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经典之【顺生不生】
明清大医陈士铎著有一部奇书《外经微言》。“篇中秘奥,皆采之《外经》”,被认为是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的唯一述义本。
在其《顺逆探原篇》,提出【顺生不生,逆死不死】的概念。但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来,今日揭秘。 上原文:
伯高曰:阴阳不同也。天之阴阳,地之阳阴,人身之阴阳。男女之阴阳,何以探之哉? 岐伯曰:知其原,亦何异哉!
伯高曰:请显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逆死不死。 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 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 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顺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顺之也?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岐伯在这里讲的,是五行能量生克的反常(异常)情况。
在某一行能量太过或不及,甚而达到【物极必反】的状态下,则生者反变克,克者反变生。
举例: 正常情况下,水生木。 但当这个水的能量太过了,就会物极必反,它生的恩就变成害了。
让我们用【象】来理解: 适度的水,可以滋养木。 过度的水,就把木淹了。
这就是顺生(者,因何)不生?此害,生于恩也。
再看克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木克土。 但当木的能量太弱时,制约不了土,反而物极必反,变成促进有益于土(生土)了。
还是用【象】来理解: 树木繁茂,正常是制约水土流失的。木能把土固约住。 但当树木很稀疏枯败时,不仅制约不了土,反而可能变成土的养料来肥沃土了。
这就是逆死(者,因何)不死?此仁,生于义也。
岐伯在此阐明了阴阳之道,变化无穷。有正常的顺生逆死。也有反常的顺生不生,逆死不死。
天地万物,以守中为顺。太过或不及,则会发生能量关系的逆转。
所以说,一切的奥秘都在阴阳二个字。此其原也。
【顺生不生】给我们的启示一:
天地万物无论顺逆生克,都是以遵循天道为要。此要即为【守中】。
守中(不太过,也无不及),就是正道。就是顺应了天道,大道。这就是易经所说的【中正之德】。
例如易经首卦【乾卦】的九五爻,为何是九五至尊?因为阳爻为九(九乃阳之极数),而第五爻位既是阳位,又在上位(居上卦),更是中位(在上卦三爻的中间位置)。
所以九五爻,阳居阳位,既中且正。独具至高的中正之德。故为帝王之位的象征。因此【九五至尊】也。
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君主?只有守中居正之德,符合天道者,才能龙行天下,造福苍生。
启示二: 在风水命理里,【顺生不生】应用的极多。例如滴天髓里的【反局】。
君赖臣生理最微,儿能救母泄天机。 母慈灭子关头异,夫健何为又怕妻。
隐语很多,但讲的全部是以上【顺生不生,逆死不死】的各种变局。
生克反转,变化无穷。 气势流通,五行平衡。
启示三: 在道家的【丹道】里,这个逆生概念尤为重要。逐渐演化为丹道秘法口诀:
“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抽坎填离,水火既济。 合二为一,返回先天。
历代修炼成仙者不可胜数。直到宋代正史中都还有很多道人【白日飞升】的记载。丹道飞仙,皆因悟得个中真义也。
启示四: 在医理,病理上,同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如在五运六气的中运太过或不及的年份,就能预知对其他脏腑的反克乘侮之影响。从而可以判断人的先天体质偏性。
例如: 农历年2为尾数出生的人,是木运太过之年。就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先天体质偏性: 1,肝木升发太过。脾气易急躁。 2,木旺克土。容易脾气虚。而湿气重。 3,木太过则不生火,反克火。此害生于恩也。心气不够强。
而农历年7为尾数出生的人,则是木运不及之年。先天体质偏性可能会有: 1,肝木升发不足。肝气虚。少阳火衰。赖床早上起不来。 2,木虚金乘。燥金之气反重。易干燥,易便秘,情志上易悲观忧郁。 3,木弱不能克土,反生土。此仁生于义也。脾气实,则腹满,飧泄。易寒中。
其他五行体质皆可按阴阳顺逆而推知。古典中医为何能知其生,而晓其疾,断其死?
很简单。 明代内经大家张介宾云:“…皆天地阴阳之变也。其在于人,则亦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上下表里,气数皆然。
知其数(念二声。指命数,天数)则无不可数(念三声。指推测,预知)矣”。
含泪赞叹。 华夏古典,天人之书。 穷极阴阳,造化乃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