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08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二陈汤一剂愈病举例
初学中医,有位老师曾开玩笑地说:“方不够,二陈凑。”初上临床的医生开方子开不出来,或者写了几味药后感觉不成样子,就可以把二陈汤放进去凑凑数。这虽然是个玩笑话,但足见二陈汤的用途之广。 一般认为二陈汤主要是燥湿化痰的处方,或者是化痰的基本方,再或者是和胃的处方,开膏方前的开路方等,
2100
0
0
0
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吾师于尔辛教授在其40余年的肿瘤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其用方疗效明显。现选择较常用的两个基本方,以供临床参考。 健脾理气方组成:八月札、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各30g,白术、姜半夏各10g,茯苓、生山楂、六曲各15g,谷芽、麦芽各12g,枳壳、
537
0
0
0
阳和汤方义分析与应用
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阴疽之祖方,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因其组方严谨,配方精当,受到医家们的重视,沿用于治疗一切阴证外科疾患。近代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亦将本方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及其他疑难杂症,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应用得当,常
4874
0
0
0
“脾性湿而恶湿”在临床中的思维误区
脾性湿而恶湿,治脾病当顺其性,制其恶,此为常理。“脾恶湿”、“太阴湿土得阳始运”,常被医者奉为治疗脾病的圭臬,然因此忘掉“脾性湿”的也有之,犯了思维上的偏见。1其主要表现有二:一为过用苦燥伤脾性。《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
417
0
0
0
焦树德:我用归脾汤的心得
蜜黄芪6克、酒洗当归6克、龙眼肉6克、炒枣仁4.5克、土炒白朮4.5克、人参3克、茯神3克、远志2.4克、木香(磨冲)1.5克、炙甘草1.5克、姜枣为引,水煎服。本方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的怔忡、健忘、惊悸、盗汗、体倦、嗜卧、失眠、少食、头昏眼花、面色萎黄,或脾虚不能摄血
1078
0
0
0
千古解郁第一方逍遥散的讲解
抑郁失眠、月经不调,经期前后各种不舒服,血虚气虚、乳房胀痛,心烦委屈、郁郁寡欢、怨气颇深,总是(想)冲男友、老公河东狮吼……杨桢老师给这些起了一个很有中医药文化创意的名字,叫——怨妇综合征。并给出了一个屡试不爽的治疗方剂——逍遥散【方剂】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451
0
0
0
胃脘痛(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
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脘疼痛,病情迁延日久,进一步出现贫血、消瘦、疲乏、腹泻等全身症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对于胃脘痛一病,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多数按“九痛”(即“九种心痛”)进行论治。然而,鉴于萎缩性胃炎的这样一种特殊的胃脘痛,若按“九
936
0
0
0
我国古代治疗流行病的有效方法
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在《素问》“热论”“刺热论”及“评热论”等篇,记述了战国以前与当时的医家对热病的看法。认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素问·热病论》),并以三阴三阳为纲,对热病进行辨治。主用针刺“疾泻无怠,以通荣卫”(《素问·气穴论
871
0
0
0
紫雪丹治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为西医病名,以思维、情感、行为互不协调、互相分裂为特征。中医称本病为“癫”、“狂”,《医学入门》说:“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则弃衣简走、逾垣上屋,又甚则披头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杀人。”《证治准绳》说:“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
909
0
0
0
风湿在表用羌活与羌活胜湿汤
01 羌 活羌活辛、苦,温。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本品长于发散风寒湿邪,升举清阳,以治头项、脊背、上肢诸风痛,尤以治疗太阳头痛疗效最佳。亦常用于脑髓病,以升清达巅,显效。水煎服,3~10g。 02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出自于《内外伤辨惑论》。
3109
0
0
0
心病根源,来自纠结
中国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所谓人之初,即婴儿刚生下的瞬间,此时人心是最纯洁无邪的,后称“赤子之心”。性善者,性是人的根本,人心天生是和善的,因为没有任何欲望与纠结,也必然没苦难与烦恼。但是好景不长,一会儿肚子饿了,想吃奶,这就出现了食欲之本能,从此他
364
0
0
0
能把方子用活,还能抓住纲,这才是真本事
要在辨证的基础上,掌握理法这个前提,才能把方讲活,又能抓住纲。前人常说:“辨证明理,方从法立。”就是提出理法对于方剂的统率作用。这一点当引起足够重视,而方剂的本身规律,恰恰就在于此。有人说成是“以法统方”“以法统药”。这是能够教好、学好方剂,能与人规矩的。(丁光迪 .
369
0
0
0
《古今名医荟萃》:惊悸、怔忡、健忘、烦躁、不寐
张三锡曰:《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夫怔忡惊悸之病,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入胆气,母令子虚,因而心血为之不足;又或遇事烦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亦为之不宁,故神不安,而怔忡惊悸之所由生也。夫所谓怔忡者,心神惕惕然,摇动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跳动有欲厥之状,
1532
0
0
0
冬季高发病慢性咽炎这样治最有效
临床上慢性咽炎患者很多,顽固难治而且易反复,是很多医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马家驹老师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医案,希望能帮助各位医师找到辨证思路,解决临床一大难题。来自内蒙古的卢旭宏医师自述:2017年我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进修,慢性咽炎犯了,症状表现为咽痒
610
0
0
0
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导读脾胃一调百病安,中医治疗脾胃病多自平胃散化裁,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堪称“治脾圣药”。本文罗大伦博士深入剖析现代人脾虚湿盛之因,防病胜于治病,强力推荐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以飨读者。朋友腹泻的经历前几天,我出差刚回来,一位好朋友找我,说自己腹泻一个多月
9966
0
0
0
肖相如:如何发现肾虚
—1— 总感觉口咸是肾虚,在肾病科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总觉得口是咸的?”如果你口里面感觉的味道是以咸为主的,这是一种肾虚的表现。为什么肾虚的人口会咸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五味(酸苦甘辛咸)跟我们的脏腑是相对应的,与肾对应的味就是咸味。 为
791
0
0
1
总得肠炎,用“换肠丸”试试
现代医学中的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症,迁延不已,为中医之“肝泄”,多起于情志不遂,肝木肆张,横克脾土,调治颇难。其证以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脉弦苔薄为主,每因郁怒而症情加剧为特征。方书多主以痛泻要方,病浅者往往应手可瘥,稽久者投之少效。
769
0
0
0
龚士澄:止嗽散之运用
《医学心悟》中止嗽散,以荆芥、桔梗散风利咽,宣通肺气;以紫菀、百部微温润肺,消痰宁嗽;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气,祛壅塞之痰以止咳;陈皮、甘草快膈利气而和中。合能宣肺肃肺,治诸般咳嗽,不论新久。程钟龄自云:“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
723
0
0
0
常用散剂以治久泻
便次增多,粪质稀薄,病程较长者,称为久泻,关于治疗久泻的剂型,当以汤散结合为好。按久泻脾必虚、脾虚湿易生的病理特点,历来不少医学家论著颇重视散剂内服。如《诸证辨疑》生动而较确切地论说散剂治久泻的优点谓:“譬如地中一窟之水,用燥土渗之,其水自散。反用水浇,岂不助其湿乎?”
482
0
0
0
小儿哮喘临证经验分享
导读:安效先(1942—),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学术带头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文介绍其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1安氏提出小儿哮喘发作的“风、痰、瘀”学说。为“痰瘀伏肺”是哮喘的夙根,风邪为其发作诱因,哮喘的
745
0
0
0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