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吴雄志:标本中气的时空模型详解
一、时空模型我们讲标本法的时空模型,是讲它是怎样以时空关系实现天人互参的,实现阴阳化生五行、五行运化六气的。大家记住这个口诀:“阴阳化生五行,五行运化六气”,这就叫五运六气。标本法的本质是以时空关系实现天人互参,具体是怎样从阴阳到五行、到六经再到八卦的呢?其中阴阳是理的
5367
0
0
0
从血府逐瘀汤的运用谈中医的辨证思路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名方,临床喜用此方者不在少数,很多医家都有运用此方的心得,也时常能见到有关此方的医案医话和临床报道。我临床也喜用血府逐瘀汤,这与受颜德馨先生的影响有关。但我的用法与颜老又不尽相同,或许与一般医家也有所不同。这跟我受刘渡舟先生的影响有关。我学医之初,
1942
0
0
0
马文辉:经方治疗胃肠道肿瘤
本文从整体、局部、系统三个层面逐步展开说明三部六病学说对整个胃肠肿瘤治疗的基本思路。马老为大家把阳明证和太阴证及里部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分别进行证型解析,尤其阳明证分别从实和热两个角度进行证治分类,清晰明了。三部六病学说特色的定证定方定疗程、协调疗法、纠偏疗法等方法在肿瘤临床的应
1469
0
0
0
来自临床的变革:深师大茱萸丸
深师大茱萸丸来自于临床的变革,与伤寒一脉相承,而补伤寒之不逮。本文恒师从药物组成的处方结构、少阳和厥阴的治法之论、关键词解等方面阐述了此方的医理及临床应用,更有精彩医案以助读者作深刻理解,印证深师大茱萸丸的美轮美奂。真传一句话:只要符合厥阴虚寒,上面少阳有热,甚至只要是符合小
3794
1
0
1
人体排除寒气的方法
导读:人体不同程度或部位排出的寒气,会形成不同的症状。因此,大致上可以就症状和寒气的原因分为身体背后经络寒气、身体前面经络寒气的排出和肺脏寒气的排出三大类。1.身体背后经络寒气——膀胱经身体背后的经络主要是膀胱经,由于膀胱经所在的背部面积很大,而且在人体最容易受寒的部位,
1898
0
0
1
趣味中医:那些传说中的“海外”延寿方
打老儿丸——冻龄母亲与年迈儿子【出处】《万氏家抄方》。【组成】川牛膝(用黄精自然汁浸,漉出,酒浸一宿;若无黄精,酒浸三日,漉出,细锉焙干)、石菖蒲、干山药、远志、巴戟天、续断、五味子、楮实子、杜仲、山萸肉、茯神、小茴香、熟地、肉苁蓉、枸杞子各等分。【用法】上为细
997
0
0
0
《伤寒论》中特殊煎煮法与服法小结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分别为112方、179方(除去重复),以汤剂居多。仲景在每首方后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写明煮法与服法,是因为不仅关系到进入人体的药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药效。一、一般煮法1.口父 咀。即将药碎成小块,有利于煮出药味,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这只在桂枝汤
4493
0
0
0
脾胃病辨治经验
自春秋战国至唐宋,中医学对脾胃生理、病理、治疗等的论述虽可散见于各家篇章中,却没有专著,直至金元的李东垣首著《脾胃论》。由于当时战乱频频,人民流离失所,饥饱不定,出现大量饮食、劳倦、内伤所致的脾胃病,李东垣根据《内经》中脾的生理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东垣指出,治疗脾胃病不但要
1530
0
0
0
王三虎:风邪入里成瘤说
“风为百病之长”,为众人所熟知,但大家可曾听说“风邪入里成瘤”?此绝非虚谈,王三虎老师在肿瘤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风为百病之长”在肿瘤发生、发展、预后、诊断、治疗上的意义。本文王师即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证治特点、针对方药等方面,条分缕析地向大家阐释了“风邪入里成瘤说”,
1055
0
0
1
田合禄:五运六气解读《伤寒例》
关于《伤寒例》,历来争议颇多,疑此篇非仲景手笔,而是王叔和所作。暂不言真伪,但观其内容,里面体现的学术思想对于研究《伤寒论》仍有重要意义。田合禄先生是当代研究《周易》和五运六气学说的大家,对于《伤寒例》很是看重,认为《伤寒例》就是仲景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指导创作《伤寒论》写就的绪
1473
0
0
0
吴雄志:从病症证有机结合论精准中医
我们还是以我跟月松讲得例子为例。“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大家觉得这个张仲景很神秘,我们看看他神秘到哪?少阴病,用什么?少阴寒化——附子嘛!始得之,什么始得之啊?体内有寒的人,他就容易感受外寒,得了外寒——就是太阳伤寒,用麻黄嘛!反发热——发热,少阴
2507
0
0
0
乌梅丸医案分享
(一)对乌梅丸的理解这是一首阳虚而火郁的方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二见。《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扰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
14718
0
0
0
湿痰咳嗽治疗七法
湿痰咳嗽是咳嗽病的一种常见证候。多因饮食生冷过度,伤及脾阳,或素体脾肾阳虚,复感寒湿之邪,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肺失宣降,发为痰湿咳嗽。证候表现以咳嗽、痰多而稀且易排出、胸闷、苔腻、脉滑、饮食减少、不喜冷性饮食等为特点。治疗湿痰咳嗽有以下七种方法:1、利水:古人
3483
0
0
0
《金匮要略》古今录验续命汤小议及在临床上的运用
续命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附方,是林亿等重新整理《金匮玉函要略方》时,采集的散在于《古今录验》中的方剂。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昩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方后云:“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
3552
0
0
0
胡希恕结核病用药讲解
按语:段治钧和冯世纶两位老师搜集整理的《胡希恕医论医案集萃》中有胡老不少相关专题论述,我们将陆续选摘部分与大家分享,只是这些资料原来可能是专题讲座,而更多的是穿插在其它讲座比如条文讲解中等,所以未必非常详备,如果我们有必要的临床基础,相信会更好的吸取这些宝贵的经验!结核性肠系
2888
0
0
0
仲景大小汤辨要
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以大小成对命名方剂者,计有六对,即大小柴胡汤;大小青龙汤;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大小建中汤;大小半夏汤。理解仲景大小汤的含义,对理解仲景汤方命名规律及临床辨证应用大小汤具有重要意义。此就六对大小汤的主要区别论述于后,以就正于同道。1.大
2231
0
0
1
黄煌:我用经方体质辨证
开场的话看到有这么多的同道喜欢经方,我从心里感到高兴。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东西,但是这个好东西现在被扔在一个角落里!但庆幸的是,来自临床第一线的你们,把眼光盯住经方,这让我欣慰。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但经方也属于全人类。我这几年一直从事经方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我觉得有这个责
833
0
0
0
柴瑞霭:怎样才能很快治好口疮?
口疮又名口疡、口疳、口破,是指口舌疮疡或溃烂的一种病证,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一、临床表现口疮反复发作不愈,口内两颊、舌及舌下、唇有黄豆或豌豆大小的白腐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微突起红色边缘,有疼痛感,重者呈白黄色溃烂疮疡,疮面多黄白色分泌物。各种口疮由
1076
0
0
0
胡希恕对于胃肠病证治的一段提纲挈领的讲话
这里所说的胃肠疾病,主要是指病灶在胃肠的证候,有些旁及胰腺、胆道、胆囊及腹膜的症状表现。 胃病的证治胃病包括西医所说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等,西医在鉴别上有较细的特征区分。如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食欲不振比较明显,多有胀满的感觉。但胃
1466
0
0
0
麻黄细辛附子汤解读与运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见于《伤寒论》第301条,本文拟就该方证的病机病症特点、表里先后治序、方药特点及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1 理法方药解读1.1 病机病症特点从“少阴病,始得之”可知,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多见于少阴病的初始阶段。少阴病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证,本证见于少阴病
1528
0
0
0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