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胡希恕临床妙用柴胡剂
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柴胡桂枝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四者,皆属小柴胡汤的加减方,兹所讨论者,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四主方依次述之于下。一、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炙甘草三两
4097
0
0
0
小儿咳嗽咳喘常用方临床经验
咳嗽这个病,一般在儿科疾病中是首位的,多有外感发热的症状,或单纯的咳嗽、咳喘,四季都可发病。儿童多为外感,成年人有内伤,外感中风寒多一些。外感风寒引起的小儿咳嗽在临床中每天都在不断的使用。以前在小儿咳嗽中,常用的分类有风寒咳嗽、热咳、凉咳、燥咳等,但这些与伤寒、金匮不好对应,
3180
0
0
1
重审桂枝汤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一般所言的「万方之祖」,「桂枝汤」,也就是敦煌遗卷《辅行诀》中的「小阳旦汤」。首先,这个病「太阳中风」是怎么得的呢?一般而言,会得「桂枝汤证」的人,常常是身体不很强健的人。也就是「腠理比较虚疏」的人,当他受到风寒的时候,他皮肤的抵御力不很好,风一吹,就像
589
0
0
0
头痛如裂急证 白虎汤单刀直入 石膏用 120 克
诊断现场王某,男,40岁。1990年4月21日初诊。头痛如裂5天。3天前开始头痛,尤以前额为甚,痛至欲裂开感。于当地医院治疗2天无效,急转入某医院住院治疗3天,痛仍不止,乃自动出院转诊于余。刻诊:抱头叫喊,头痛如裂,身热,自汗,口渴欲饮,面红如妆。脉大,舌苔白。辨
919
0
0
0
柴胡桂枝干姜汤案例介绍
1 肺炎低热不退,初予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汤未效我们来看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病人是一个56岁的女性患者,因低热1个月不退前来就诊。一个月前患者开始发热、咳嗽,当时医院拍片报告是左下肺炎,住院治疗,给予抗生素和中药治疗后出院,但出院以后一直维持低热不退这么一个状态。这个病人
7947
0
0
0
打嗝久治不愈,从心治效如桴鼓
嗳气俗称打嗝,指气从胃腹而出,并发出声音,与呃逆(膈肌痉挛)之声不同。“嗳气有声,亮而高亢,有如乐音,休作有时,作而后快,须臾又作,经年不愈,或上腹痞满,久病未衰,仅以气逆治之难效。此心病也,旋覆代赭加远志、石菖蒲、郁金汤主之。静心观息法、闲聊解闷法亦主之。”本条嗳气者,
2689
0
0
0
读伤寒,先读这几个故事
中医界人士常说:“一家有一家《伤寒》,一人有一人仲景。”说明对仲景与《伤寒论》的理解没有定论,也反映出仲景的原意难以捉摸,一直处于被误读之中。我一开始学习经方就看到这两句话,也一直在琢磨其中的含义。后来经过多年的阅读与思考,慢慢地体悟到这两句话中的奥秘。原来它在叙说着一个重要
702
0
0
0
《伤寒论》半表半里病位观
半表半里,与表,里一样,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病位概念,是分析归纳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方法。但张仲景在《伤寒论》原文中并未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只有在第148条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以致有人至今认为不存在“半表半里”为病位概念,认为只不过是《伤寒论》中独有的一个病证名
1657
0
0
0
男科良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一首治疗男科疾病的经典方剂,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射精、阳萎、漏精、早泄等疾病。男科良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文/戚广崇桂枝龙牡汤出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原文为:“夫失精家,少腹弦意,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
8436
0
0
1
腹诊杂谈
肇雍乾版主聊腹诊腹诊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常用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早在《内经》、《难经》就有此类的记载。如“肤胀者,按之随手而起;水胀者,按之有凹,长久不去”。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发展了《内》、《难》的理论,书中不乏类似论述。黄煌老师,常在传统诊疗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腹诊,用
1794
0
0
0
中医辨证百字要诀
辨证,是中医临床中极关键的一环。上连人体的生理、病理和诊断,下接中药、方剂和内科。对于希望学中医的爱好者来说,掌握了辨证的方法,面对一个具体案例时,心里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印象。面对各种貌似杂乱无章的症状,也就可以找到治疗的切入点。那么,辨证都需要学什么?该怎么学呢?辨证
641
0
0
0
十种重病的经方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低血压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我在1985年至1990年间,领导一个科研组,深入疫区,对之进行了系统研究。经方几乎参与本病全程五期治疗。一、流行性出血热与经方(一)发热期——柴胡桂枝汤、桂麻各半汤江西疫区本
423
0
0
0
经方四逆散在男科临床上的运用
前言:四逆散被誉为疏肝剂之祖方,具有疏气机、理肝脾之效,主治肝胆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受阻、阳热内郁等证。男科临床上,肝失疏泄、阳气郁遏之证颇为常见,多为四逆散治疗的适应症。笔者运用四逆散治疗男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四逆散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四逆,其
3091
0
0
0
癥瘕积聚该如何治疗
癥瘕之病,大抵是积聚一类。又与“石瘕”、“肠覃”、“癖块”、“痃癖”、“痞块”等性质相类,症状近似,或即为同一病证。《难经》论积聚亦有条文。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所论积聚,则较《难经》又为广泛。或谓五脏风寒中之“肝着”、“脾约”、“肾着”等合论于《积聚篇》者,
4820
0
0
0
赵锡武临床经验摭拾9则
赵锡武教授为我国当代名中医。先生熟谙中医经典著作,尤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有素,是望重医林之经方家;而他在各家学说,至民间经验,亦是博采,因而学识渊博。先生为人谦诚淳朴,刚正不阿。数十年来待病人亲切热情,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医界、同事、学生和病人中,
1179
0
0
0
阳性病证的枢纽——少阳
少阳元气主枢,是整个阳性病证的枢机,既枢助太阳元气开,也枢助阳明元气合论。关于少阳主枢,需留意两个问题:一是少阳病位,从八纲辨证看,少阳属半表半里,但笔者认为,从气机周流的角度看,应以表里之间较准,称半表半里,是相沿成习。这个部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少阳元气,在生理上,往
1749
0
0
0
解读四逆散,需从芍药甘草汤开始
提起四逆散,人们就会想到《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惊,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但是,后世对这一条文和对四逆散,却存在各种认识和理解,对原文的异议亦不少。1一种理解认为《伤寒论》这条是指热厥证,热深厥深用四逆散。
4711
0
0
0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生病?
中医对疾病发病原因的认识,早在《内经》时代,从客观实践中,就提出了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异常变化,与人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等情志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把疾病的概念,视为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相互关系失调的结果,用“阴阳平衡”的整体观点论述病因和
618
0
0
0
常见病适用经方整理
1.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主治:痞证;脾胃肝胆病;失眠。症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苔黄腻,口干不欲饮,大便或溏或干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腹部体征不明显,主诉较多,他绝症较少。本方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加减。2.加味补中益气汤(
2269
0
0
0
伤寒高手总结的经方“比较学习法”
1.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同为表证方,但前无汗、脉浮紧而后汗出、脉浮弱。2.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同为表证方,皆有项背强证,但葛无汗而桂加葛有汗。3.麻黄汤证与大青龙汤证,皆脉浮紧,不汗出而发热,但麻发热、恶寒、无汗,而大发热、不恶寒、无汗、烦躁。4.小青龙汤与麦门
565
0
0
0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