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981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表证宜汗太阳经,无汗发热恶寒风
表证宜汗太阳经,无汗发热恶寒风,头项强痛身体痛,若出自汗表虚明。《医宗金鉴》注:表证,谓寒邪在表,无汗发热,恶寒恶风,头项强痛,身体痛也。太阳经主表,故曰表证。有是证无汗者,皆属表实。虽有是证,若自汗出者,皆属表虚,未可轻汗,即有风邪,只宜桂枝汤解肌可也。表实无汗,重者麻
582
0
0
0
条文解析:麻黄升麻汤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
2143
0
0
0
京城名医董德懋论治脾胃病经验
董德懋(1912年~2002年),生前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在改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曾任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董德懋生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著述有《董德懋医话》、《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脾胃学说初探》等
2097
0
0
0
黄煌:能美手的温经汤
“温经汤”,用中医的话说,养血、温经、调经,暖宫,说得更通俗一点,就可以把它称作是东方的“雌激素”,女人的美丽方。今天介绍黄煌老师用温经汤的临证经验。今天,有位熟人执意要来拜年,她告诉我她女儿烦人的手掌皲裂今年大好。原来她女儿每年手掌裂口、皮肤粗糙,皮肤科看过,外涂药膏,没有
1831
0
0
0
国医大师熊继柏读完了这些书才开始当医生
中医从什么书读起?恐怕是困扰很多中医人的问题。今天小编摘选《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中一文,从国医大师熊继柏的经验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为什么这么讲呢
492
0
0
0
强烈推荐:日本人整理的腹诊治则治法
作者/江部洋一郎、横田静夫 胸有以下22种情况及对应方药:1、胸满——桔梗汤、桔梗白散、桂枝去芍药汤、厚朴大黄汤、吴茱萸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承气汤、猪肤汤、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千金)、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半夏厚朴场2、胸满胀——葶苈大枣泻肺汤3、
2026
0
0
1
伤寒论腹诊方法及治疗举例
作者/叶橘泉 什么是腹诊?中医“腹诊”与“脉诊”一样,都属于四诊之一的“切诊”。脉诊就是“按脉”,腹诊就是“按腹”的诊法。《内经》、《难经》等记述了一些腹诊外,后汉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对于腹诊有具体的论述,四川宝顶石窟尚有雕刻的“仲景诊腹图”。不知何故,唐
835
0
0
0
泄泻浊瘀汤治疗痛风
痛风之名, 始于李东垣、 朱丹溪, 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 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 及其继发症, 所以病名虽同, 概念则异。从临床观察, 有其特征, 如多以中老年, 有饮酒史, 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 关节疼
1627
0
0
0
刘渡舟:谈谈人体的津液链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一种比较重要的物质叫津液。实际上它包括了血液、精液、髓液、汗液、唾液……它们皆可统称之为津液。津液是一个相互联结又能相互转化的有机体,好像一条链子联在一起,所以,我把它叫做津液链。津液的来源,是从饮食分解出来的。例如:《灵枢·邪气》说:“五谷入于胃,
1470
0
0
0
条文解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262)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3793
0
0
0
“四物汤”加减应用指南
四物汤组织配伍严密,久经临床考验,疗效可靠。但证情变化多端,方可用而不可泥,如加减不得法,则疗效亦不高。兹将笔者临证加减运用举例如下。 血热诸证一经行超前,量多色红而挟血块,脉滑数,舌红苔黄者,去归、芎加鸡血藤15克、丹参10克、阿胶6~9克(烊化)、鲜白茅根
6588
0
0
0
半夏散治慢性咽炎有奇效
作者/朱进忠先生 咽炎3年,半夏散2剂治愈郑某,女,40岁。三年前,突然发现咽喉疼痛。某院诊为“咽炎”。先与青霉素、喉片、六神丸等治疗2个月无效,继改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之。数月后,不但无效,反而日渐感到痰多,咽喉憋胀,乃易医治之。医云:梅核气,予四七汤加
6805
0
0
1
四物汤为什么是妇科通用方呢?
四物汤首载于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的胶艾汤衍化而来。具有补血行血、滋阴载血的作用。凡一切血证的病变,如妇女的经、带、胎、产、乳诸疾,均可用之,为临床常用主要方剂之一。 药物配伍与方义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组
873
0
0
0
陈修园教你治“泄泻”
陈修园之论泄泻,虽散见各书,但自有其主旨和系统,辨证精当,用药广泛,实有益于临床。兹分述于后。 湿胜则泻论陈修园在《时方妙用》中设有泄泻专篇,推究其所论,他是以“湿胜则泻”立论的。具体地说,以湿为纲,兼涉其他,因而,他在《时方妙用》中指出“湿胜则濡泻,此均湿病之总
1069
0
0
0
临床如何辨六经辨八纲?
上周门诊的时候,有实习医师问我,说临床中不知道该怎么去问诊。这个问题很重要,如何问诊,如何去采集四诊信息,其实反映的是你脑海中的临床思维。前面我们谈到了六经来自于八纲,临床中可以通过辨八纲来得出六经的诊断。今天我们具体谈谈,如何通过辨八纲,达到确定六经的诊断。首先需要明确,经
902
0
0
0
到底怎样学习《伤寒论》,才能提高效果?
《伤寒论》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之一,课时较多,学生学习时,一般花的力气也很大,可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不能说没有效果,但多数往往认为收获不大,特别是认为难以结合临床。果真是这样,那么,《伤寒论》的理论还有什么价值?岂非浪费时间!事实并非如此,《伤寒论》的理论来自实践,能够有效
654
0
0
0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鼻炎
治疗鼻炎的中药方剂很多,但鲜少看到运用柴胡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并未使用传统意义上通鼻窍的药物如苍耳子辛夷等等,对于其疗效笔者也有过怀疑,但经由实践证明其疗效迅速可靠,且扶正祛邪兼具,不易复发(过敏性鼻炎者需远离过敏原),在此提供一个思路,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老师前辈指教。
8351
0
1
0
论小柴胡汤是怎样被“用错”的
辨证用药固然重要,然用药之剂量尤为关键,组方的药味相同,药量不同,其功效迥异。如《伤寒论》中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日本人渡边熙说:“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一语道出真谛。如辨证精当,处方用药丝丝入扣,惟剂量之多寡被忽视,不但达不到治病之目的,反而变生他症,更有甚
611
0
0
0
条文解析:茵陈蒿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条文解析: 【成无己】 当热甚之时,身黄如橘子色,是热毒发泄于外。《内经》曰: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小便不利,小腹满者,热气甚于外而津液不得下行也,与茵陈汤,利小便,退黄逐热
2183
0
0
0
浅析《伤寒学》中用“酒”之道
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把酒作为一种治病的药物,最早可见于《素问·缪刺论》用左角发酒治疗尸厥。关于“酒”的药用价值,历代医家有较多论述,本文就《伤寒论》中用“酒”之道做一浅析。 《伤寒论》中的酒指清酒清酒为古代用米酿造作祭祀用的好酒,质地纯净。用
1500
0
0
0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