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766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对《伤寒论》五泻心汤的看法
《伤寒论》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痞,《释名》谓“气痞结也”。金代伤寒学家成无己注“否而不泰为痞”。实乃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上下不能交泰而致。诸泻心方大多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而有和解阴阳、调
2102
0
0
0
六经辨证临床案例三则
1. 范某某,男,52岁,干部。因烦渴不止一个月来诊。患者述:一个月前发热恶寒,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在当地医院内科,诊断为感冒,医生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头孢氨苄及复方大青叶片治疗。用药3天,汗出热退痛止。但随之出现口渴,多饮,小腹胀满,一天喝2~3暖瓶水,最多时能喝4暖
1659
0
0
0
六经辨证用途广,经典伤寒用此法
一、太阳病证概念 太阳病证是指外感伤寒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候。表现 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上述见症为太阳病的主脉主症,不论其感受何种病邪,病程长短,凡具有如此脉症,即可辨为太阳病。太阳病根据其受邪后的不同反应,又可分为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一)
1353
0
0
0
六经辨证治则
一、太阳病治则太阳经是人体一身之藩篱,头顶、项背、全身肌肉都属太阳经范围,因而,外感病初期以太阳病为主。感受寒邪,首先侵犯这些部位,太阳病分经证和腑证两种。其治法相应地以解表为主。1.经证为寒邪外袭,卫阳被束所致。(1)解肌发表:适用于太阳
1354
0
0
0
郝万山:《伤寒论》下法诸方的临床应用
“经方国际联盟”现场实录主持人陶有强:很荣幸!我有机会在这里为大家介绍郝万山老师。郝万山老师也是我大学时候的老师,所以我觉得我今天非常荣幸啊!郝万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经典著作示
1594
0
0
0
中医不传之秘:63种常用药不同剂量档的功效一览
A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B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白芍 6~30
1715
0
0
0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四逆散在《伤寒论》中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实际在临床中使用四逆散的这种机会比较少。但由于该方理法严谨,用药精练,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后世治疗肝脾(胃)疾病的许多有效药方,多从此方发展而来。因而,正确理解四逆散的组方原则和临床效用,对治疗一些肝脾疾病有其重要意义。
1693
0
0
0
一部《伤寒论》能治天下病
昔有言,一部《伤寒论》能治天下病。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伤寒论》的确是一部中医辨证论治论述精深的临床基础著作。学好它,无论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工作者的必读书。但《伤寒论》内容涉及广泛,立论又精深,辨证施治细密
1344
0
0
0
中医大佬总结了附子的14条适应证,你都了解吗?
戳蓝字“三鹊经方”关注我哦!附子是临床上一味重要的中药,《本经》虽列为下品,但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却把它应用得十分自如且得力,可谓出神入化,充分发挥了其温经散寒、止痛、通脉、强心、回阳救逆等功效,开后世扶阳学说之先河。后世凡宗仲景法用附子者,往往效验昭彰,甚至可挽救危急之
925
0
0
0
药证的临床意义
药证能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经方提供一种思维工具及经验支撑,其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帮助寻找对证经方、进行方证鉴别、指导加减变化等方面。 寻方指向面对纷繁复杂的病情,药证能指明寻找对证方药的方向,帮助医生从脑海中搜寻出相关的方剂。如看到患者呕吐不止,脑海中可以浮现以半
1140
0
0
0
禤国维教授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
戳蓝字“三鹊经方”关注我哦!禤国维教授行医40余载,善采各家之长,又有独到之处,尤擅用六味地黄汤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兹择数则医案,介绍于下。1.白塞氏病黄某,男,37岁,1998年8月4日初诊。患者4月前,唇与舌出现溃烂
2283
0
0
0
《伤寒论》六经辨治失眠探讨
摘要失眠也可从六经辨证。太阳辨治:卫强营弱致失眠,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膀胱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阳明辨治: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胃热失降致失眠,治以调胃承气汤;邪热结肠致失眠,治以大承气汤。少阳辨治:胆郁化火致失眠,治以小柴胡汤等;三焦失枢致失眠
4482
0
0
0
江尔逊:运用经方的四大思维方法
《伤寒杂病论》之方,后世誉为“经方”。经方之所以经得起历代医家无数次医疗实践之反复检验者,因仲景当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时,曾经在创造性的运用、反复验证的基础上进行过精心的筛选,其确具卓效者,才收载于书中。是以大凡熟悉《伤寒杂病论》原文——熟读牢记其证候特点,深入理解
2700
0
0
0
李士懋:发汗法不仅仅是用于解表
所谓发汗法,这里要特别指明的是狭义发汗法。关于发汗法的应用范畴,一般多停留在“外感表证当汗”、“汗法可以解表”这一较粗、较局限的层面。实则表证、里证、虚实相兼证及阳虚阴凝者,皆可用。 (一)用于表证 1.寒邪袭表一般仅笼统地讲,外邪袭表所引起的病
1667
0
0
0
经方辨治不寐四则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就寝后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得寐。五脏六腑之病,皆令人不寐。虽有多种原因可致不寐,总而言之,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是指形体违和,致营卫不调而不寐的,如“胃不和则卧不安”;虚证是指精神因素及气血亏耗方面的病变,如思虑伤脾,恚怒伤肝,致血
1940
0
0
0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萃·感冒证治
这里讨论的感冒,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们的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声音嘶哑、咽干痒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寒、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倦、虚脱等全身症状;有的伴有食欲不振、呕恶、便干、腹泻等胃肠症状;小儿有时伴有惊厥。上述
2137
0
0
0
“伤寒”方与时方配合应用的经验
笔者多年来以“伤寒”方与时方配合应用的经验介绍于下: 1、小承气汤合乌梅下蛔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宋某某,男,6岁。1979年10月15日诊。患儿脐周疼痛二天,呕吐、不能进食。一医予藿香正气水一瓶,服之无效。大便五天未行,不排气,且吐出蛔虫四条。检查:腹膨胀,
669
0
0
0
冯世纶经方愈妊娠甲亢案
案例陈某,女,27岁,孕妇,2014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主诉心慌1月。患者一月前(妊娠10周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2014年10月10日就诊于北京宣武医院妇科,检查胎儿发育正常,建议内分泌科就诊,予查甲功五项均异常:T3 3.00mmol/L,T
489
0
0
0
高手竟然这样理解和应用桂枝汤,差距在哪里?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代表方剂,但不是唯一方剂。太阳中风证作为一个复杂的病证,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可出现多个不同的阶段性表现,从而形成若干个证,如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太阳中风兼水停三焦证、太阳中风表不解而见里证等。桂枝汤证仅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五苓散证、小柴胡汤证等,
6564
1
0
2
倪海厦最佩服的经方大师竟然是他!我们来听听这位大师说过些什么
倪海厦先生推崇备至的大陆老中医唐容川先生,出生于约 180 年前,是清代著名的经方家,同时也是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谈三焦发人所未发,以西医的形态结构印证中医气化。今天三鹊经方翻译了他在《伤寒论浅注补正》中一篇重要的文章呈现给大家。
3912
0
0
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