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铁杆中医”彭坚:桂枝茯苓丸配经验方三则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已婚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西医认为子宫肌瘤的产生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或长期使用雌激素有关。肌瘤的存在,有的影响到月经,使月经提前或推后,或痛经,或出现崩漏,月经中往往有血块,有的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妇科检查的时候偶然发现,有的还会
3861
0
0
0
大黄蛰虫丸之缓中补虚探析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原文为:“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劳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该方由大黄(蒸)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
7657
0
0
0
反复感冒的人,要注意胃肠积热
作者/李克绍有些患者最容易感冒,治愈之后又经常反复。这样的患者,固然可由肺气太虚、卫阳不固所引起,而更多的则不单纯是肺气虚,其他内脏邪热内伏,宿邪与外邪互相纠缠,更为常见。这其中尤以患有消化道慢性炎症者为较多。曾治一幼儿,经常感冒,予发汗退烧药,常愈而复发。问知此儿,每次
697
0
0
0
屡用屡效的十六个经方
我的中医学习实践在徘徊中慢行。翻看病案记录,最早的一个是在2月14日。也许还有更早的。遗憾的是,有些没有记录,有些没有下文。盘点自己用过的方子,算是对过去一年的小结,也算是对新一年的期待。 小柴胡汤治愈感冒后期咳嗽这是一位同事的孩子,感冒后,经过西医治疗
3748
0
0
0
慢性病治疗的步骤与策略(上)
郭子光教授对慢性疾病的诊治颇有心得,他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治疗慢性疾病五个步骤与策略,对指导临床诊治慢性疾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认为,临床通常所见之慢性疾病大多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或宿疾兼新病,或内伤夹外感,往往是多因素、多脏腑、多层次综合受累。面对这些变化多端、病机复
1206
0
0
0
张仲景的脏腑经络脉证理论
一、问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③,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
1241
0
0
0
经方化裁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治验后谈中医的科学特色。2008年10月30日,笔者应患者之邀赴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诊治一位3岁患儿。患儿名叫刘XX,因发烧已住院6天,经输液打针,一直高烧不退,院方诊断为川崎病。说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疾病,建议转院北京。患儿家长王XX因其姐姐
1917
0
0
0
熊继柏用方标准:因证选方
关于经方的运用,关键在于你首先掌握经方真正的作用是什么,这是最要害的东西。比如小柴胡汤,我们讲是和解少阳,它的主症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究竟应当怎么理解它呢?小柴胡汤我们分析一下,它的组成有人参、柴胡、黄芩、法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这七味药其实可以分成
735
0
0
0
我治疗痤疮的常用经方
一、认识痤疮痤疮好发青春期,激素增高皮损成,丘疹脓疱和囊肿,留下疤痕憾一生。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青年男女。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主要与体内雄激素水平、皮脂腺分泌以及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体内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以及继发
9000
0
0
1
经方治疗糖尿病的3个千古良方
白虎加人参汤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的一位教授得了糖尿病,自己用西药治疗,但是仍然总是烦躁不安,疲乏无力,出汗。他跟肖相如老师说,是糖尿病损害了他的神经系统,十分紧张,西医没有办法治疗了,想试试中医。舌脉:舌象质红黄燥;脉洪大,
8775
0
0
0
“寒包火”经方时方分别怎么治
“寒包热”,又称“寒包火”,是指肺素有郁热,复感外寒所致之病症。“寒包热”最早源自《伤寒论》之“外寒内热证”,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卷二有清晰论治:“寒包热,热郁肺俞,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解其寒而热自散,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 “寒包热”的病因人体内
13635
0
0
0
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65)当归四逆汤方: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大枣二十五个 通草二两 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这条论述了血虚寒厥的当归四逆汤的方证。手足厥寒是证候,如果脉微欲绝属
3323
0
0
1
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
一、柴胡加桂枝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表证,为小柴胡汤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而成。又能治少阳证兼有心悸、气上冲之证。张某,女,59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心悸。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此时则更觉烦悸不安,脉结。
1632
0
0
0
熊继柏:中医怎样治急症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为西医专治急性病,中医专治慢性病。有人甚至认为中医治病就是搞“调理”。是否真如其说呢?笔者就此略谈两点。 中医能否治急症首先,翻阅一下古典医籍的记载,不难发现,古代的名医很会治急症。如《扁鹊传》所载扁鹊治疗虢太子的尸厥就是最典型的、也是最早的急症案例
1098
0
0
0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顽固性咽炎的体会
慢性咽炎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多发且顽固难愈。属于中医“喉痹”“虚火喉痹”“帘珠喉痹”等范畴。多因板兰根、抗病毒、金银花、连花清瘟胶囊等苦寒清解,长期攻伐太过,伤遏阳气,或不慎摄养,下元亏虚,命门火衰,邪著咽喉而为顽固之疾。对于清凉法乏效的顽固性咽炎,可试服热
1127
0
0
0
陈瑞春治学之路: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
笔者自幼涉足医坛,至今已足40多个春秋。在家父的熏陶、师长的教诲、友人的帮助下,我对《伤寒论》(本文简称“伤寒”)由初识,到深读,到灵活运用,经历40多年的艰辛耕耘,今天也不敢称伤寒家,充其量能算一个伤寒园里的老学生。若问我是如何治伤寒之学,那就是“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在这
373
0
0
0
刘渡舟:临床要巧妙结合经方与时方
古今接轨论张仲景方,我们叫经方(古方),经方以后之方,我们叫时方(今方)。经方药少而精,疗效惊人,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而且方义隽永,药味精当,耐人寻味,不可思议。据梁陶隐居云:“依《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
954
0
0
0
从广义少阳病证治谈中医根本
《伤寒论》六经病脉证并治篇每一经都分为表证、里证、本经证、变证和类证。有的人认为是太少两感,到了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也说是太少两感?那么究竟是不是太少两感呢?我们来看看《伤寒论》原著398条里并没有这种提法,那么在哪里有两感的提法呢?
1590
0
0
0
蒲辅周医话十则
蒲辅周是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惜生前忙于诊务,亲自著述甚少。这里所选《蒲辅周医话》十则,系蒲老生前对其子志孝言传心授。虽系只言片语,但亦可窥蒲老学术思想之一斑,现公诸于世,以飨读者。 一、谈脉之常变及诊脉的价值六三年在京同先父出诊。诊张老之脉,六脉皆
863
0
0
0
调理亚健康体质的用药进退步骤:(2)再打瘀血
作者:JT叔叔首先要说的这两个个方子,其实,要放在上一篇「厥阴治法」中也是可以的,温经汤证、当归生姜羊肉汤证,因为严格来讲不等于《伤寒论》感冒传变而成的标准厥阴病,所以这里再补充一下。另外,「厥阴」与「瘀血」这两个主题,多多少少都会带到一些妇女生理痛的问题,所以一些常
3290
0
0
0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