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766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经方”配“时方”运用经验
小青龙汤堪称治疗内有水饮的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于寒证者最有效的处方。使用本方,辨证关键,是咳痰清稀,如泡沫状,咽喉不红,这是“肺有寒饮”最重要的体征。如见咳痰清稀,或干咳无痰,咽中搔痒,咽喉不红,舌淡口不渴者,多是寒邪闭塞于内,不论时日多久,仍须用小青龙汤大力宣发。
1044
0
0
0
中气与圆运动四维用药大法
补肝胆木气,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合用为主药。芎归补木气之阳,芍地补木气之阴。当归性散益肝,芍药性收助胆。川芎温升,地黄凉降,乃木气整个圆运动之药。于土气药中用之,如八珍汤善治诸虚者,中土运于中央,木气升降于四维之功也。芍地能助金气之收,助水气之藏。芎归能助火气之长。
973
0
0
0
附子的41种“药对思维”
附子配乌头附子性大热有毒,能散寒燥湿,除痹温中,通阳止痛。乌头性温有大毒,辛散温通,能搜风除湿,逐寒开痹,破积散结;二药合用散寒袪湿功倍,除痹止痛效灵。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苦痛;寒邪所干之胸痹、脘腹疼痛。
8130
1
0
2
《金匮方歌括》
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
18002
0
0
0
按“七情”规律搭配的药对
清阳泻火(1)黄连+大黄=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2)黄连+黄柏=二圣丸《小儿药证直诀》3)黄芩+栀子=黄芩清肺饮《证治准绳》(4)黄柏+知母=疗本滋肾丸《兰室秘藏》5)龙胆草+黄连=龙胆丸《证治准绳》
1324
0
0
0
治疗痔疮10个验方
1.石榴皮100克,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粒0.3~0.5克。每次服4粒,每日3次。3周为1个疗程,不愈者续服第2个疗程。2.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6克,金银花9克,赤芍6克,半枝莲15克,重楼9克,蒲公英30克,生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生杉
1305
0
0
0
经方热背后的六大学术动向
方证相应,也就是诊断与治疗的一体化,是一种有别于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注重形象与直觉,不看重脏腑病机概念及其推理,有浓郁的东方哲学的味道,“有是证则用是方,为千古心法。”(王旭高《退思集类方歌注》)方证相应在中国的普及,标志着《伤寒论》思维方式的回归。
763
0
0
1
甘草泻心汤妙治11种皮肤病
敬某,女,12岁。1975年6月2日,代述:孩子面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疹子数十粒。皮肤科诊断为:扁平疣。治疗无效,触之硬实,境界明显,不痛不痒,皮色不变。脉弦细,苔白。辨证:胃虚不和,湿邪随经脉达表于面部,面属阳明故知之。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方药:甘草泻心汤原方,二付痊愈
2307
0
0
2
用小续命汤治脑出血案
一糖尿病患者的父亲50多岁2022-03-03突发脑出血,紧急联系我看诊,视频见右侧肢体偏瘫无力,言语对答含混不清,面色赤,四肢凉,心率快,舌面干,苔厚腻,血压170/120mmHg,出汗正常,大小便如常,CT报告确诊为脑出血,予处小续命汤化裁(麻黄(先煎半小时) 8g 桂枝
3235
0
0
0
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1、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2、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12360
0
0
0
伤寒论398条文背诵版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
52147
1
0
2
对麻黄、桂枝、细辛、甘草用量的研讨
桂枝味辛、甘,性温,有温经通阳作用,为治痹痛的要药。孙华周报导,治一女患,30岁,面色苍白,汗出身冷,身痛恶寒。用桂枝50克,配附子25克、炙甘草25克等获满意疗效。笔者临证曾从15克开始递增用量,直至30克,连服10剂,未见异常反应。
978
0
0
0
胡希恕、冯世纶两位经方大师治疗癫痫的经验
癫痫,临床中若仅伴有口干口苦、心烦、头晕、胸闷、纳差、耳鸣等上热之症,此为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则有小柴胡汤方证、四逆散方证等之机会;若同时见到四逆、乏力、胃胀、尿频、大便溏或干等下寒症状,则为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则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等之机会
3244
0
0
1
特效穴的应用对虚实病候很好的疗效
风湿性关节炎:小肠俞、次髎、郄门。感冒:风门、身柱。心悸:郄门。胁肋痛:肝俞。失眠:肝俞。尿频:中极、大赫、曲骨。尿失禁:曲骨。眩晕:肝俞、至阳、侠溪。盗汗:百会、肝俞。
670
0
0
0
敛溃汤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好
敛溃汤方解:党参、黄芪、白术益脾胃之气;莪术、没药祛瘀生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病灶充血水肿,改善局部营养供应,利于溃疡愈合;蒲公英、川黄连清热解毒,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陈皮、苍术、藿香醒脾化湿,清热解毒与化湿药可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
812
0
0
1
大柴苓汤加减治疗头晕、视物模糊案
女,67岁主诉:头晕,视物模糊、重影2天。头晕,走路不稳,双眼视物重影、模糊。后头颈项部及头侧部均胀痛不舒,胃泛酸,不愿饮水,饮多胃胀。便秘,严重时3-4天一次,小便可。舌质红,苔白腻,舌边稍润有齿痕,脉弦稍弱。偶有心慌。诊断:大柴胡汤合五苓散方证。
2178
0
0
0
李可老中医用好经方的5个关键“秘诀”
所谓药证,是中医用药的指征和证据。药证,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的提法,《金匮要略》中有“百合病”的名称,这就是药证。药证是由症状构成的,所反映的是“人”的病理反应,而不是“病”的病原体。
2996
0
0
1
八大体质特征和调理
寒性体质怕冷,体质中等或是偏于胖,穿衣服多,四肢怕冷,或是背心怕冷,精神差。做事情没有激情,冬天春天容易抑郁,夏天好转。舌体胖大,舌苔白,牙齿痕迹多,腹胀,纳差,胃脘怕冷,腹泻,带下清,量多,腰酸背痛,阳痿。茶饮方子:肉桂,小茴香,陈皮等等
1499
0
0
0
经方辨证六步法助你准确辨识六经病
六步法中的辨病位、辨病性很关键,临床上不能被动地去凝练病位病性,而是要主动地去辨病位、病性。比如本案的主诉是发热,见到一个发热的患者,脑海中就要明白,发热首先要看是不是表证。这时候完全可以依据表证的诊断标准去主动的望闻问切,依据表证的诊断标准主动去问患者有没有恶寒、身疼痛、汗出
2891
0
0
0
吴茱萸汤治剧烈头痛案
患者,女,34岁,身材偏小,主诉:常发剧烈头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四肢凉,怕冷,感全身发凉,出冷汗。曾因月经不调就诊时脉弦细,稍数,舌面稍干,苔薄白。受凉疲劳后再发,时恰逢我在乡下不能面诊,电话问诊病情:头痛难忍,怕冷,感全身发凉,出冷汗,伴恶心、呕吐,大小便如常。思索片刻
2826
0
0
0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