对比,分享了自己对于苓
1497
0
0
0
阴阳法读《伤寒论》
你对阴阳伤寒有所了解吗?你对少阴病中出现四逆散、猪苓汤、大承气汤等证能否理解呢?你对千古疑案厥阴病又是怎么看的呢?本文杨昌龙老师将用《伤寒论》自身的语言解读《伤寒论》,运用阴阳对举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述他对《伤寒论》中少阴病、厥阴病的认识,并对许多疑难问题作出了阐释。
1073
0
0
0
三部六病之腹诊
近日,偶得机缘可跟随刘绍武老先生之徒武德卿老师出门诊,进一步加强了我对三部六病学说的认识。初次接触三部六病时,并未发现其新奇之处,等深入系统的学习并研读了《三部六病薪传录》后,对三部六病学说产生了极大地兴趣,同时这种兴趣也主要来源于三部六病对《伤寒论》的另一种解读。《伤寒论》
1669
0
0
0
桂枝汤病机评析
引言一般观念,中医治疗要取得疗效,辨证论治是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疾病发生时,所能辨之证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真正的整体观,来评估证的主次、标本、关联、转化,才可能有策略、有步骤地确立治则,以致在诊疗过程中掌控全局、拨乱反正、转危为安,这就是中医病机
2914
0
0
0
推荐书目:《陈瑞春论伤寒》
导语业中医者,不可不读仲景书,《伤寒论》的重要性正如《医宗金鉴》所说:“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 熟读《伤寒论》,再遍读后贤诸书,临证方有把握。江西名老中医陈瑞春先生治学伤寒也常深有感慨地说:“仲景是奇人,《伤寒》乃奇书,不愧为中医临床宝典。”
1203
0
0
0
娄绍昆:解构栀子豉汤
录音原文翻译稿:各位同道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解构栀子豉汤》。解构就是要正流溯源,回到前经方时代,我们要寻找《伤寒论》整个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痕迹。这跟我们运用经方有很有关系,特别是跟药物的加减有明确的联系。在经方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人为的理论,这使一些古老、朴素的药证
2359
0
0
0
陈登科:中医用药法式与临证实战思维
录音原文翻译稿:致词大家好,这节课原本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华佗学院邀请我作特聘导师,在3月18号国医节这天讲《中医传承十讲》的第一讲,即“中医用药法式与临床实战思维”,那次大会很荣幸能与刘友章、李赛美、闫芳、雒晓东、欧阳卫权等老师同台演讲。这次很感谢中医家孔飙会长真诚的邀
1236
0
0
0
黄煌:经方家的医学
录音原文翻译稿:经方就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一些经典的配方,当然也有人说是古代的经验方。但是经方这个名词,我是反对翻译成classical formula的,一定要用经方的音译。因为“经”字上的含义太多了,可以是经纬之方,可以是经典之方,也可以说是经常用的方,也
5625
0
0
0
李赛美:《伤寒论》外感病辨治及运用略述
本文李赛美老师从伤寒的概念出发,为《伤寒论》治外感正名。结合对治外感现状的思考,详细梳理了《伤寒论》治疗外感的诸多注意事项及临床启发。值得读者们借鉴和研究!录音原文翻译稿:各位同道,大家辛苦了!有一句话叫“自古名医出经典”,所以说如果要做名医,肯定要学经典,这是必经之
1749
0
0
0
承古中医法脉的《圣济总录》吴茱萸汤
学术界把唐视为经方与时方的分水岭。本文恒师从药物结构以及与《千金方》中两个茱萸汤相对比,得出“《圣济总录》吴茱萸汤一定继承了《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这种古中医的法脉,就妇科而言,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的结论,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经方时方的分水岭断代问题。
2348
0
0
0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