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33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温胆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本文作者与大家分享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验案。王某,女,55岁,2018年6月20日初诊。诉顽固性失眠10年,近一年来加重。刻诊:经常整夜不睡,心情烦
1818
0
0
0
陈谊坚:调神亦能治重症
病情简介患者 H 某,男,74岁,因胸闷、心悸、气促2月余,再发1天于2018年10月2日22:01:00由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搏92/min 呼吸17/min 血压130/82mmHg SPO2 98% 。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志清楚,平卧位
314
0
0
0
小儿外感热病医案
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医者多能做到慎用麻、桂等大发汗之品,但对于西药(如布洛芬、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等)的应用却不假思索,试问退热之西药哪个不是发汗之品?只知道外感热病忌用中药之“麻、桂”,却不知忌用西药之“麻、桂”,重发其汗,耗损津液,直致热势反复燔炎。
816
0
0
0
先攻后补治愈15年腹痛案
王××(82岁)小腹痛,并伴有呕吐达15年之久。屡经西医B超检查,小腹部未见任何病变。诊见脉弦而宽大,舌质红无苔。我笑曰:此肝气郁滞,导致木克土,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也。遂开一方逍遥散、金铃子散、二陈汤三方参合以用,意在疏肝理气,兼以和胃降逆、清泻肝火
656
0
0
0
野蘑菇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男,17岁头痛、腰痛4天,无尿3天。入院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案“导泻”主要使用三物白散。三物白散药性峻猛,多用于重症病例。方中巴豆为君,极辛极热,泻下逐水;佐以贝母,清热散结;使以桔梗,宣通肺气。
412
0
0
0
治疗尿频医案一则
本例患者,原有肝郁既往史,此次又因情志不遂,胸怀不畅,以致尿频,实为七情郁结,素体肾虚而导致下亢不固,气虚下陷,膀胱失于制约所致。分析其病因,为肾气不足,情志郁结。论其标本,肾虚是本,肝郁是标,故以补肾固脬摄纳治其本,疏肝解郁治其标。
1483
0
0
0
治疗抑郁发作医案两则
郁证一般来讲都与气有关,因每人体质不同,气与痰热交滞,气与湿痰互结等,都可闭阻心窍而导致心神被扰,所以在治疗用药时有所不同。另外,此症较易复发,除注意按时服药外,尚要注意心情愉快,不可过劳过累,饮食上尽量少食肥甘厚味,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
1307
0
0
0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强调以肾气为本,以“补肾祛寒”为大法,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为辅,以“壮骨利节、活血通络”为佐,从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证、肾虚标热重证、湿热伤肾证论治,创立补肾祛寒治法、加减补肾治法、补肾清热治法、补肾清化治法。
816
0
0
0
治疗梅核气医案三则
女,26岁,因常与丈夫发生口角,心烦易怒,自觉咽中梗阻不畅,胸闷,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痛目眩,月经先期,血黯有块而小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梅核气。方药:丹栀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4439
0
0
0
临床治疗小便异常医案两则
张某,女,10岁半年前,突发肉眼血尿,当地医院疑为肾炎,以青霉素等治疗好转。4个月前,血尿复发,至今已4次(每月一作),且必先伴小腹绞痛。诊为气馁不摄,血虚挛痛。予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进4剂,腹痛即明显缓解而消失,小便清澈,未见溲血
1315
0
0
0
肝硬化腹水医案一则
本案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行气消胀为治法,方以胃苓汤主之。因患者就诊时正值7月酷暑,故在服药期间,加清暑利湿之益元散以增协同祛湿利水之效,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上药以健脾燥湿理气之品复中焦升降气机,服用后有恶心、呕吐之象,故复诊加强健脾燥湿以利水之功。
1618
0
0
0
全身窜痛医案一则
全身窜痛确属风,但风有外风、内风,有虚而生风,有实而生风。外风宜散,如羌活、防风、独活之属,内风宜熄,如钩藤、地龙、僵蚕、羚羊角之类;虚风宜补,但补应视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去补,如气虚者宜人参、黄芪;血虚者宜当归、白芍、阿胶、生地、熟地;阴虚者宜生地、阿胶、玄参、龟甲、鳖甲;
689
0
0
1
傅青主的方子治妇科病有特色
脾为后天之本,主统血,脾虚失于统摄,冲任不固而致崩漏。固本止崩汤乃气血两补之剂,气壮本固以摄血,血生配气能涵阳,气旺血充,阳生阴长,冲任得固,血崩自止。
1694
0
0
0
大灸疗法结合四神煎治支气管哮喘
女,35岁。自幼患有哮喘,因受凉、劳累、情志不遂致哮喘发作、加重,经用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气雾剂、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症状缓解,入伏后,予大灸疗法。第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白天哮喘症状消失。夜间发作2~3次,仅用舒喘灵气雾剂即可控制。
555
0
0
0
“豨莶至阳汤”和“豨莶至阴汤”疗中风
男,56岁,先患头晕,继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白唇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四肢不温,口眼歪斜。先处以辛温开窍法,用细辛5g,煎汤化开苏合香丸5g,灌服,3小时内灌服2次,下午3时左右,逐渐清醒,并有饥饿感。继用豨莶至阳汤
800
0
0
0
治疗寒湿关节痛和肠痹证医案
用四妙丸清利湿浊,合阳和汤温补肾阳,温经解凝化湿,使寒邪尽快散发,同时推动脾肾之阳气祛邪外出。其中桂枝通心阳,鹿角片温肾阳,淡附子助阳气,全方使阳气充,阳气行,达到散寒通络的作用,最终获效。采用此法治疗,凡寒湿为主的痹症,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1333
0
0
0
治疗男性不育两则医案
男,34岁,夫妻结婚1年余未避孕,女方一直未孕。处方:肉苁蓉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党参10g,杜仲20g,茯苓15g,菟丝子10g,沙苑子10g,淫羊藿20g,巴戟天10g,女贞子15g,甘草6g,枸杞子10g,白术10g,山楂10g,六神曲6g。30剂
1892
0
0
0
名老中医治疗肾虚病证的医案
男,61岁。自述近6年来,大便干结难解,硬如羊屎,每5~7日一行,每次需半小时以上,苦不堪言。曾按气虚、气滞,用番泻叶、生大黄等泡水服,均罔效,便秘日益加重。药用:生地30g,桑椹子20g,生首乌30g,玄参15g,麦冬12g,当归10g,白芍12g,桃仁10g,郁李仁15g。
4114
0
0
0
“产后三病”怎么治?
女,26岁,素体阴虚,大便秘结,今产后数日不解大便,解时艰涩,大便秘结,伴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脘满胀痛,小便黄,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诊断:产后大便难。方药:增液汤合麻子仁丸加减。
1294
0
0
0
13剂药治愈3个多月的慢性咳嗽
用泻黄散加减,原方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用来治疗小儿口疮口臭。后世多有发挥,王好古的《此事难知》,将其规整为“土中泻肺”之剂。其方具有调节脏腑寒热的功效,并且不伤及人体正气。方中生石膏、栀子清宣脾经伏火为君;火郁发之,故以防风疏散脾经伏火,黄芩清肺热,陈皮、浙贝化痰
549
0
0
0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