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766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太阳病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水散为气,气可复凝为水。心下不曰停水,而曰有水气,此乃饮水所化之留饮,形虽似水而有粘滞之性,又与外感互相胶漆,是以有以下种种诸病也。干呕者水气粘滞于胃口也,发热者
304
0
0
0
走近汤液经法图
温清并用、宣降相合的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的组方4味药,完美地构成了苦杏仁与甘草配伍苦甘化咸泻肺、石膏味酸补肺、麻黄味辛散肺的“咸-酸-辛”配伍,是“二咸(苦甘化咸)一酸一辛”的配伍结构,巧妙精当。从功效上看,这其实不是一首单纯的泻肺方,而是补泻兼施、以泻肺为主的方剂。
5059
0
0
0
走近汤液经法图
木中土,金中火,是啥意思?
“汤液经法图”所用的中药五味,与现代的五味记载,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汤液经法图”年代久远,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都不是组方用药的主体理论,其中许多内容逐渐失传。
5001
0
1
0
走近汤液经法图
独特的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五味配伍化合理论,是汤液经法图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填补了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内容的空白,丰富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往小里说,五味配伍化合理论是分析中药饮片复杂组方配伍的金钥匙,有了这个钥匙,未来我们就能干好多事。往大里说,五味配伍化合理论将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4942
0
0
0
走近汤液经法图
讲讲理中丸的君药
理中丸的组方,显然是一个以补脾为主,补泻兼施的方子,治疗脾虚病证。这种脾虚病证的表现,主要是“身重”、“四肢不用”、“足痿”、“苦饥”、“腹满溏泄”、“食不化”等。这与理中丸的主治症,倦怠乏力、饮食不佳、下利腹满、腹痛喜按等,还是十分相似的。
7106
0
0
0
六经方证汇总—厥阴病方证
关于厥阴病的治则,因其病位在半表半里,法宜和以解之,又因病情属阴证,故和解须配伍温性亢奋药,和温性有强壮作用的血分药,如乌梅丸、温经汤、鳖甲煎丸、麻黄升麻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等。
7241
0
0
1
听黄煌讲麻杏石甘汤的适用人群和病症
麻杏石甘汤是经典的咳喘病方,传统的清热宣肺平喘方,具有平热喘、通鼻窍、止肤痒、利肛肠的功效。麻杏石甘汤证以汗出而喘、口渴烦躁为临床表现特征,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6845
0
0
0
甘草干姜汤合薯蓣半夏粥治疗顽固性呕吐医案
患者男,77岁主诉:呕吐2年余,加重1月。六经辨证为太阴病。案中患者为老年,基础疾病多,呕吐时间长,呕吐频繁,呕吐痰涎量多而清稀,小便失禁,舌淡红,苔白稍厚腻,脉沉,六经辨为太阴病,里虚寒证,辨方证为甘草干姜汤合薯蓣半夏粥。
3087
0
0
0
冯世纶教授治疗外邪内饮的经验方
桂枝加苓术附汤证,为少阴太阴合病方证,用于外有表证不解、内有水饮痰湿停滞,又陷于阴证者,证见头项痛、发热、恶风、小便不利、身凉痛、四肢沉痛、四肢难以屈伸、心悸、头眩、心下满微痛,或兼腹痛、自下利者
3574
0
0
0
黄煌解析风引汤如何治神志病
风引汤为古代的热瘫痫病方,传统的清热息风、定惊安神方,具有止抽搐、疗风瘫、治癫痫的功效。风引汤证以抽搐、多汗、狂乱为表现特征,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3495
0
0
1
跟江尔逊学习用小柴胡汤治疗虚人外感
运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包括疮家、衄家、汗家、淋家、产后等外感后有表证而不可发汗者),不仅稳妥允当,免于斯弊,且大能执简驭繁,驾轻就熟。
1617
0
0
0
麻黄汤如何能治疗流感
麻黄促进汗腺分泌,桂枝也有一定的促进发汗作用。杏仁则是抑制过快的呼吸。甘草有多方面作用:一方面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抗炎效果,让甘草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将甘草作为矫味剂来看也未尝不可,缓解麻黄的不适口感及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再加上温覆,很容易达到发汗目的。
874
0
0
0
用温胆汤治疗顽固失眠医案一则
女,45岁 患者失眠多年,每天需要服用安眠药物帮助睡眠,睡眠质量还是很差,最近一周失眠更加严重,几乎不能睡眠,前来寻求帮助。现症胖状,面红黄,脉弦少滑多,舌质红,舌苔红,齿痕多,眼神有很神,考虑半夏体质,半夏人,决定龙骨牡蛎温胆汤加黄连。吃完1剂就反馈非常有效果
4767
0
0
0
用“发汗”法治疗泄泻有奇效
对泄泻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很多经验,如利湿、温中、消导、清化,以及升清降浊、抑肝扶脾、通因通用、逆流挽舟等,均为有效定法。《医宗必读》综合各家之长,提出治泻九法。这些治法,或单独使用,或数法联合,遣药组方自有规则可循。
786
0
0
1
黄连汤是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专方
现代常用黄连汤治疗浅表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然总属上热下寒证者。本方证乃表邪传里,损伤脾胃,升降失职而致上热下寒证。以呕吐、腹痛为用方核心要点。
3521
0
0
0
麻杏石甘汤的方解和临床应用
麻杏石甘汤具有镇咳、抗炎、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性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和慢性气管及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鼻窦炎、咽喉疾病等可归属于中医“肺热”、“咳喘”的病证具有显著的疗效。
16832
0
0
0
甘草的临床应用和体会
因为不论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的方药,常有发汗作用,有甘草调和众药缓其药性,以免汗出太多,伤其正气。由于甘草生用性平,蜜炙偏温,所以治风热在表用生,治风寒在表用炙。但对暑湿郁闭,虽应发汗,则不宜使用。
2267
0
0
0
胡希恕先生一剂起疴的医案录
女性,30岁。因吃葡萄而患腹泻已3天。每日3次水样便,腹微疼,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嗳气,腹时胀满而肠鸣辘辘,四肢乏力,苔白腻,脉弦滑,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水饮内作,因见肠鸣下利,嗳气,纳差等症。予生姜泻心汤。
4566
0
0
0
按时发病医案7则
一3岁男孩十余日来,连续高热,颈项强直,手足抽搐;经西医治疗,抽搐稍止,但高热不退,诊脉急数,舌红苔黄,热象虽重,神识尚清。细察病情,上午则躁扰不宁,过午却安静,体温上午40℃以上,午后下降为38℃左右,汗出身热,口渴能饮,颈项仍不柔和,诊为阳盛热极。以大剂白虎汤合羚角钩藤汤
1447
0
0
0
急救回阳汤回阳救逆与活血化瘀功能的临床使用
急救回阳汤则是在大剂量的附子、党参、干姜、炙草等回阳补气药中加上桃仁、红花基础活血药组成,体现了回阳救逆与活血化瘀法在急救中的结合运用,对于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临床除用于救治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外,还对急性心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等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2413
0
0
0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