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孟庆云解读病机十九条
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列十九条,中医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对“数”的认识东、西方有一致性。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万物的规律就是一个数的规律,由此而发展出了数学。数学也确实是所有科学的横断科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横断科学。中国的自然科学系统为:数、理、化、
739
0
0
0
黄煌: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就开始关注经方。十多年来,我是一门心思推广经方。我写了几本介绍经方的书,《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等发行量较大,有的书还翻译成了英文、日文、德文、韩文出版。2004年底,我开了个网站,叫“黄煌经方沙龙”,本来是和研究生讨论的
708
0
0
0
顽固性头痛辨证论治及大黄、附子应用体会
一、常见慢性头痛的辨证论治1、长久头痛为神经内科常见疑难病,为什么久治不愈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配方不合理,用药不当,头痛的治疗要从脑火顽痰分析用药,因头为诸阳之汇,怪病多痰。(2)缺乏有效引经药,即使配方很好,但无有效引经药,方也效差。本人常用头部引经
973
0
0
0
刘渡舟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刘渡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半个多世纪,上溯歧黄之道,下迨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于临床各科均有自己独到的经验。现将刘老在脾胃病治疗上的经验简论于后,虽不能赅尽刘老经验,亦能述其大略。 1 尊仲景 活用五泻心汤慢
1447
0
0
0
把握经方汗法之度
黎崇裕有话说:《类证活人书》有云: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濈濈然一时许为佳,不欲如水淋漓,服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然发汗须如常覆腰以上,厚衣覆腰以下,盖腰上流漓,而腰以下至足心微润,病终不解。凡发汗病证仍在者,三日内,可二三汗之,令腰脚周遍为度。观今之医,不注重嘱咐患者观察汗之
814
0
0
0
中医如何治疗女性面子工程
在没有讲痤疮之前,先说一下我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内科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只有内科的功底深厚了,其他的各科的治疗才能有很大的突破;第二,皮肤科有特殊性,在于皮肤外在防卫功能有关,比如湿疹,急性期流水比较多,我曾经有个教训,用麻杏石甘汤汤治疗,后来引起水湿泛滥非常的重
673
0
0
0
李今庸:张仲景的脏腑经络脉证
导读《金匮要略》中的“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是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难经》的理论,结合他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各方面,都举例说明,并列出原则性的提示。学习张仲景杂病理论,首先必须学好本篇作为基础!一、问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师曰:夫
657
0
0
0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长沙”,代指仲景,因传说张仲景曾做过长沙太守。意为若想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取得好的疗效,窥懂张仲景《伤寒论》的旨趣,就必须弄懂六经辨证的真正内涵,从六经辨证入手。那么,何谓六经?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之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六经辨证就是三阴三阳辨证,即《伤寒论》“辨太阳病
1404
0
0
0
阳明经白虎腑承气二方证主旨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的主证是胃家实,可以分为阳明经的白虎汤证和阳明腑的承气汤证。本文杨阳老师从两幅手稿入手,从方证到方药组成、加减、鉴别比较等,有条不紊地详细讲解了阳明病这两大方证的主旨要义。其中白虎汤的加减法中,体现了“阳明为成温之薮”的含义,切合温病卫气营血的传
1098
0
0
0
泻心汤类方应用体会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这三个方子在组成上相差不大,我们叫暂称为泻心汤类方。这个类方在临床上应用的是非常广泛的,以此为例,我讲一下对经方临床应用的个人体会。但在此之前我想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对经方的理解,经方的辨证,也许和平时理解的辨证有些区别,我有一些个人的体会。
703
0
0
0
李玉奇观舌诊脉经验
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是著名脾胃病专家,从医60载,专研脾胃病30余年,在脾胃病的诊治上颇有造诣,曾提出了著名的“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他经过不断积累,刻苦钻研,反复临证,总结出一套“观舌识病”及“以脉测症”的理论。我在近一年时间里有幸随侍李老身旁,获益良多,现将师翁诊治脾胃病之
732
0
0
0
伤寒派腹诊的基本方法
导读:四诊合参是传统中医人的诊断方式,其中“切而知之,谓之巧”。有些同道理解切诊就是脉诊,其实切诊的内容非常广阔,腹诊也是其中之一。相较于脉诊,腹诊是非常直观明了的,一个特征性的腹证往往就提示了一个明确的方剂选择指归。《伤寒论》方证描述里面就有很多腹诊的内容,对此,日本汉方医学家
1796
0
0
0
欧阳卫权:六经辨治痤疮体会
导读:痤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但临床上并不容易治疗。这次欧阳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运用六经辨治痤疮的体会,将整体辨证和局部皮损辨证相结合,采用经方治疗却又不拘泥于条文。通过对方证体质的判断以及把握方证之间的细微差别,合理地加减变化、合方,大大拓展了经方的应用。最可贵者,历数了六经辨治痤
4506
0
0
0
金匮方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以其集诸多内伤杂病篇章而富有研究价值,但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外科病证的辨证和治疗。本文叶进老师梳理了《金匮要略》中与外科病证相关的方证和熏、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治疗方法,并分享了自己的病例和学习心得,提出治疗外科病证应该“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外并重,以通为用”、“司其
1447
0
0
0
吴雄志“调平法”和“托邪法”思想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启迪
又一次有幸于天津拜访吴雄志老师,上午门诊持续到2点才完成,期间吴老师为学员录制了近一个小时诊治解说的教学视频,听得我心潮澎湃,意犹未尽。接下来,吴老师利用吃饭时间和午休时间为我们系统地讲了中医如何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吾辈深受启迪,从未有过的学习快感,现跟大家分享下吴老师的观点
3054
0
0
0
马新童:中医之医理真传
医道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圣贤真实义。医之道,任非小,关性命,诚是宝。医之理,很重要,花气力,抓主要。边学习,边创造,通古今,明医昭。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中医之医理真传。 一、中医之理 中医之理其实就是天地宇宙与人体的关系。中医是一个关系学,就是人和天地阴
3171
0
0
0
江尔逊解答关于小柴胡汤的9个问题
导读:江尔逊解答关于小柴胡汤的9个问题。此文之“问”,直奔主题,抓住要点,生动活泼,不乏尖锐泼辣,甚至有点咄咄逼人。而江老之答,则直抒胸臆,纵横捭阖,深入浅出,切中肯綮,无一句空话、套话、似是而非的话,不愧为现代经方大师。咄咄逼人质难,直抒胸臆作答——关于小柴胡汤扩大运用范围
1772
0
0
0
胡希恕痹证论治经验
痹证,《内经》多单称之为“痹”。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内经》又提出了不少复合痹名:如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名称,涵盖了经络气血闭塞不通所引起的痛疼或麻痹等症。后世乃至今日所通称的痹证,主要是指关节及肌肤痛疼。历代医籍称谓的风湿、历
3971
0
0
0
重拾经方的经典,深度剖析经方独特在哪里
经方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通常认为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我们知道经方组方是有其独特理论的,那么经方的经典、独特之处在哪里?本文从药味加减以及剂量变化的角度为您回答这个问题。1.加减严谨,一药变化即成新方众所周
847
0
0
0
胡希恕理解的《伤寒论》六经提纲
导读:《伤寒论》的学习一定要提纲掣领, 在六经辨证体系中,如何理解六经呢?以下是胡希恕老先生对此的理解,都是干货哦!一、六经提纲第1条(《伤寒论》赵开美本序号,以下同):“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注解: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
3056
0
0
0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