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消痞化积剂代表方解读
消痞化积剂,适用于癥积痞块证。此病多由寒热痰食与气血相搏,聚而不散,日久成积,症见两胁癖积,脘腹癥结,攻撑作痛,饮食少进,肌肉消瘦等。常以行气活血、化湿消痰、软坚等药组方,代表方如枳实消痞丸、鳖甲煎丸。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组成干生姜一钱(3g)炙甘草、麦芽
1784
0
0
0
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煎服法是决定处方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现在大部分人熬中药,多煎煮两次,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而古人则根据病情决定
863
0
0
0
一味药也能治病 65种单方大全
1.独参汤(《医方考》)根据患者素质,偏热者用西洋参或生晒参,偏寒者用别直参或大力参、红参。以较大剂量(10~15克),水煎浓汁,顿服或分服。有益气固脱之功,主治大出血或创伤后的虚脱,重危病人,元气虚弱之面色苍白,神倦乏力,肢冷腹泻,汗多气喘,或血崩不止,脉微细者。近代许多制
483
0
0
0
五积散的临床运用
五积散,初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门》,本方主治气、血、痰、食、饮五种病邪的郁积,因此以五积散命名,为宋元以降历代医家常用的名方之一。笔者喜用此方,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1 局方五积散的处方和主治处方苍术(米泔水浸,去皮)二十四两,
3930
0
0
0
张锡纯活血化瘀思想探析
张锡纯为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古,衷中参西,在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在人体生理、病理的中西理论汇通和药物功效及运用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而且在杂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对血瘀
8262
0
0
0
倪海厦:论骨质疏松
倪师论述:汉唐63号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 目前西方医学对骨质疏松症是因何而来的,并未知晓,只是查出骨质流失钙质引起,而不知为何会流失, 也因为不知道故根本无预防方法。许多妇女因为无知,又惧怕得到骨质疏松症,只要医生一提到那些药可预防,就拼命的吃,
9368
0
0
0
三种方法来确定病位
辨识病位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中医学主要把病位分为两大类,即空间性、实体性、具体性病位与时间性、功能性、模糊性病位。中医对病位的认识不仅指形态结构上的位置,更多的指功能上的位置。如何判断病位?有哪些判断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朱光为你梳理解答。病位,即疾病发生之所在。辨识病位,是
2331
0
0
0
黄煌运用桂枝茯苓丸的经验
1.桂枝茯苓丸治疗肺病人但知桂枝茯苓丸是妇科方,却不晓其也是内科良方,用于肺病颇佳。前不久在江阴诊治一老人,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月数发,必住院输液吸氧,稍能稳定。其人身板硬朗,但面红如酒后,谈话中气喘吁吁。断为肺循环不佳,用桂枝茯苓丸加川芎、丹参。一月后复诊,告诉咳喘大平,
3438
0
0
0
跟着脾胃大师李东垣学习治疗各式各样的脾胃病
脾胃病,在东垣创论《脾胃论》的基础之上,阐述脾胃病最著者,明有张介宾《景岳全书》、清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等书,或从脾阳立论,或从胃阴立法,阐扬和发挥了东垣“脾胃学说”,使脾胃学说更臻完善,为临床医学充实了理论。脾胃病不仅在于脾胃自身病变互相转化,而且能导致心肺肝肾发病。
2072
0
0
0
小柴胡汤条文后的加减应用
小柴胡汤是仲景的经典名方,被后人所推崇,广泛运用于各科,今天就小柴胡汤后面的加减进行单独讲解并重新命名,便于引起大家重视。小柴胡汤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
6949
0
0
0
止嗽散,是治疗小儿咳嗽的好方子
董廷瑶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积数十年之经验,颇有擅长。一方面,善于运用如麻黄汤、桂枝加杏朴汤、麻杏石甘汤等经方,另一方面,也据症常用清燥救肺汤、二陈汤、止嗽散等时方。本文简介董师应用止嗽散的临床经验。1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其组成为:桔梗、荆芥、蒸百部
4494
0
0
0
燥湿和胃剂代表方解读
燥湿和胃剂,适用于湿浊阻滞,脾胃失和所致的脘腹痞满,嗳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等症。常由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浊药物,如苍术、陈皮、藿香、白豆蔻等组成方剂,其代表方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浸
1505
0
0
0
大黄黄连泻心汤与三黄泻心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亦名泻心汤,是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故又名三黄泻心汤。方中以大黄之苦寒泻热通便,泻下焦之火;黄连之苦寒泻火坚阴,泻中焦之火;
6369
0
0
0
小柴胡汤古今应用纵横谈
小柴胡汤乃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今就小柴胡汤本方及其治疗伤寒
1591
0
0
0
辨证分型不能代替辨证论治
辨证分型是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辨证论治体系中,自古即有辨证分型的一类。现代的辨证分型发展很快,不仅成为临床医学论文的形式之一,也有很多教材采用了辨证分型的阐述形式。但是,应该看到,辨证分型与辨证论治有质的不同,尚不能代替、更不应该取代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由
650
0
0
0
经方学习运用心得
葛根用于下痢,下痢越重,用药越重 顾志君:连翘,通透十二经,善清血中毒素,大剂量应用还可以升高白细胞。另外,和中消导不可小视 《皇汉医学》:大人小孩呕吐不止,可用连翘加入任何药方之内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
712
0
0
0
皂荚丸在肺系病中的运用
《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载:“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皂荚丸由皂荚、蜜、枣膏组成。现今临床上很少单独应用,而且对其疗效评价也缺少文献报道,因此注意重视对经典方的发掘和研究,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当代中医临床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在
3236
0
0
0
张锡纯答痰饮治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被称为“医书中第一可法之书”、“医家必读之书”、“至贵至宝之救命书”。本文是该书医话篇的一节,对于所问痰饮的治法,方药,十分透彻。答严XX代友问痰饮治法原问敝友患寒饮喘嗽,照方治疗未效。据其自述病因,自二十岁六月遭兵燹,困山泽中,绝饮食五日夜,归家急
915
0
0
0
倪海厦:论六味地黄丸
汉唐46号六味地黄丸此方延用有2000年之久,为中国最常用最普遍之方。很多人终身服用,至今仍获好评,是中药中的多种 营养组合,如同西方人服用多种维他命一样。但不同的是,此药是六味中药组成,其中三补三泻,三补是对 肝、肾、脾,三泻亦如是。既是补药又为何要兼顾补泻并存呢?这就是中
13566
0
0
0
泻心汤类方:泻热消痞
经方,原指经验用方,今特指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此说乃相对于宋、元以后所出现的时方而言。类方,则是指在药物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方剂集合,意在将用药相近的方剂同类相附,从而研究每类方剂的学术思想和用药变化。泻心汤类方以治疗痞证为主,其特点是心下堵闷不舒,然以手按之却柔软
2069
0
0
0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