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倪海厦论心脏病
下面讲新课,开始讲汉唐方剂第32号,心脏病,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心脏病这种情况是目前社会多发病症,也是属于西医 学所认为的一个死证,突发心脏病,属于一个死症。但是在没有突发心脏病之前,各种症状都显示出来了,就要及时的治疗,就不会突发心脏病死亡,就
11453
1
0
2
从桂枝汤看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
在学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时,我发现仲景治疗阴阳两虚证,多以桂枝汤为底进行配伍。如治疗阴阳两虚失精用的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两虚腹痛用的是小建中汤。龙骨、牡蛎是用于固精止遗,加重芍药、配伍白蜜是为了更好地缓急止痛,即所谓治标之品。而真正能治本、调补阴阳气血的是桂枝汤。
1258
0
0
0
浅析黄煌体质学理论构建思想
黄煌教授长期致力于经方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其研究经方的视角独树一帜,强调不同体质是临证用方的基础,故体质为本,证候为标,辨别体质是第一位。经长期的临床研究,黄教授发现某些药物、方剂与特定的体质或混合体质有对应关系,因此提出“药人”与“方人”学说,用以描述患者异常表现,同时密切结合
2071
0
0
0
刘保和: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按照关键词,一个是“经方”、一个是“抓主症”,中间还有个“如何”。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在《扶阳论坛》第二集),冯世纶老师和刘观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摘一下,大家听一听:无数中医学习者、临床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
1128
0
0
0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程序 :与《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一文商榷
识证是感性认识,把错综复杂的证上升为理性认识,做到“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则需定位、定性、立法、处方,这一过程就是辨证论治。一、按部定位 辨证之初,先辨病位,分清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这是辨证论治的第一步。《伤寒论》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
583
0
0
0
金匮要略对水饮论述
水饮,痰应该是水饮的一种状态,水为毒,导致人体患病,就这三种:湿、水气、水饮。先看看原文:1、痰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对于这条我的感觉,好像现今之糖尿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俺的感觉,此条应该是“水饮”的治疗总原则。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
3172
0
0
0
娄绍昆针灸与经方合治腰椎间盘突出
就这样,不到几个月,每天放学以后来学校找我看病的人慢慢地多了起来。当然有治愈的,也有治不愈的。因为不收诊费,医疗态度好,所以治愈的正面影响比治不愈的负面影响大。当然也经常会碰上棘手的事。1、一大早就怒气冲冲来找我的患者家属有一天早晨,天还蒙蒙亮,学校的大门就被人敲拍得震天
1043
0
0
0
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的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
第一节 怎样判定少阳病半表半里和表、里一样,于同一病位上,而有阴阳两类不同的为证反应,其阳证《伤寒论》谓之少阳病,其阴证《伤寒论》谓之厥阴病。《伤寒论》有关少阳病的概念论述较详,今分述于下:主提纲: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是说热郁于半表半里
1862
0
0
0
乌梅丸证病机通识
《伤寒论》厥阴一篇,病理深邃,最难疏解。乌梅丸为厥阴篇之总方,历代医家皆喜研习,其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 安蛔论蛔虫有“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性,而乌梅丸酸苦辛同用,治疗蛔厥确有良效,因而后世奉为治蛔良方。然而据此把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剂,则失之局限。陈元犀曰
5580
0
0
1
厥阴主风病机与乌梅类方活用
讨论几个问题首先一个,就是厥阴主方是什么?这直接牵涉到厥阴病机的问题,就像小柴胡汤为少阳主方一样(当然,也有讲小柴胡汤为少阴主方的,这里头实际上是有些误解,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做讨论),主流专家基本上是认定乌梅丸是厥阴主方。乌梅丸和小柴胡汤这两个方证,可以说都是寒热虚实
2384
0
0
0
经方也能这样用:经方改良雷火灸
陶有强按语:洪雷师兄是我读大学时结识的好友,当时一起参加校内学士沙龙年会,师兄妙语连珠,奇思不断,印象特别深刻。毕业十年后,今春专程拜访,师兄创办诊所与养生馆,实践中医于一方,造福民众于一方,同样给我极大触动。经方与雷火灸的结合,是来自实践中的创意,也为实践所印证,特予推荐分享。
805
0
0
0
刘渡舟: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应用
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里把桂枝汤均列为第一张方剂,是耐人寻味的。其加减方剂,向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方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并有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这一涵义。方中五味药物,分阴阳两类,即桂枝、生姜为阳,芍药、大枣为阴,至于炙甘草则介
3789
0
0
0
八味丸为什么能抗衰老
(一)八味丸能抗身体衰老八味丸是汉方药中具有特色的药物。只要体力不是突然急剧下降,而是在长时间内视力、腰腿力和精力等皆有所衰退时服用八味丸,不仅能阻止症状继续衰退,还能使之稍许恢复。就是说,八味丸不仅能中止衰老的发展,还能恢复健康。疗效卓著的药物,在西药和汉方药中皆
1084
0
0
0
李发枝:应用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癌心得
千金苇茎汤源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是中医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以清热化痰逐瘀之功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李发枝教授业医数十载,精研经方,造诣精深。他在长期实践中灵活运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肺癌,临床每多效验。 1.病因病机根据肺癌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肺积”
4643
0
0
0
“仲景”与现代中医知识建构研究
本文从知识建构史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张仲景自宋以来不断被尊崇和圣化的历程。该运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医圣名号的加封与逐渐固化、生平事迹的不断追加丰满和形象的日渐光辉、祠祭的出现和不断更新,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12-13世纪初步兴起、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进一步发展到医界
649
0
0
0
张锡纯论治脾胃
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他不仅在传统中医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还能顺应科学发展潮流,博采当时西医学之长处,力图沟通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名曰“衷中参西”。他一生的学术经验,荟萃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是书立意新颍,见解独特,注重实践,讲
9124
0
0
0
刘渡舟:治疗胃痛十二法
刘渡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苓桂剂、泻心剂类方,尤其精于脾胃病的临床治疗,对急慢性胃炎
1108
0
0
0
黄煌:如何用活柴胡类方
刚接到演讲通知的时候,我在想讲什么好呢?本来想说麻黄、细辛,我干脆讲调和法,讲柴胡、芍药,这些东西,可能没有像李老先生那样够刺激,但是这个临床用得不少,临床上大症、重症有,但临床上这些小病、小调,我想我们这些后辈、初学者应该从这些比较平淡的方子着手,这些也是张仲景的。首先,讲
2756
0
0
0
腹证与柴胡类方方证
1.腹诊概念、源流、方法(1)腹诊流派《难经》派腹诊:以《内经》《难经》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和基础。《伤寒》派腹诊:以《伤寒杂病论》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和基础。目前以《伤寒》派腹诊(经方腹诊)为主流。(2)腹诊的依据与意义《素问·方盛衰论》:按脉动静,循尺滑
799
0
0
0
浅谈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运用
一、用方心法桂枝加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组成。水煎服。具有温阳解表、调和营卫、补阳敛汗之功。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致阳虚漏汗并表证不解之证。笔者临床不拘
4192
0
0
0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