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消灭“痤疮”的四辨十法
01 治病必先识病痤疮虽为小疾,但其病变严重时往往毁坏面容,不少青年男女为之烦恼。“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本质是正确用药的先导。故而,对于这类皮肤病,仍然强调以皮损特点、发病部位、素质禀赋,以及兼症等方面去辨析。 一、辨部
1150
0
0
0
张存悌:阴阳辨诀的现实意义
郑钦安最基本的学术观点是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所谓“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两字为主。”“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既然“认证只分阴阳”,《内经》所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那么,辨认阴阳就是头等大事了。郑氏在《医理真传》自序中开宗明义:“医学一途,不
1087
0
0
0
陈可冀治疗老年痴呆:从虚论治,养精填髓,重在健脾补肾
人至年老,气血阴阳渐不足,脏腑功能减退,髓海失充,脑失所养,神机失用以致痴呆。责之脏腑则以脾肾为主。肾者,藏先天之精,化生脑髓,故肾精盛,则髓海足,神机运转正常。《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记载:“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医学入门·卷之首·明堂仰伏脏腑图》记载:“脑者髓之海
2044
0
0
0
经方治疗类风湿的思路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中医“痹病”的范围较广,包含西医的多种疾病,古代中医典籍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但有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相近的病名记载。如“历节病”、“顽痹”、“白虎病”、“白虎历节”、“鹤膝风”、“尪痹”、等。现代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称为尪
1347
0
0
0
朱莘农诊治夹阴伤寒的经验
朱莘农(1894~1962),名慕伊,江苏江阴人。家世业医,擅治伤寒。莘农壮年行医乡里,晚年悬壶无锡,医名颇盛。莘农以诊治“夹阴伤寒”名时。所谓夹阴伤寒,实系肾虚之体复感外邪热病之中兼夹阴经见证的一类病证。朱莘农说:“缘于少阴素虚,偶一不慎,寒邪直中虚处,或缘入房、遗精,肾精
1007
0
0
0
论女科四种常见疾病的诊治
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生殖器官炎症与乳腺增生症是妇科临床上四种常见疾病。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此四病遵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理论,在突出疏肝调肝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或兼顾理脾、补肾、调冲任进行治疗,常收满意疗效,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不
565
0
0
0
“气反”是什么意思?
“气反”一词,见于医籍记载的,首推《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是病气(即病理),反是相反,意思是内在的病理变化与外在的症状表现不一致。《五常政大论》主要是论述五运有政令之常,也有其变,进而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普遍规律,也有其特殊情况。因此,在治法上就不可守成不变。“气
857
0
0
0
苍玉潜龙汤治多种血液疾病
导读:今天学习一个治疗“阴虚阳亢,龙雷之火冲击胃经”方子。苍玉潜龙汤出自于清朝费伯雄所著的《医醇賸义》,为治疗“阴虚阳亢,龙雷之火冲击胃经”所致齿衄而设。药物组成:生地、龟板、生石膏、龙齿、石斛,花粉、丹皮、羚羊角、沙参、白芍、藕节、茅根。费伯雄原书谓“凡吐血、衄血、
1152
0
0
0
3张治风化痰的常用方剂解析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风痰证。风痰为病,有内外之分。外风生痰,由于外感风邪,肺气不宣,痰浊内生所致,症见恶风发热,咳嗽痰多等。宜用疏风化痰法治之,常用宣散风邪药与化痰药配伍成方,代表方如止嗽散。内风挟痰,多因素有痰浊,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所致,症见眩晕头痛,或发癫痫,甚则昏厥,不省
6636
0
0
0
补中益气汤的关键方证
补中益气汤是一个经典名方,几乎可以和仲景方相提并论。如何使用的方面各家都有奇思妙想。其中心思想不外是针对“陷下”的病机用“升提”的思路。这个思路不难,难就难在,临床的时候要关键症状鉴别得出来,要想得起来有这么一条思路,也就是补中益气汤的关键方证。老规矩,先看个案例。姚某某,女
2101
0
0
1
止嗽散在临床上的运用
“止嗽散”是清代程钟龄先生所著《医学心悟》一书中治疗咳嗽证的一个方剂,其药物的组成是:紫菀三钱,百部三钱,桔梗三钱,白前三钱,橘红二钱,甘草二钱,荆芥钱半,水煎服,也可以研为散剂,每服三钱,开水送下,饭后服。 一、药物性能的分析紫菀与百部性温润相同,而味苦亦相同,但紫
1145
0
0
0
治疗乳腺增生五法
我们从1969年至1986年采用理气散结、化瘀散结、祛痰散结、疏风散结、解毒散结等法治疗乳腺增生1296例均获痊愈,现介绍于下: 一、理气散结法:(共治378例)证见乳房结块,块形漫平,肤色正常,质地较为坚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乳房胀痛,胸憋脘闷,烦躁易怒
1641
0
0
0
浅议“胎病论”
胎病,顾名思义是阐述胎儿在胎内受某些因素影响,致生下即现病态。早在《素问·奇病论》便有“胎病”的论述,提示胎孕时期对小儿健康的影响。《幼科全书》、《幼科发挥》称之为"胎疾"。至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又作了整理、补充,始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胎病论”。历代诸家所述的胎病包括了不啼
517
0
0
0
便秘是治愈某些疾病的重要信号
“中阴溜府”之文,原出自《内经》。余虽幼习典籍,然初对此节经旨,不甚理解,虽涉猎诠注,犹体味浮浅。自读柯韵伯、陆九芝、恽铁樵先辈之论,始悟阴证转属阳明则无死证,及下之必得其法之至理,兹将个人的几点体会,分述于下,舛误之处,尚祈指正。01什么是“中阴溜府”《灵枢
469
0
0
0
消痞化积剂代表方解读
消痞化积剂,适用于癥积痞块证。此病多由寒热痰食与气血相搏,聚而不散,日久成积,症见两胁癖积,脘腹癥结,攻撑作痛,饮食少进,肌肉消瘦等。常以行气活血、化湿消痰、软坚等药组方,代表方如枳实消痞丸、鳖甲煎丸。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组成干生姜一钱(3g)炙甘草、麦芽
1783
0
0
0
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煎服法是决定处方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现在大部分人熬中药,多煎煮两次,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而古人则根据病情决定
863
0
0
0
五积散的临床运用
五积散,初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门》,本方主治气、血、痰、食、饮五种病邪的郁积,因此以五积散命名,为宋元以降历代医家常用的名方之一。笔者喜用此方,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1 局方五积散的处方和主治处方苍术(米泔水浸,去皮)二十四两,
3930
0
0
0
张锡纯活血化瘀思想探析
张锡纯为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古,衷中参西,在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在人体生理、病理的中西理论汇通和药物功效及运用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而且在杂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对血瘀
8262
0
0
0
三种方法来确定病位
辨识病位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中医学主要把病位分为两大类,即空间性、实体性、具体性病位与时间性、功能性、模糊性病位。中医对病位的认识不仅指形态结构上的位置,更多的指功能上的位置。如何判断病位?有哪些判断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朱光为你梳理解答。病位,即疾病发生之所在。辨识病位,是
2331
0
0
0
止嗽散,是治疗小儿咳嗽的好方子
董廷瑶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积数十年之经验,颇有擅长。一方面,善于运用如麻黄汤、桂枝加杏朴汤、麻杏石甘汤等经方,另一方面,也据症常用清燥救肺汤、二陈汤、止嗽散等时方。本文简介董师应用止嗽散的临床经验。1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其组成为:桔梗、荆芥、蒸百部
4494
0
0
0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