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一百条经方实战经验
1、麻黄汤加石膏、桑皮,主治发热而兼有气喘者;此乃麻黄汤合麻杏石甘汤法及五虎汤法;2、麻杏石甘汤加葛根、半夏——此方乃越婢加半夏汤法合刘绍武先生之葛根石膏汤法,主治咳喘并重而兼挟表证发热者;3、据日本汉方医家经验,麻杏石甘汤还可以用于痔疮和睾丸炎的治疗,但其前提当然是要符
1248
0
0
1
木防己汤的临床应用
木防己汤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的一个方剂,由防己、桂枝、人参、石膏所组成,原用于膈间支饮,心下痞坚,喘满,脉沉紧者。后吴鞠通扩而充之,用于暑湿痹证。余在临床中,用于肺热而痰饮阻于中焦和湿热阻滞经络所致的多种病证,现择其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一、血栓性深静脉炎案
4243
0
0
0
大黄牡丹皮汤随证应用法
肠痈、小腹肿痞,按之痛,有时发热,自汗,《金匮要略》主用大黄牡丹皮汤。大黄、冬瓜子各9.5克,牡丹皮7克,桃仁6克,芒硝11克。上剉细,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内硝溶之,一日分三回温或冷服。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证状表现原文:肠痴者,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
2691
0
0
0
方剂加减有迹可循吗
中医治病的基本手段单位是方剂,每一个方剂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证,所以,方剂的应用以证为根据。证与方完全相应,用成方即可,不需要加减。而临床所见,证与方完全相应的概率并不高,多数时候是部分相应,或者说不完全相应,此时用成方就需要加减。可以说方剂的加减是常态,是每个医生绝大
747
0
0
0
瓜蒌薤白白酒汤临床运用体会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全瓜蒌30克(原为一枚),薤白10克(原为半升),白酒30到60毫升(原为七升)。取前两味水煮,去滓取汁,兑入白酒分为两次服(原为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本方为张仲景《金匮要略》治胸痹的第一张药方,主治胸阳不布,气机痹阻,阴气弥沦而致胸背
3509
0
0
1
JT叔叔:桂枝汤系列讲解
就说,治感冒的药,桂枝汤加葛根汤还是可以稍微盖一点东西喝一点热粥发汗。那到了麻黄剂就不用,因为麻黄本身就是非常强力的发汗药,不太需要别的东西帮它了。那么,那桂枝加葛根汤你说桂枝汤证加上后脑勺僵,那我就加上葛根,那我们知道了。那如果你不是感冒,你只是单纯的后脑勺僵呢,那其实这个
2968
0
0
0
江鸿儒: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岀自《伤寒论》太阳篇及《金匮要略》。原方剂量是:泽泻一两十八铢 茯苓十五铢 猪苓十五铢 白术十五铢 桂枝半两。折合现代剂量为:泽泻27.6克,猪苓12.6克,茯苓12.6克,白术12.6克,桂枝7.5克。我常用的剂量是:泽泻25克 猪苓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
7180
0
0
0
刘渡舟带你深入解读《伤寒论》
问:《伤寒论》中方名的意义?答:《伤寒论》中方名有四种由来:(一)以主药命名。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二)以治疗作用或治疗病证命名。如泻心汤、大陷胸汤(丸)、小陷胸汤、四逆汤、四逆散、承气汤等。(三)以主药及作用两种意义命名。如半夏泻心汤
2471
0
0
0
理中汤的临床实用性
理中丸是张仲景为治疗“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以及“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之症而设。由于本方立法温中补虚,健脾助运,体现了治疗中焦虚寒证候的基本原则,故被后世医家加减用于多种脾胃虚寒症候及由脾胃虚寒为病机而致的多种临床症候群的治疗,临床运用非常广泛,是
7672
0
0
0
JT叔叔:杂病问答
刚刚同学有下课问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我是喝醉酒的时候感冒怎么办?用桂枝汤。那桂枝汤不可以碰到酒。这个其实历代医家都有遇到相同的问题,已经产生解决之法了,就是有一味药是一个蛮好玩的解酒药叫做枳椇子。就是你在煮桂枝汤的时候,再跟什么桂枝生姜加同样量的枳椇子下去,它就会把酒解掉。
4437
0
0
0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在诊疗实践中,用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可以概括临床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脉象,基本上可以满足“辨证论治”的需要。因此,对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辨别和分析,是对复杂脉象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基础。对脉象的辨别,必须掌握正常脉象,并熟识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这是最重要的依据。其次
11246
0
0
0
柴胡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现在我想要把《伤寒论》中的两个条文扩充一下,以便进一步发挥它们的临床作用。这是有关柴胡桂枝汤的两个条文。柴胡桂枝汤第一次是出现在阳明篇的205条里,在此的条文序码是依《医宗金鉴·伤寒论》编排的。205条开宗明义说:“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
2647
0
0
0
JT叔叔:桂枝汤系列
那第一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医里面被称之为万方之祖的桂枝汤,就是各种方剂的老祖宗,那么我现在只是把伤寒论里面比较常用的桂枝汤加减变化出来的方子列在上面,看起来就还蛮壮观的对不对,所以学这一个方子还蛮赚的啊,学了这个方等于你顺便可以学十几二十个方子,那么上个礼拜的这个伤寒论大纲啊
9090
0
0
0
太阴证深度解析
经方缘先生太阴证之解析只言病形,不论病脉,字字道破天机,使人一望,而即知病机,见证则方出。先生盖精于岐黄,通晓经方,善于总结,独有所见。加之相貌堂堂,英姿飒爽,一派正气,使人望而生敬。我等定当学其思,思其神,发扬经方,光大经方:今天闲来无事,就专门说说太阴病。希望说完后,以后
2030
0
0
0
JT叔叔:六经辨证总纲
我今天并不是要真正的教这些方剂,不是的,今天只是做一个类似导览跟“index”的工作。就是让你晓得,如果你要学中医,那总是要学所谓的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这本书里面的六经辨证。我为什么要非常强调六经辨证呢,这个张仲景的这个六经辨证这一套的辩证法哦,其实是非常古典的。如果用我们对中
1756
0
0
0
胡希恕、倪海厦、宋柏杉注解甘草泻心汤
一、《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喝(嘎,音sha)”就是嗓音变了,声音沙哑,甘草泻心汤主之。什么叫狐惑病呢?古人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说是“疳”,就是“病字头”里搁一个“甘”字,就是小孩子最容易得的,烧牙花子,小儿的牙病即“牙疳”
5627
0
0
0
治疗皮肤过敏的经方
现代社会,人类所处环境复杂,建筑、居室装修材料,生活用品、衣物等人工合成、化学材料增多,花粉、虫螨等接触机会增加,食物品种扩大,接触异体蛋白增多,因此,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就非常多见。该类病症病因复杂,原始病因难于寻找,皮疹形态
2507
0
0
0
伤寒论六经实质诠解
一、六经经络说早在宋时,朱肱明确指出伤寒六经即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六经病证即是由风寒邪气侵犯经脉所致。其后,从其说者,代不乏人。时至今日,治伤寒学者,亦十分重视经络在六经辨证体系中的地位,认为经络的联系、沟通、交流、转化和促进等种种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
1568
0
0
0
郝万山:活用经方的思路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 但中医也辨病。《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即以“ 辨XX病脉证并治” 或“ XX病脉证治” 为篇名。无论病或证, 都是由症状来体现的。我们通常要通过对症状的采集, 进而分析病机、确认病名、辨出证候, 再去选方遣药, 这是用
1943
0
0
0
JT叔叔讲大黄蟅虫丸
大黄蟅虫丸是一帖我好喜欢好喜欢的药。就是觉得以方剂结构来讲啊,化瘀血的药能够里外顾护的这么周全啊,实在是很感人。就是四种虫都齐备了,是不是我因为爱吃荤啊,看到那么多种虫啊,就觉得诱人啊,因为可能就是我们学中医的人的坏习惯,总是觉得荤的药比植物药更加接近人类,所以效果可能会比较
4479
0
0
0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