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伤寒病初起辨阴阳的要点
历代医家对病发于阳、发于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尤氏及张路玉认为阴阳代表三阴与三阳,病发于阳是发于阳经,病发于阴是发于阴经。〈医宗金鉴〉及喻氏认为阴阳代表风寒之邪与营阴卫阳,病发于阳是指太阳中风,风邪伤卫;病发于阴指太阳伤寒,寒邪伤营。张隐庵认为病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653
0
0
0
常见病分型治疗
便秘的每种证型和对应的中成药
气虚便秘属于虚秘的一种,患者的大便并不像实秘那样干硬,而且每天都能解大便,但是排便非常困难,每次解大便都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便出一点。有的人排完便后会出一身汗,还常伴有气短、乏力、不愿意讲话、没有精神、容易疲劳、不愿意活动等症状。芪蓉润肠口服液可益气通便
5437
0
0
2
冯世纶教授辨治冠心病的思路
冠心病多有胸闷、胸痛,认为是痰饮瘀血阻滞的认识颇为一致,而怎样从整体上看待本病的标本虚实尚有分歧。有人根据患者多有气短、四逆等末梢血液循环不好、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认为冠心病多属虚证,其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活血为主。
1394
0
0
0
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当归四逆汤适用病证如湿疹、银屑病、毛周角化、痤疮等。见局部皮肤干燥脱屑,遇冷加重;手冷、有冻疮史;皮肤有淡紫色网状青斑者。应用参考适用本方者大多寒热夹杂,除四肢冰冷外,多有牙龈出血、口腔溃疡、便秘、关节肿痛等,可以合用黄芩汤、泻心汤、黄连阿胶汤
5303
0
0
0
常见病分型治疗
湿病证治十二法
湿困脾土症状:脘痞腹胀,周身倦怠,肢体沉重,纳谷不馨,厌油腻,口黏,吐白痰涎沫,大便黏滞不爽或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治则:芳香醒脾,燥湿行气。
1244
0
0
1
刺灸会阴穴治疗久治不愈的男科妇科疾病
会阴穴为任脉经穴,又为任、督、冲三脉之交会穴。任、督、冲三脉皆起于少腹,其在女子为胞宫,男子为精室。经脉下出会阴,而任主胞胎,冲为血海,穴位又近于前阴,故该穴可通调任、督、冲三脉,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诸疾。
863
0
0
0
不同版本玉屏风散的剂量和煎服法
不同版本的玉屏风散的对应症有所不同,其差异的根本在于君药和煎服法的不同。可见在煎煮药物时煎服法要引起重视。通过玩味煎服法也能反观出一个药方所适应的病人真实的身体情况。黄芪是以益气(肺藏体系)为根本作用的,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病人自身脏腑的情况,避免过度耗伤人体的气血津液。
5477
0
0
0
邹学熹的“治痰三法”和“治痰用药”
化痰是使痰涎逐渐自消的方法。有宣肺化痰法、清热化痰法、燥湿化痰法、补虚化痰法等。宣肺化痰法,用于寒邪郁闭之感冒、喘咳而痰多者,采取温化痰涎与宣肺散邪相结合,代表方如杏苏散、小青龙汤。清热化痰法,用于感冒风热,肺热肺燥而痰多者,采取清热化痰与宣肺润燥相结合
2078
0
0
0
老中医40年行医心得
气大伤肝,怒则气上,悲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惊则气伤,恐则气逆,忧则气郁,即七情,即人体的七种情志,内因七情都能导致人体发病。肝主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情志受阻,气机就不能畅达,这样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气滞血瘀,引起疾病的发生。
935
0
0
0
顺经两安汤治疗经前便血
“顺经两安汤”用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在行经前和经期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头痛、心烦失眠、乳房胀痛、浮肿腹泻、身痛发热、口舌糜烂、大便下血等,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二三症并见,一般以经前2~7天最明显,经后逐渐消失。
978
0
0
0
胡希恕认为哮喘根责之于“痰饮、瘀血”
胡希恕先生认为,哮喘可由外感、饮食、七情等原因诱发,但其宿根责之于“痰饮、瘀血”。当外来因素刺激人体后,与体内的痰饮、瘀血相互搏结,阻塞气道,使肺气上逆而产生哮喘。这就是外邪引动内邪,也即外因引动内因而发病。
1719
0
0
0
两张治痔疮的速效方
乙字汤柴胡和升麻配伍,治疗肛门括约肌和直肠的松弛,上提肛门和直肠。甘草缓解括约肌痉挛性的收缩,还纳。当归破瘀血治痔核。大黄升麻配伍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柴胡、升麻、黄芩的配伍对于湿疹和瘙痒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此方对于肛门周围以及外阴部的瘙痒也有效。
10704
0
0
1
苏子降气汤的4种用法
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主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㽲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2281
0
0
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传统的和解安神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经典的少阳病方及情志病方,传统的和解安神方,具有除胸满、定烦惊、除谵语、轻身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抗抑郁、改善焦虑情绪、镇静、安眠、抗癫痫等。适用于以胸满、烦、惊、身重为特征的疾病。
1960
0
0
0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运用于“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是治疗气分水饮重症,临证表现为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病机为阳虚寒凝,水饮不化,阻碍气机,仲景采用“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治疗原则,振奋阳气,调和营卫,温发通达表里之阳,使气机通畅,阴阳协调,则水饮下行,心下痞坚自除。
1944
0
0
0
常见病分型治疗
中医药治疗胆囊摘除后遗症的方法
胆道手术气血耗伤,脾胃受损。精神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稀溏,消瘦,胁痛隐隐,舌质淡,苔白微腻,脉缓而弱。治宜益气健脾,兼以疏利肝胆。方用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化裁
1868
0
0
0
发黄的病机和治疗
临床中把发黄(黄疸)当作一个症状,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到一个发黄患者的时候,首先要判别他的六经,有表证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没有表证的情况下,肯定就不考虑了。
2023
0
0
0
辩证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
不论急性还是慢性肾炎,常可看到其特殊的面容,即皮肤萎黄,既不是贫血,又不是黄疸,一望便知这是肾炎面容。实临证者经常看到肾炎面容,如排除贫血证,再加问诊、检查,便可诊断为慢性肾炎。这里的黄肿并不同于黄疸证之多是湿热,而是并见于虚、实、寒、热之证
1256
0
0
0
《金匮要略》——蜀漆散
蜀漆散可治真疟,从蜀漆中提取的“阿地平”有杀疟源虫的真正效果,至今研究治疟新药青蒿素,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有真杀疟源虫的可靠效果。
2063
0
0
0
《金匮要略》——柏叶汤方
柏叶汤方多用于治疗虚寒性的出血证,阴虚火盛迫血妄行者,不可用之。现在多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咯血,便血,女性月经量多,崩漏下血等临床辨证属虚寒者。
3072
0
0
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