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经方大家梅国强谈如何用活柴胡温胆汤
柴胡温胆汤在临床上能够用于哪些方面,运用规律如何。这里一共讲了六个问题。1.枢机不利,痰热上扰清窍我刚才讲到,痰热或湿热之邪随气机的升降,无处不到,所以向上可以干扰清阳、干扰清窍,为什么说它向上干扰清窍呢,在中医学有关湿热、痰热的篇章里面都有论及,我这里结合伤寒论再加以剖
3260
0
0
0
《外台》茯苓饮怎么用?
一、条文字眼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二、组成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各二两半 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三、方解
8613
0
0
1
对傅青主生化汤的新认识
傅山,字青主,号公他,山西曲阳县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在医学上的成就尤以妇科见长。《傅青主女科》一书,为其代表著作。其论治妇科经、带、胎、产诸证发明颇多。本文谈谈对其创制的生化汤的新认识。生化汤承上启下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的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证、
1172
0
0
0
阴疽良方阳和汤
阴疽之表现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其形成多由于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常伴有全身虚寒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疖肿形成之后,大剂量应用清热解毒之品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可使疖肿转化为阴疽。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
1477
0
0
0
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可以治哪些病?
肝肾阴虚证是指由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致的证候。以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咽干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颧红、遗精经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见于石淋、劳淋、尿浊、便秘、瘿病、耳鸣、眩晕、心悸、痹证等病症。(一)常用处方——六味地黄汤(
1138
0
0
0
外台茯苓饮加味治疗胃脘胀伴失眠
杨某,男,65岁,2017年12月25号,绵阳市涪城区人。患者以前出现腹胀伴失眠,经我治好了,这次因为老婆出差了,自己在家懒得做饭,吃了剩饭和吃饮食过多而发生严重腹胀,不能睡眠再次来治疗。现症如下:中等身高,人偏胖,疲倦面容,纳差,胃脘发胀,腹胀,不能睡眠,大便干不好解,不嗳
1181
0
0
0
治白带仅从“湿”着眼还不够
带下病的治法,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一般有温化、清热、燥湿、祛痰、补虚、泻实等不同。在这些治法中,我素来是推崇《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证”之说,又以祛湿为先,在选方用药均着眼于湿邪的温化或清化,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仅从湿着眼还不够完善。盖
634
0
0
0
九味羌活汤治杂病经验
九味羌活汤临床新用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5g,细辛1g,川芎、白芷、黄芩、生地黄、甘草各3g。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苔薄白,脉浮紧等。方解:本方主治证由风寒湿邪侵于肌表经络
2877
0
0
0
蒲辅周:治冠心病的经验方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与祖国医学的胸痹、真心痛、心悸、怔忡、心劳、心气不足、血不养心等有关。我在临床实践中治疗一些冠心病患者,初步认识到此类疾病多由劳心过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所致。冠心病属虚者多,而属实者少,也有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五脏六腑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一有失
1004
0
0
0
我用中医治好了女儿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指以小儿手、足、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黏膜部位出现小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且多伴见发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从中医来分析,本病当属于“温病”范畴,亦属于“痘疹”。手足口病有四个突出特征一则,发病于春夏之交。春天阳气处于升发状态,夏天阳气则旺盛
1608
0
0
0
封髓丹、潜阳丹浅识
一、两方共存之条文1、谈咳嗽、喘促,自汗,心烦不安,大便欲出,小便不禁,畏寒者何故。要知真阳欲脱之咳嗽,满腹全是纯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犹如地气之上腾,而为云为雾,遂使天日无光,阴霾已极,龙乃飞腾。龙者,即坎中之一阳也,龙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无阳,即不能统纳前后二阴
3731
0
0
0
潜阳丹漫谈及真气上浮各症
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
4568
0
0
0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病脉顺逆诀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吉凶可推。中风之脉,却喜浮迟;坚大急疾,其凶可知。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阳证见阴,命必危殆;阴证见阳,虽困无害。劳倦伤脾,脉当虚弱;自汗脉躁,死不可
732
0
0
0
由一则阳气虚“但欲寐”医案讨论封髓丹
警察故事——阳气虚“但欲寐”前几年的事儿了。朋友在派出所当片儿警,三十多岁,面色黄里透黑,一打眼儿过去,好像脸上浮着一层黑气。聊起身体状况,朋友叫苦不迭:没精神,没力气,总想睡觉,可总也睡不着。一搭脉,细弱无力,重取更是微不可查——阳气虚得没法再虚了。派出所的工作耗人,东
3220
0
0
0
谈升阳益胃汤临证使用体会
各位老师们,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宋老师、张老师、还有马老师建立这个群,带领我们来学习中医,也非常感谢群里的各位老师积极地来讨论各种病案,使我受益匪浅。在这儿我由衷地想说一句:感谢有你,感谢有你们,非常感谢!○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及主治下面我们正式进入这一讲,我讲的是“升阳益
1402
0
0
0
王琦医案:安魂汤治盗汗10年的小伙
并不像其他病人一样一坐下就急切地询问倾诉,他缓缓坐下来,沉默着,直到导师王琦问他:“你是李威?”他点了点头,说:“是。”“怎么不舒服呢?”王琦教授继续问。“盗汗10年了。看遍了医生都没有治好,现在越来越严重。”这个小伙子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低落和失望。盗汗是临床常见病,可
786
0
0
0
尤在泾杂证治疗经验9则
尤在泾治疗各种疾病的点滴经验,今汇集整理如下:01泻痢不同,治法有异。痢疾和泄泻,病本不相同,治法亦相去甚远。泄泻多起病于寒湿之邪,寒则宜用温法,湿则宜用燥法;痢疾致病多由于湿热之邪,热则宜用清法,湿则宜用利渗之法。虽然泄泻也或有热证,但毕竟寒多于热;痢疾也或
717
0
0
0
尤在泾教你治“痰饮”
尤怡论痰饮的治法,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并广泛地汲取了各医家的精华,再参以自己的临床心得。于是,使痰饮的治法条分缕析,井然有序。示人以治疗之纲要。他认为,人体靠水谷之精微来滋养,而水谷津液的化生,全凭气脉宣畅流通。三焦是水谷的流通道路,气脉贯穿其间。如人体三焦通调
1952
0
0
0
颜德馨示范清暑益气汤
李东垣以“暑伤元气”、“暑必挟湿”立论,制清暑益气汤治体虚而伤于暑湿者,方取党参、黄芪、白术、麦冬、五味子、甘草益气生津,以扶元气;黄柏、苍术、神曲清热燥湿,消食导滞,以祛病邪;升麻、葛根、泽泻以升清降浊;当归、青陈皮以调畅气血;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并治,气血
659
0
0
0
王付:经方治疗结石症的九种辨证
王付,全国著名经方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经方医药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连续被评被评为,“仲景国医导师”,历年来主要讲授有《伤寒论》、《方剂学》、《用方配伍技巧》、《教你学好用活仲
1635
0
0
0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