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08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那么多种地黄丸,该如何选用
六味地黄丸出自 《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药组成。滋补肾阴,专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证。原从《金匮要略》的 “肾气丸” 减温燥的桂附而成,原治小儿发育不良的“五迟” 证,现改为汤剂,是补肾之效方。《金匮要略》还有附子及桂枝这两
1827
0
0
0
十全大补汤治疗小儿中耳炎、瘘管、肛周脓肿
十全大补汤是古代治疗气血两虚的专方,经典的补益剂。有气血双补的功效,具有促进造血、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抗肿瘤血管新生等作用,被称为生物反应调节剂、植物性益生菌,适用于以久病虚损为特征的疾病。小儿常有中耳炎、瘘管、肛周脓肿等慢性顽固性感染性疾病,经常因反复发热、流脓而接
1159
0
0
0
学会从博览中提高临证水平
20世纪的中医界,临床分科的倾向较之清代以前更为普遍。特别是建国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及各地中医学院、中医医院相继建立,医院中的分科更为细致,这是祖国医学临床医学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各中医院一般分内、外、妇、儿、骨伤、眼科、针灸等科。
367
0
0
0
一名合格中医必知的40个方剂
想要成为一名好中医,对中药知识的了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方剂的记忆与运用,也是令很多人感觉头疼的事情,所为何?方剂众多,记不住呀!但一些很基本的处方,总还是要记的,小编今天就分享一批必须熟记的基本处方。徐灵胎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
6172
0
0
0
简单实用的中医治病歌诀
一、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二、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
2034
0
0
0
清上蠲痛汤治各种头痛效果好
清上蠲痛汤【来源】本方见于《寿世保元》,为明代龚廷贤所拟,是根据宋代《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及金代《内外伤辨惑论》之“羌活胜湿汤”合方加减衍化而成。【组成】当归(酒洗)一钱、小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细辛三分、羌活一钱、防风一钱、菊花五分、蔓荆子五
2327
0
0
0
实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
实骨方【组成】熟地200g,鹿茸50g,龟甲200g,杜仲100g,何首乌200g,茯苓200g,炙黄芪200g,汉三七100g,鲜水蛭50g,砂仁150g。【功效】补益肝肾,强筋骨,健脾胃,行气活血。【主治】各种骨质疏松症、骨折筋伤,属肝肾不足者。
1804
0
0
0
口中的异常味觉
《难经》云:“脾主五味。”因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以循经脉上至于口,口中的异常味觉大多与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有关,在临床诊治上有一定指导意义。分述如下:1.常见的异常口味(1)口苦:口苦多与体内胆汁排泄有关,《内经》载:胆液泄则口苦。”亦常与心火有关。
1802
0
0
1
《石室秘录》升治法
《石室秘录》升治法——译文: 天师说:升提治疗,说的是气虚下陷,不能升提,用药使之升。大凡人因为饥饱劳役,就会损伤正气,以致气下,脾胃不能消化饮食,也没能力活动,往往会变成痨瘵。倘若医生怀疑饮食不进,是因为脾胃有火;或者怀疑肉黍
2432
0
0
0
治疗痛症谨记这3个论治思路
治疗痛证是中医的一个优势,止痛效果非常好。当然痛证要归类,沈绍功老师提出3个治疗思路。第一,根据病证的性质分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4类。隐痛以虚为主,胀痛以气滞为主,刺痛、绞痛以血瘀为主。治疗隐痛的药,主要是生黄芪;治疗胀痛的药,主要是柴胡;治疗刺痛的药,主要是红花。
1319
0
0
0
从泻白散谈治病求本
异病同治、一方多用,是中医治病特色之一,其道理即在于“病”虽异而“本”相同。治病必求于本,通过辨证求本,同本则同治。以泻白散的临床应用为例谈谈体会。泻白散,顾名思义,乃以清泻肺火之剂。只要是肺火,无论“病”名如何,均可用此方加味治之而获卓效。 一如
553
0
0
0
孟河四大家及其学术特色简介
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至清代,孟河地区积聚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鼎盛期,当时 200 余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府县志有载,“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
3507
0
0
0
实用的儿科四诊方法
儿科临床,虽也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但在具体应用时,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科古称“哑科”,问诊常是间接进行的。当接触病人时,患儿往往惊哭不安,易失其切诊的准确性,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儿科四诊,既要求迅速敏捷,又要交错进行。在未接触患儿之前,首先要向其家长询问病
762
0
0
0
有趣的数字方剂,从一到十
一贯煎一贯煎:出自《柳州医话》。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主要用于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 二陈汤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
1335
0
0
0
镇眩汤治疗眩晕
【药物组成】茯苓、白芍、当归各12g,桂枝、白术、生地、川芎、炙甘草各10g,生龙骨、生牡蛎(均另包先煎)各30g。加减:颈椎病以眩晕、动悸或伴耳鸣、舌淡为投药指征。如眩晕、耳鸣明显,伴呕吐者加泽泻、法半夏;高血压表现为眩晕、胸闷、脉弦时可用
3589
0
0
0
泰山磐石散保胎经验
组成:人参12g,黄芪18g,当归12g,续断15g,黄芩12g,熟地黄、川芎、白芍、白术各12g,炙甘草6g,砂仁9g,糯米一撮(个人常用量,仅作参考)。水煎服。有孕后即可每3~5日进1剂,至5个月后,则可无虞矣(原方注)。此方服至8个月后,方可无忧,
1347
0
0
0
加味乌梅僵蚕汤治疗胆囊息肉
近年来由于“B”超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对胆囊息肉发现较多,但目前除手术切除外,尚无特效疗法,有人报道用乌梅僵蚕丸治疗肠息肉有效,笔者从中受到启发,用自拟加味乌梅僵蚕汤治疗一例胆囊息肉,疗效满意。李××,女,24岁,农民。因右上腹部阵发性胀痛一天,于1
5227
0
0
0
防风通圣丸的10种妙用
冬去春来,意味着机体生命活动与天相应的一个新节律周期的开始,在这样一个季节交替的时候,顺天时而养生,对于预防冬春交替之际和阳春三月易发生的疾病是非常有益的。中医中可应用于这一节令的养生方法很多,其中“防风通圣”就是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
9054
0
0
0
左金丸治疗脘胁腹疼痛临床体会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其组成只有二味药,比例是6:1,即黄连6成,吴茱萸1成。其性味前者为苦寒,后者为辛温,寒温共投,相互为用。其能入肝经,为治肝火要药。主治肝火燥盛,左胁作痛,脘闷腹痛,吞酸,呕吐泛恶,口苦口干,便结或便稀,舌红,脉弦数。其作用机制:
749
0
0
0
儿科辨舌和苔的重要性
小儿辨证,望诊第一。而望诊中的舌苔,尤为重要。章虚谷曰:“观舌质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舌苔即知邪之寒热深浅。”所谓有诸内而形诸外,如能详察明析,对辨证一环,确有极大帮助。今据临床体会详述如次。方书谓:舌之有苔,犹地上之微草也。病邪,则苔上生垢,即本苔之上
793
0
0
0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