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加味柴葛解肌汤治外感高热
小儿感冒,客寒包火,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肢楚鼻干,神倦烦躁者,疏散风寒,清透里热,加味柴葛解肌汤主之。加味柴葛解肌汤方柴胡25g,葛根30g,白芷10g,羌活10g,生石膏30g,桔梗10g,甘草5g,白芍15g,黄芩10g,青蒿15g,仙鹤草30g,生姜10g,大枣10
3144
0
0
0
黄煌:疣状胃炎治用葛芎芪五汤案
T先生,58岁。2012年2月14日初诊。形貌:体形偏胖,周身白癜风后泛红,精神尚佳。病史:上腹部饱胀不适半年,腹胀以晨起明显,无泛酸,喜甜食。项背拘急不适,夜间盗汗。偶有阵发性腹痛。既往有白癜风多年、神经性耳鸣4年。家族中父亲患肺气肿,母亲有肺大疱病史。2011年9
536
0
0
0
止嗽散在临床上的运用
“止嗽散”是清代程钟龄先生所著《医学心悟》一书中治疗咳嗽证的一个方剂,其药物的组成是:紫菀三钱,百部三钱,桔梗三钱,白前三钱,橘红二钱,甘草二钱,荆芥钱半,水煎服,也可以研为散剂,每服三钱,开水送下,饭后服。 一、药物性能的分析紫菀与百部性温润相同,而味苦亦相同,但紫
1143
0
0
0
治疗乳腺增生五法
我们从1969年至1986年采用理气散结、化瘀散结、祛痰散结、疏风散结、解毒散结等法治疗乳腺增生1296例均获痊愈,现介绍于下: 一、理气散结法:(共治378例)证见乳房结块,块形漫平,肤色正常,质地较为坚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乳房胀痛,胸憋脘闷,烦躁易怒
1640
0
0
0
金钱开郁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特效方
药物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郁金9克,乌贼骨9克,浙贝母9克。适应证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嗳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病案举例沈某,男,50
1175
0
0
0
用好一味药,一张方子也就灵了
选药,是辨证施治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极为重要。前贤作出了很好的范例,如《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病篇》第四条:“风温证,身灼热,口大渴,咳嗽烦闷,谵语如梦语,脉弦数,干呕者,此热灼肺胃,风火内旋,当用羚羊角、川贝、连翘、麦冬、石斛、青蒿、知母、花粉之属,以泄热和阴”。王士雄按:“嗽
657
0
1
0
浅议“胎病论”
胎病,顾名思义是阐述胎儿在胎内受某些因素影响,致生下即现病态。早在《素问·奇病论》便有“胎病”的论述,提示胎孕时期对小儿健康的影响。《幼科全书》、《幼科发挥》称之为"胎疾"。至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又作了整理、补充,始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胎病论”。历代诸家所述的胎病包括了不啼
516
0
0
0
熊继柏止嗽散临证运用验案分享
熊继柏教授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一直主张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要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止嗽散是熊继柏临证治疗咳嗽的一首基础方,熊继柏根据其丰富的理论及多年的经验化裁加减,形成了以止嗽散为基础的众多验方。这篇文章,熊继柏传承工作室的孙贵香、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孙豪娴特录熊继柏应用止嗽散治疗
1154
0
0
0
便秘是治愈某些疾病的重要信号
“中阴溜府”之文,原出自《内经》。余虽幼习典籍,然初对此节经旨,不甚理解,虽涉猎诠注,犹体味浮浅。自读柯韵伯、陆九芝、恽铁樵先辈之论,始悟阴证转属阳明则无死证,及下之必得其法之至理,兹将个人的几点体会,分述于下,舛误之处,尚祈指正。01什么是“中阴溜府”《灵枢
468
0
0
0
消痞化积剂代表方解读
消痞化积剂,适用于癥积痞块证。此病多由寒热痰食与气血相搏,聚而不散,日久成积,症见两胁癖积,脘腹癥结,攻撑作痛,饮食少进,肌肉消瘦等。常以行气活血、化湿消痰、软坚等药组方,代表方如枳实消痞丸、鳖甲煎丸。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组成干生姜一钱(3g)炙甘草、麦芽
1782
0
0
0
升阳益胃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
2005年4月份,我来到岸堤。6月份,有一姓南的,家住高湖乡,来买芬必得,言其妻赵某患类风湿已5年,各种检查都做过,一致确诊为此病。从患病至今,几乎没有间断过治疗。也住过院,中西药都用过,后因长期用激素类药,致全身肿胀。有人告之不能久服此药,于是不敢再用。几年间,凡听说有什么药或
563
0
0
0
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煎服法是决定处方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现在大部分人熬中药,多煎煮两次,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而古人则根据病情决定
855
0
0
0
青蒿鳖甲汤治疗失眠证
屠呦呦教授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用来治疗疟疾,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么,青蒿就是这一个作用吗?其实,治疟疾用青蒿素,但是青蒿素并不能代替中药青蒿的全部功效。中药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功能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
1327
0
0
0
矢数道明:防风通圣散治血压高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山栀、连翘、薄荷叶、生姜、荆芥、防风、麻黄各1.2克,大黄、芒硝各1.5克,白术、桔梗、黄芩、甘草各2克,石膏3克,滑石5克。此方用于高血压症之肥胖体质或体格壮实者。对邪结腹中而腹部膨满,呈现俗称之“大鼓腹”、“重役腹”之腹征,兼便秘者有效。病例:
1082
0
0
0
三甲复脉汤的临床运用
三甲复脉汤是治疗厥阴阴虚导致虚风内动的一张名方,无论外感或内伤皆可用之。但是,三甲复脉汤证是怎么产生的?其临床运用有什么特点?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本方的组方特点及其临床运用就显得很有意义。为了便于通俗地阐述和理解,先请看下面的两则验案:病案一:郑某,男,
4968
0
0
0
五积散的临床运用
五积散,初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门》,本方主治气、血、痰、食、饮五种病邪的郁积,因此以五积散命名,为宋元以降历代医家常用的名方之一。笔者喜用此方,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1 局方五积散的处方和主治处方苍术(米泔水浸,去皮)二十四两,
3929
0
0
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系列:苍耳子
功能主治: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督阳不升与鼻子不通南方多雨湿,所以冒雨淋水,又招风受凉而得风寒痹症的患者不少。有位老头,早年经常冒雨干活。人家叫他要避避,他说没事,回家洗个澡就好了。这样多年过后,他就开始头痛,鼻塞,
811
0
0
0
张锡纯活血化瘀思想探析
张锡纯为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古,衷中参西,在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在人体生理、病理的中西理论汇通和药物功效及运用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而且在杂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对血瘀
8262
0
0
0
中医故事趣话
火神派大家郑钦安医案
清代,川省名医辈出,但能卓然成家,著书立说以传世的,实为少见。直至晚清,成都医林中才出了个郑钦安。他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善用经方治病。尤其是善用大剂量姜(生姜、干姜)、桂(桂枝、肉桂)、附(生附子、熟附子)等大辛大热药救人于危而名震一时,被人们尊称为“火神”。由于年代久远,
2285
0
0
0
三种方法来确定病位
辨识病位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中医学主要把病位分为两大类,即空间性、实体性、具体性病位与时间性、功能性、模糊性病位。中医对病位的认识不仅指形态结构上的位置,更多的指功能上的位置。如何判断病位?有哪些判断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朱光为你梳理解答。病位,即疾病发生之所在。辨识病位,是
2330
0
0
0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