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766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抓住病机用温胆汤治疗不寐
本案患者有癔病史,夜不能寐,日益加重,甚则彻夜不眠,心烦不安,乃痰热扰乱心神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选用温胆汤加减。方以半夏、茯苓、枳壳、橘红健脾化痰,理气和胃;竹茹清热化痰;远志、枣仁养心安神;琥珀、龙骨镇静安神。
1417
0
0
0
胡希恕总结临床选方“套路”
根据六步法,我们能够开出麻黄汤来,和曹颖甫先生的处方完全一致。六步法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临床诊疗思路清晰,具有强大的临床指导性。其中第二步、第三步的顺序可以根据临床灵活掌握。无论是先辨病位还是先辨病性,最终都要辨出来的。看着是六步法,其实本质上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具体细化。
1251
0
0
0
经方治疗失眠的高效方
女士,年32岁。患病毒性心肌炎,愈后失眠年余。每晚必用舒乐安定方有睡意,昼则精神疲惫,难以工作,如此数月,痛苦异常。望其舌嫩暗,苔薄润,脉弦而细。拟酸枣仁汤滋阴养血,润燥清热。服用10余剂,不见效果。后将酸枣仁加至60g,当夜入眠4小时,甚为惬意。继服10剂,睡眠可达6小时之多,
3071
0
0
1
青年女性痤疮6年久治不愈医案
女性,28 岁患痤疮 6 年余。长期服用各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并且病情愈来愈重。处方(中药颗粒剂):半夏泻心汤 3g,清上防风汤 1g,薏苡仁 1g,早上服;乌梅丸 3g,清上防风汤 1g,薏苡仁 1g,晚上服。服了药后,痤疮已消失殆尽,痒痛感亦无,现只余下巴部位尚有少许
1951
0
0
0
胡希恕先生的甘草泻心汤证治经验
侄子,肛门老出血,他患的是痔疮,而且相当厉害。他来西城医院做手术,手术后,那地方肿痛,淌血。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甘草泻心汤),他吃了就好,这个药真的好。所以不是非得是狐惑病才用这个药,有这种情况,尽管用。像其他的溃疡,如口腔溃疡,我们用甘草泻心汤,也屡试屡验。”
11811
0
0
2
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辨治思路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这五个泻心汤都归属于六经厥阴病的范畴,所以当我们临床中看到一个患者,它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同时是寒热错杂的阴证时,才考虑用五个泻心汤来治疗。
5290
0
0
0
国医大师刘尚义运用半夏泻心汤心得
刘老常将半夏、黄芩两味药与左金丸共用之,两者均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一来,左金丸与半夏泻心汤均用黄连,合用以增泄热开痞之效,二来,吴茱萸可佐制黄连、黄芩之苦寒,使得泻火无凉遏之弊,同时可引黄连入肝经,以泻肝防其乘土。
1690
0
0
0
“芒硝”的临床用法18条
以芒硝为主抢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胆源性中毒性休克等胰腺、胆道危重症,能大大减少手术率、病死率,尤其对于老年体弱、病情危重者更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
4578
0
0
0
黄芪愈风汤加减治面神经病
中风偏瘫口眼斜,虽属面神经病,但和外感风寒不同,有的医家反对投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应按内伤脑血管症处理,主张师法王清任重用黄芪,开黄芪愈风汤。
722
0
0
0
名医名方
国医大师张志远的咳喘一扫汤
花甲工人,患间质性肺炎,长期咳嗽,白痰似水,半夜出现喘息,发作时间较短,尿液短少,大便正常,脉象弦滑,浅睡多梦。就授予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蝉联未更,吃了七天,病情转减;把量删去三分之一,继饮十天,停药而愈。
1742
0
0
0
散瘟汤——中医200多年前抗疫经典方剂
散瘟汤【主治疫病】火热毒疫(约相当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传染性疾病),证属湿热秽毒,痰火炽盛。注意慎用或禁用于寒疫,杂疫应用时应根据疫邪性质,增损使用。
4119
0
0
0
治胃病,一定要用“治胃四药”
“治胃四药”,就是黄连、黄芩、干姜、半夏。老师说,这四味药可以治好很多胃病,这是一个寒温并用的药组,那些饮食不节,吃香辣烧烤,又喝冰冻啤酒的人,最容易得胃病。治疗时需要用寒温统一的思路,这就叫调和折中。
1305
0
0
0
冯世纶教授六经辨治崩漏四则医案
胶艾汤是崩漏的常用方,高效方,甚至有医家认为百用百效,进而成为经验方,或专病专方。冯世纶教授在《经方六经类方证》中归类为太阴阳明合病。此处未效不外方证不应。患者口中和,便稀溏日2行,冯老追问:是否手心热,答曰:不热。不是太阴阳明合病,而是里虚寒兼血虚水盛,处以当归芍药散合柏叶汤
2730
0
0
0
盘点附子汤类方证
附子粳米汤方证【原方剂组成】附子(炮),粳米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原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腹中寒气谓腹中有寒和水气之意,雷鸣谓水声如雷,言其声之大也,切痛谓腹痛如切,言其痛之甚也,寒气自下上迫,故胸胁逆满且呕吐,宜附子粳米汤主之。
3506
0
0
0
跟着吴鞠通学习如何巧用桂枝和桂枝汤
《温病条辨》在运用化湿药中常配伍桂枝。除寒湿证外也可用于湿热证,上、中、下三焦之湿邪致病,常可找到桂枝的踪迹。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能祛寒,寒湿之邪损伤脾阳,症见形寒、不饥、脘中痞满,或见吐利、腹中痛等症,桂枝必不可少。
1684
0
0
0
运用经方的四大思维方法
余还治一男性农民,30余岁,平素体壮,因食自家腌制的大头菜,患亚硝酸盐中毒,住西医内科病房。虽经多方抢救,危象未减。余会诊时,症见患者神志清楚,而吐泻不已,严重紫绀,汗出如珠,血压降低,四肢逆冷上过肘膝,脉微欲绝。证属少阴寒盛亡阳,急进大剂通脉四逆汤,1剂即阳回脉复,利止而愈。
2499
0
0
0
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10个经验方
补肝益气汤 处方:黄芪、仙鹤草、百合各30g,红参、山萸肉、柴胡、枳壳、陈皮、当归各10g,白术、白芍各12g。偏热者,加黄连、黄芩;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纳差者,加焦三仙;失眠、心慌者,加苦参、炒枣仁。本方有疏肝健脾,益气通络之功。
1876
0
0
0
胡希恕先生三方合用治疗胃脘痛
男,32岁胃脘痛反复发作已1年,近1个月来加重,食前食后皆痛,常噫气,呕吐,心下痞,胃灼热感,时脘腹胀满,苔白,脉弦细。X线钡剂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药物予以旋覆代赭汤合茯苓饮加乌贝散,上药服3剂胃脘痛减,噫气、呕吐减。服6剂胃脘痛已,他症已不明显。
2243
0
0
1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善用甘麦大枣汤治脏躁病
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善用甘麦大枣汤,认为它是一张简、验、便、廉的好方子,不仅能治妇人脏躁,男女老少(如小孩夜啼)用之也都有效。邓老除常用本方以治脏躁病及心脾不足的失眠证之外,对于一些病情比较特殊,不易用一般辨证理论加以解释而有心脾虚象的,往往喜用此方,或与其他方合用。
2585
0
0
0
中医的直觉思维靠临证磨砺
嗜睡的病机是营卫出入不和,卫气内陷。卫气本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由此可知,不管是脏腑还是皮肤分肉,只要卫气运行艰涩不流利,就可以改变卫气运行的常度。正常人的气机充沛,气道滑利,卫气的升降出入可以控制,所以既能晚睡,也能早起。
804
0
0
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