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3499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慈禧太后和她的按摩养生术
慈禧是清朝同治皇帝继位后被封为太后的,曾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她以74岁的高龄而卒。目前研究认为,这和她宠爱的小太监李莲英精通按摩不无关系。李莲英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早年他潜心钻研按摩养生术,得到名师指点,在清宫,他的按摩养生术达到了精妙绝伦的地步,颇得慈禧太后的欢心,慈禧无论走
404
0
0
0
春季良药——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富含靛甙、β-谷甾醇、氨基酸等多种药理成份,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及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对感冒、流感、流脑、腮腺炎、红眼病、麻疹等春季常见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防治感冒、流感:板蓝根18
476
0
0
0
急性脊髓炎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
440
0
0
0
同病异治愈咳嗽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 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诊。外感月余,表证渐罢而咳嗽加
263
0
0
0
参芪地黄汤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克,熟地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
375
0
0
0
小儿惊厥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因此凡起病急暴,属阳
447
0
0
0
决明子治石淋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末涂,消肿毒,贴太阳穴治头痛,又贴
295
0
0
0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中忿郁。近日出现脐腹夜间烦热,自
498
0
0
0
仲景论消渴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论什么情况,它不外乎有五种原因:厥
852
0
0
0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朴20克,炒枳实12克,生大黄8克
506
0
0
0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759
0
0
0
山姜、生姜和干姜不可混淆
□ 吴红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近日读到刘家骅先生的《药对》(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书,书中谈到“燥湿将领——山姜的药对方”时,解释为“山姜有生姜、干姜之分”,举出的山姜药对方,全是生姜和干姜的药对方,显然刘先生是将山姜、生姜和干姜混为一谈了。山姜、生姜和干姜是不是同一物呢?现以《
422
0
0
0
五苓散治秋泄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264
0
0
0
《本经》细辛功效释义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细辛为《本经》上品。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或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细辛主咳逆,即咳嗽,肺气上逆,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射
410
0
0
0
解析肝生于左 肺藏于右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素问·刺禁论》云:“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之为使......从之有福,逆之有咎。”但是随着中医解剖的发展,历代医家渐渐明白,肺居膈上,肝居膈下,肺在上而肝居右肺下。诚如《十四经发挥》云:“肝之为脏...
244
0
0
0
乌梅丸治久痢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可缓解。追述病史:15年前曾患“
359
0
0
0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甲紫绀,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紫,
376
0
0
0
阴囊潮湿治验一则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蒲15克,茯苓15克,川牛膝10克
981
0
0
0
治肛周脓肿验案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便日解一次,小便黄清,舌淡,苔白微
563
0
0
0
《本经》附子功效释义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子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本经》云其辛温,与现在的认识有差别,现一般认为附子乃大辛大热之品,温里散寒作用甚强。其主“风寒咳
396
0
0
0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