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赵锡武临床经验摭拾9则
赵锡武教授为我国当代名中医。先生熟谙中医经典著作,尤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有素,是望重医林之经方家;而他在各家学说,至民间经验,亦是博采,因而学识渊博。先生为人谦诚淳朴,刚正不阿。数十年来待病人亲切热情,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医界、同事、学生和病人中,
1179
0
0
0
阳性病证的枢纽——少阳
少阳元气主枢,是整个阳性病证的枢机,既枢助太阳元气开,也枢助阳明元气合论。关于少阳主枢,需留意两个问题:一是少阳病位,从八纲辨证看,少阳属半表半里,但笔者认为,从气机周流的角度看,应以表里之间较准,称半表半里,是相沿成习。这个部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少阳元气,在生理上,往
1749
0
0
0
这种腰痛可能是胃痛证
在《伤寒论临证杂录》一书中,张常春老中医曾有如下的记述和思辨:“经常遇到这样的腰痛证:疼痛发作在睡卧之后,且大都于凌晨时出现,也有夜半因痛而惊醒者,只要起床行走片刻,其痛即能缓解。对此,有认为是肾虚,还有认为属瘀血使然,但无论用补肾药,还是通经活血药,药后皆如石沉大海。”张老
473
0
0
1
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的用药之道
赵炳南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燕京中医皮外科四大家之一。他创立了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论治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湿滞”“顽湿”“血燥”等学说;研发了拔膏、燻药、黑布药膏等独特疗法;创制出115个疗效显著的经验方。本文作者赵炳南之子赵恩道通过多年跟诊学
1052
0
0
0
卢永兵:瓜蒌百合舒胸汤
卢永兵,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退休前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组成:瓜蒌实20克,百合20克,生地12克,合欢花12克。功能:宽胸散结,清心除烦,生津润肺。主治:肺心病、冠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烦热、痹痛、情绪不畅、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悸、饮食无味、口干不渴、舌红少苔
988
0
0
0
扶阳抑阴治心脑血管病
一、从两本书谈起我愿意推荐两本书。一为金元时代王好古《阴证略例》,一为清代赵献可《医贯》。依我临床所见,阳虚、阴寒之证,实为难辨难治。尤其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有极重要价值,应当细心探讨。海藏老人《阴证略例》,曾遭受不少人指责。谓其用药辛燥温热,治病有偏。其实不然,
617
0
0
0
解读四逆散,需从芍药甘草汤开始
提起四逆散,人们就会想到《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惊,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但是,后世对这一条文和对四逆散,却存在各种认识和理解,对原文的异议亦不少。1一种理解认为《伤寒论》这条是指热厥证,热深厥深用四逆散。
4711
0
0
0
治咳四法:宣、肃、润、温
宣肺化痰此法用于咳嗽初起,邪在肺卫阶段。小儿外感,以风热居多,即使感受寒邪亦易从热而化,诚如叶天士所云:“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主要证候为身热恶寒,流涕咳嗽,咽红充血,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数。治法是解表,宜辛温辛凉并用,稍加苦寒泄热。临床根据时方杏苏散
1055
0
0
0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生病?
中医对疾病发病原因的认识,早在《内经》时代,从客观实践中,就提出了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异常变化,与人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等情志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把疾病的概念,视为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相互关系失调的结果,用“阴阳平衡”的整体观点论述病因和
618
0
0
0
“引火归原法”在耳鼻喉科中的运用
“引火归原”,又称“导龙入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引火归原”的“火”是指相火,又称“命门之火”或“龙雷之火”。相火一词,源于《内经》,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居于上焦,主宰全身,相火居于下焦,温养脏腑,以潜藏守伏为宜。相火
943
0
0
0
常见病适用经方整理
1.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主治:痞证;脾胃肝胆病;失眠。症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苔黄腻,口干不欲饮,大便或溏或干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腹部体征不明显,主诉较多,他绝症较少。本方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加减。2.加味补中益气汤(
2269
0
0
0
伤寒高手总结的经方“比较学习法”
1.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同为表证方,但前无汗、脉浮紧而后汗出、脉浮弱。2.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同为表证方,皆有项背强证,但葛无汗而桂加葛有汗。3.麻黄汤证与大青龙汤证,皆脉浮紧,不汗出而发热,但麻发热、恶寒、无汗,而大发热、不恶寒、无汗、烦躁。4.小青龙汤与麦门
565
0
0
0
消灭“痤疮”的四辨十法
01 治病必先识病痤疮虽为小疾,但其病变严重时往往毁坏面容,不少青年男女为之烦恼。“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本质是正确用药的先导。故而,对于这类皮肤病,仍然强调以皮损特点、发病部位、素质禀赋,以及兼症等方面去辨析。 一、辨部
1150
0
0
0
经方辨治肝胆胰疾病的思路与方法
下面我们学习经方辨治肝胆胰疾病的思路与方法,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既重视辨证用方针对各科杂病的宏观辨治思路与方法,又重视用方辨证针对各科杂病的具体辨治思路与方法,张仲景辨治肝胆胰杂病的思路与方法已经经过2000年的临床检验,他所创造的经方理法方药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731
0
0
0
大人和小孩的中药,分别该怎么喝?
1 中药给药时间中药给药时间要根据病情需要、药物的药性特点以及是否刺激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清代名医徐灵胎就认为,给药时间“早暮不合其时……不惟无益,反能有害。”沈师在临证时给病人处方后,都要详细交待服药方法,现将有些药物的特殊
827
0
0
0
日本汉方医腹诊简介
目前,日本汉方医界临证诊断方法,除望闻问切四诊之外,都必行腹诊。据笔者实地考察,凡汉方医门诊,病房的病志,均特设有腹诊专页,并预先绘制空白腹象图,医者诊察病人之后写病志时,在空白腹象上注明腹证之各种诊象,以此作为重要诊断依据之一。日本医家在德川时代(16世纪)《内经》、《难经
3197
0
0
0
张存悌:阴阳辨诀的现实意义
郑钦安最基本的学术观点是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所谓“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两字为主。”“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既然“认证只分阴阳”,《内经》所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那么,辨认阴阳就是头等大事了。郑氏在《医理真传》自序中开宗明义:“医学一途,不
1089
0
0
0
民间高手用经方经验集锦
当归四逆汤,他的基本的药性就是会让你的能量都聚集在血分,然后以上下来讲的话,会把你上面的心阳往下面压下去,压到下半身,当然这个方子在少阴病主要就是治疗血分寒,所以那就是身体各种各样的扯痛。那你记得你得的少阴病,你躺在床上,发现你翻身的时候,哎呦,会痛一下,那就要记得当归四
880
0
0
0
王伟清:肺脏病用药
诸气偾郁皆属于肺,这个偾是喘满憋气的意思,这个郁是气机郁闭意思,因为肺主导一身的气机,主肃降,所以肺脏疾病所涵盖的范围主要包括咳嗽哮喘和因为伤寒伤热引起的各种气机郁闭现象,愤懑因为气机不降,郁闭因为气机不宣。所以这个区域的疾病包括各种咳嗽、哮喘 、老慢支、肺气肿、肺纤维化,等等内
1537
0
0
0
刘渡舟讲痰饮病
痰饮咳喘,是最令人害怕的疾病,不好治。关于痰饮咳嗽,在《素问•咳论》篇就已经说到了,但不系统,也不丰富。到了后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书中讲“四饮”“五水”“痰涎”。“四饮”是指“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五水”是“水在心”“水在肺”“水在脾”
1772
0
0
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