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伤寒论》中的八大厥证
《伤寒论》中的八大厥证,包括寒厥、热厥、水厥、痰厥、气厥、血厥、蛔厥、脏厥等。厥证是外候,其病机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本篇就论中的厥证,归纳整理如下。一、寒厥寒厥关乎少阴,是少阴阴寒内盛,阳气虚衰不能布达四肢,故手足厥逆。本证多见于急、慢性疾病的危重阶段。但
3906
0
0
0
宋柏杉临床实战用方6则
1、大黄䗪虫丸的最全用法我们看大黄䗪虫丸这张方子的条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看着好像满眼的迷茫,不好记,那么我们知道怎么用就得
1347
0
0
0
仲景治水10大法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太阳病发汗后,虚其心阳,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肾水无以蒸化,则水停下焦,复有上逆之势,故脐下筑筑然跳动,如奔豚之将作。以茯苓桂枝甘草大
901
0
0
0
厥阴病的4大方剂解读
1、肝疏不及肝疏不及是由于阳气虚衰,寒湿内盛,心包失于温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不能为胃行气津液,致使阳明水湿内停,聚湿生热,湿热生虫,加之阳虚太阴寒盛,致使蛔虫上扰及胸膈,形成蛔厥。由于此病机是由于阳气虚衰引起的,与肝的疏泄有关,所以在辩证时不能离开肝的作用
4170
0
0
0
43条高手的辨证心法
1.辨证要结合整个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不要单凭某一症状。如伤寒的证候群和温病的证候群好辨,假如单凭一“恶寒”症,究竟属风、属寒、属湿、属热,如何能认清呢?因此,辨证一定要注意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方不致误。2.若表里证俱在时,症状是区别表里多少的关键;虚实证俱在时,脉、色、
3061
0
0
0
王三虎治疗白血病的经验
医学博士王三虎教授,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对白血病的病因病机和方药均有独到见解。我们有幸随师临证,耳濡目染,感受颇多,现就其治疗白血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一、对白血病及其病因病
2145
0
0
0
张锡纯:石膏粳米汤
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若其热已入阳明之腑,亦可用代白虎汤。生石膏二两轧细 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
19875
0
0
0
领悟伤寒六经治疗大法
临床上任何疾病都存在着损阳伤正的情况,无论什么疾病,都会损阳,都会伤正。比如外感病,损阳伤正的病变主要是产生在邪正相搏的这个阶段。因此,我们要消除病理性的损阳因素,就必须在临床上谨守病机,充分重视驱邪。由于在六经病的不同阶段各自的病变特点不同,这使得消除
532
0
0
0
四逆散运用大全
《伤寒论》中的四逆散,是一首常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些新的思路,写出来供同道参考。 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4味药组成。本方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
15396
1
0
1
王三虎:经方治疗喉癌
喉癌,相当于中医的“喉菌”。这个病名首先见于清代医家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喉菌状如浮萍,色紫生喉旁”。在其后的《秘传喉科十八证》中也提到,“软如猪肺,或微痛,或不痛,硬塞咽喉间,饮食有碍”,这说明我们中医在清代已经认识到了喉癌的局部表现。一、
1536
0
0
0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来概括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治病必求于本”,小青龙汤证的机理本质到底为何众说不一,笔者
675
0
0
0
小青龙汤的6个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张仲景用它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然而应该指出,此方乃辛烈走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用之不慎,往往会发生问题,反而促使病情加重。为此,必须掌握小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
3967
0
0
0
开合枢机理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1.1 太阳病与“开机”失调 太阳主开,以阳气的开发为背景。由于阳气阀门的开启,阳气外达,气盛于表,太阳所属主表及总司气化的功能无不与此相关。当正气不足,或邪气太感,风寒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就可导致太阳“开”的机能紊乱,从而出现太阳篇所述的表里诸证。如太阳提纲条文所辖的表证病变,即
1212
0
0
0
补法在老年病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通常表现为体质减弱,机体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等证候特点,因此在防病或治病时,补益法则是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有不少病是从“补”上下手。不过真正运用得好也颇难。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原是通例,但在实践中,若补得不合适,反将阻碍
1330
0
0
0
从病例谈经方治疗慢性泄泻
仲景所论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金匮要略》有专篇《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论述下利;《伤寒论》对下利的论述则散见于六经病中。仲景治疗下利内容丰富,所论方法及相应方药代表了当时下利论治的最高水平。笔者临证之际,常用经方治疗难治性泄泻,药简效宏,兹举例以证。病
2320
0
0
0
六经病聚类框架
太阳病:身体机能处于收敛、凝闭状态。面部浮肿;黄肿发胖而身体困倦(黄肿—指面色黄暗而浮肿或有浮肿貌者,患者多见小便量少);黄褐斑;皮肤干燥粗糙作痒;平时不易出汗;经常腰痛腿痛;剧烈头痛;月经延后、量少或闭经;疲倦懒言而思睡(葛根汤);恶寒无汗身疼痛,这是一组症状
802
0
0
0
伤寒论精髓提炼
宇宙生于混沌一气,一气分二而为天地,天地交媾而成万物,清者为精,化生灵物,浊者为阴化生蠢生。太阳为阳,月亮为阴,阴阳本是一物化。阴阳交替而成昼夜,时光迁流而成四季。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升降混成一圆。人体精气充足则和天地四时之气故健康长寿,精气亏虚则
874
0
0
0
半夏泻心汤合方18法
根据《伤寒论》条文,并结合诊治实践,我总结出半夏泻心汤应用指征十六言: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具体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或呃逆,嗳气,或反酸,胃灼热;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舌质黯红;脉象弦滑,或有数象。常用于慢性胃炎、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胆
7690
0
0
0
妇女“热入血室”的证治及机理探讨
“热入血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世历代医家多有研究,尤以明清之际的温病学家各有发挥。本文在整理研究历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对“热入血室”的证治及机理仅作初步探讨。一、“热入血室"的概念《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1344
0
0
0
十枣汤治肝硬化腹水
导语:肝硬化腹水在中医中属于“鼓胀”、“水鼓”范畴,其主要发病的机理与饮食、情志、黄疸积聚等有关。注重整体、结合体质并注重疗程管理,在此疾病尤为重要。此篇原作者选用十枣汤,以攻逐水饮为主,由芫花、大戟、甘遂、大枣组成,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
4394
0
0
0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