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三大高手讲解白虎汤
一、刘炳凡讲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共8条。原文条码据宋本(26、168、169、170【2】、176、216、350)——下同。此外,虽有白虎证的现象而不用白虎汤者1条(25)。
2350
0
0
0
《经方医学讲义》:六经辨证
经方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是历代医家用方证治病的规律总结,来自于实验,信而有征,皆合乎科学。掌握六经辨证,非常重要,不论是急性病、慢性病,不论是外感病、内伤病,不论是传染病、温疫,临证治疗皆离不开六经辨证。
4293
0
0
1
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失眠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且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常见的失眠形式包括:睡眠潜入期长,人睡需要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差,噩梦频繁;睡眠维持时间不足6小时;第2天清晨感到头晕、精神
2491
0
0
1
金匮妇人妊娠产后杂病32方大全讲
《金匮》妇人病三篇,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应反复研读。深刻领会,以期学以致用。兹爰取《金匮》原书,缀以己意,以就正于当世之留心斯业者。 1.妇人妊娠病方 《金匮》妇人妊娠病方
1173
0
0
0
防己黄芪汤为何能治疗更年期女性多汗?
如今中医的问诊,基本依然遵循《十问歌》的问诊顺序。而《十问歌》的开篇第一句,就是“一问寒热二问汗”。畏寒怕热分阴阳,有汗无汗辨表里。各种类型的出汗症候,大部分都属于西医学疑难杂症的范畴,但是在中医看来,却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优势病种。
1234
0
0
0
论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始出于《伤寒论》第71条,用以治疗因太阳表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致发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五苓散的这种化气利水兼解表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但因此而使五苓散的其他诸多功用得不到医者的应有的重视,实为一大损失。
1827
0
0
0
加减柴胡四物汤临证思辨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还有海外归来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给我这样一个好的学术交流机会。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加减柴胡四物汤临证思辨录”。这篇稿件主要的材料来自我的门诊病案。柴胡四物汤在临床上怎么用?有些病证看起来好像与此方不符,但是“
1325
0
0
0
王三虎:六经论治肿瘤举例
大家公认的《伤寒论》中直接描述肿瘤的条文可以说只有第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但经典就是经典,《伤寒论》作为中医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也具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初读还比较好理解,每一次读都有不同感受,常读常新”的
2108
0
0
0
黄煌:经方治疗皮肤病方法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所以,皮肤病种类繁多,估计有1000多种。基层常见的皮肤病有病毒细菌性皮肤病的单纯疱疹(热疮)、带状疱疹(缠腰火丹、蛇串疮)、扁平疣、脓疱疮(黄水疮)、丹毒、毛囊炎等。变态(过敏)反应性皮
10223
0
0
0
伤寒辛温三方与温病辛凉三方
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一书中运用伤寒“三纲鼎立”说阐述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三方作用之不同,提示这三方对于伤寒解表的重要性,后人对此解释者寡。本书首提“辛温三方”,可以说源于“三纲鼎立”说,但并非其延续, 意在与辛凉三方做对比,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伤寒与
3240
0
0
0
经方辨证疼痛全讲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是患者在倾诉自己的病症时,最先表达出来的痛苦。同时,疼痛也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最全面,治法最丰富的病症之一。本文介绍作者根据经方的辨证思路,并附有多个验案及作者治疗经验。
4517
0
0
1
黄煌:经方治疗咳喘方法
咳喘病,是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疾病的俗称。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时可出现鼻塞、流涕、咽喉痒、咽痛,甚至声音嘶哑,也可伴有恶寒、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胸痛等。咳嗽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睡眠。咳痰
8619
0
0
0
黄煌:治疗高血压常用的经方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② 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③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
12059
0
0
0
经方病机方机精华总结
太阳中风表虚证方:桂枝汤,解肌发表,阴阳双补,补虚、温中、止痛方:桂枝汤,太阳中风表实证方:麻黄汤,苦温解表,专通任督二脉,还魂方:麻黄汤
736
0
0
0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
659
0
0
0
六经医案直入“伤寒之门”
要想把《伤寒论》这本书看明白,非从实证入手不可。我临床大量用的是经方,从临床来看,病人的返诊率很高,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伤寒论》这本书,提出了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个大纲,阴阳统六经,阴阳统八纲。三阳为阳证,三阴为阴证。
798
0
0
0
小柴胡汤方证中几个特殊的证
(1)“嗜卧”:《伤寒论》第37条载:“脉浮细而嗜卧”,第231条也有“嗜卧”。结合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之论来看,“嗜卧”是小柴胡汤证最关键的证,也是特征性症。嗜卧是指患者困倦想睡觉,或可表现为不停地打盹。
1213
0
0
0
汤液经法十二神方
四神、八维方,北方壬癸水,其季冬,其位子,其神玄冥,其兽玄武,其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气凛,其剂渗。经云:“渗可祛湿”。其方玄武,白术、茯苓、生姜、甘草属。 东方甲乙木,其季春,其位卯
10071
0
0
1
9大中医心法口诀
一、阴阳辨证金口诀总纲领,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长。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莫分说。
1729
0
0
0
伤寒六经要点提炼
太阳病辨证提纲证治:太阳病系外邪侵袭人体,正邪交争于肌表,营卫功能失常所致,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辨证提纲,可分为中风、伤寒、温病三大类型。太阳病主表证,其治疗原则为解表祛邪。
549
0
0
0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