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981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学伤寒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放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个是对它当中的字词的理解,第二个是对整个条文所表达的核心理念的理解,这点最为关键。因为《伤寒论》条文过于精简,如果说单纯的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没有一个临床的反馈去深入分析,那你确实会觉得学完了没有用武之地。
951
0
0
0
“有是证用是方”绝不是《伤寒论》的真正精髓
任何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因而它们的药理作用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在机体不同状态下就会呈现不同的功能。二味以上组成的复方,则尤为复杂。所以,“以方测证”的本身,就不是什么正确可靠的唯一的科学方法。
1605
0
0
1
中医之中观正见
学医的人,你的理、法、方、药,四个层面都要一以贯之,一以贯之,不是分离的象,而是一个统一和合的象。佛家讲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是指的这个。你所有的,此时你的病人和医生和此时的天地宇宙都是合一的,只有把方子开到如此境界,此时所有的都是统一的,我觉的这个方子就很有加持力。
646
0
0
0
中医之医法圆通
真正的好医生是体悟出来的,还真不是学出来的。连张仲景先生都说“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博闻强识次之”。我们不是生而知之的,就只有学而知之,博闻强识次之。因此,我们不要带任何成见,对任何事物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用心去体察,不要轻易地说对错,好多东西不存在对错,只是适不适合而已。
886
0
0
0
中医之传承忧思
中医的基础是临床,临床的核心是疗效,而疗效取决于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学术。因此我们传承论坛,提倡的是学术精神,而不是说唯何人为主,不是这样的,不是造神,而是拉下神坛,抛开面纱,直指人心,共创辉煌。
353
0
0
0
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就判定钱老是四味健步汤证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肾病一般不用甘草的。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两方的区别,就在甘草有无上。从体质上来说,患者可以不用黄芪,但考虑他患有肾病、糖尿病,同时皮肤黄暗较松,有黄芪证出现的趋向,故用少量黄芪。
1130
1
0
1
164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
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4473
0
0
0
中医情志学说
比如情志与气机运行的关系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等,那么怒气来了以后,调气下降就行了,降气就可以治疗情绪。比如吃个三五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一般的怒气就可以平掉了。
6403
0
0
0
《伤寒论》腹诊大全
胸满——桔梗汤、桔梗白散、桂枝去芍药汤、厚朴大黄汤、吴茱萸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承气汤、猪肤汤、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千金)、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半夏厚朴场
2125
0
0
1
把寒气说清楚
由于热量会从人体的各个部位流出,寒气的物质也就可能会现在各个不同的部位。人体针对各个不同部位寒气的处理方法都不相同,于是形成了各种不同症状的感冒。
503
0
0
0
中医学子的国医情缘心路
暂无简介
380
0
0
0
“时方”的来龙去脉
时方的起源, 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认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儒之门户分于宋,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据此有人认为金元时期医学上分出了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丹溪四大家, 并且遵从“古方今病不相能”的观点, 所以时方应起源于这个时期。
1582
0
0
0
清热解毒的三豆饮
三豆饮此方药性平和,味甘而淡,不伤胃气,而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养肝润肺,滋燥生津诸作用。具有滋养之功,但滋而无滞,虽清热解毒,但清而不伐。三豆汤及其加减方所治各症,都是由于阳邪伤津,导致机体津液耗损而出现之热症、燥证。
1288
0
0
0
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母乳缺乏或不足,长期不断奶,喂养不当,营养失调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受损。脾胃虚损津液内亡,是本病病机所在。本病属中医学疳证范畴,为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869
0
0
0
阳明类方之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是《伤寒论》最后一方,本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属于阳明石膏类方,并非用于治疗阳明病中急性热病,乃治热势退后,阳气耗损后的机体机能相对衰退之症状。方中竹叶性甘、淡,气寒,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功可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便。
2918
0
0
0
六腑之生理病理及其临床意义
六腑之生理病理及其临床意义。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由于三焦的概念不一,其生理病理所覆盖甚广,所以其临床意义也十分广泛,除温病分治三焦不同病症应用外,临床多根据三焦气化的理论,用于水液输布不利,分别清浊,疏通二便等方面。
404
0
0
0
柴胡桂枝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常见于50岁左右绝经期的妇女,西医认为雌性激素减少而出现各种不适,主要表现为潮热、失眠、情绪变化、燥热盗汗症状。柴胡桂枝汤原文主要是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治疗少阳病兼太阳病未罢。全方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
2439
0
0
0
射干麻黄汤入门解析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六)。本方主治寒饮郁肺之证。外有风寒,内有痰饮,内外相引,搏击于肺,则咳逆上气,喉中痰鸣。本方用射干、紫菀、款冬、半夏苦泄以降气,麻黄、细辛、生姜辛散以发表,五味子酸收以敛肺,且半夏、细辛又可消痰化饮。
4747
0
0
0
“青龙汤”的方名由来与方义
小青龙汤证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病人遇寒就咳嗽、咳痰,就喘息,就是体内表寒不通了,有水饮了,所以小青龙汤的重要功能也就是治疗水饮。大青龙汤虽然不在逐饮,但有很强的发汗作用,也就是发散的作用,能通过发汗来驱逐水饮,有这种以强力发散之法来祛水饮之功,所以也叫青龙。
3105
0
0
0
栀子豉汤致吐机理
栀子豉汤并非吐剂,服子豉汤有吐但也有不吐的。其所以会致吐,因热郁胸膈,病位在上焦,“其高者”,可“引而越之”,在上焦之邪,原有吐而去之之机,关键在于为其创造“引而越之”的条件。在郁闭严重的情况下,服栀子豉汤后,郁闭一开,正气抗争,在上焦胸膈之郁热便可一涌而外达,此即为吐而去之。
810
0
0
0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