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六经少阳理论与柴胡类方活用
什么是六经本义?“长话短说,是以六经气化为核心,以营卫气血津液精神为功用载体,以脏腑经络体窍为结构体架的六大生理体系”,这是江中几代中医人凝练的精辟总结。本文刘英锋老师秉承江中独特的学术体系,向大家详细阐述了六经·少阳三焦理论,并以柴胡类方为线索,把相应的方证,根据理法的衍化关系
729
0
0
0
《伤寒论》的读法和运用
《伤寒论》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但因其去今甚远,很多人穷其一生仍觉力不从心。我们应该怎么读《伤寒论》?《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吗?《伤寒论》方应该怎么运用?让我们跟随邢斌老师,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循序渐进,一层一层拨开《伤寒论》的神秘面纱。讲稿实录:今天可能会涉及这样
1665
0
0
0
经方苓术剂探讨
在《伤寒论》治水调津液的方子当中,有两味非常重要的药总是相伴出现,它们就是茯苓和白术。本文史欣德老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从茯苓、白术这对药物入手,和大家一起探讨了经方中包含这两味药的一类方剂——苓术剂。并从药物组成、病因病机、主治病证、作用部位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对比,分享了自己对于苓
1497
0
0
0
阴阳法读《伤寒论》
你对阴阳伤寒有所了解吗?你对少阴病中出现四逆散、猪苓汤、大承气汤等证能否理解呢?你对千古疑案厥阴病又是怎么看的呢?本文杨昌龙老师将用《伤寒论》自身的语言解读《伤寒论》,运用阴阳对举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述他对《伤寒论》中少阴病、厥阴病的认识,并对许多疑难问题作出了阐释。
1073
0
0
0
三部六病之腹诊
近日,偶得机缘可跟随刘绍武老先生之徒武德卿老师出门诊,进一步加强了我对三部六病学说的认识。初次接触三部六病时,并未发现其新奇之处,等深入系统的学习并研读了《三部六病薪传录》后,对三部六病学说产生了极大地兴趣,同时这种兴趣也主要来源于三部六病对《伤寒论》的另一种解读。《伤寒论》
1669
0
0
0
桂枝汤病机评析
引言一般观念,中医治疗要取得疗效,辨证论治是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疾病发生时,所能辨之证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真正的整体观,来评估证的主次、标本、关联、转化,才可能有策略、有步骤地确立治则,以致在诊疗过程中掌控全局、拨乱反正、转危为安,这就是中医病机
2914
0
0
0
推荐书目:《陈瑞春论伤寒》
导语业中医者,不可不读仲景书,《伤寒论》的重要性正如《医宗金鉴》所说:“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 熟读《伤寒论》,再遍读后贤诸书,临证方有把握。江西名老中医陈瑞春先生治学伤寒也常深有感慨地说:“仲景是奇人,《伤寒》乃奇书,不愧为中医临床宝典。”
1203
0
0
0
娄绍昆:解构栀子豉汤
录音原文翻译稿:各位同道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是《解构栀子豉汤》。解构就是要正流溯源,回到前经方时代,我们要寻找《伤寒论》整个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痕迹。这跟我们运用经方有很有关系,特别是跟药物的加减有明确的联系。在经方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人为的理论,这使一些古老、朴素的药证
2359
0
0
0
陈登科:中医用药法式与临证实战思维
录音原文翻译稿:致词大家好,这节课原本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华佗学院邀请我作特聘导师,在3月18号国医节这天讲《中医传承十讲》的第一讲,即“中医用药法式与临床实战思维”,那次大会很荣幸能与刘友章、李赛美、闫芳、雒晓东、欧阳卫权等老师同台演讲。这次很感谢中医家孔飙会长真诚的邀
1236
0
0
0
黄煌:经方家的医学
录音原文翻译稿:经方就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一些经典的配方,当然也有人说是古代的经验方。但是经方这个名词,我是反对翻译成classical formula的,一定要用经方的音译。因为“经”字上的含义太多了,可以是经纬之方,可以是经典之方,也可以说是经常用的方,也
5625
0
0
0
李赛美:《伤寒论》外感病辨治及运用略述
本文李赛美老师从伤寒的概念出发,为《伤寒论》治外感正名。结合对治外感现状的思考,详细梳理了《伤寒论》治疗外感的诸多注意事项及临床启发。值得读者们借鉴和研究!录音原文翻译稿:各位同道,大家辛苦了!有一句话叫“自古名医出经典”,所以说如果要做名医,肯定要学经典,这是必经之
1749
0
0
0
吴雄志:标本中气的时空模型详解
一、时空模型我们讲标本法的时空模型,是讲它是怎样以时空关系实现天人互参的,实现阴阳化生五行、五行运化六气的。大家记住这个口诀:“阴阳化生五行,五行运化六气”,这就叫五运六气。标本法的本质是以时空关系实现天人互参,具体是怎样从阴阳到五行、到六经再到八卦的呢?其中阴阳是理的
5367
0
0
0
马文辉:经方治疗胃肠道肿瘤
本文从整体、局部、系统三个层面逐步展开说明三部六病学说对整个胃肠肿瘤治疗的基本思路。马老为大家把阳明证和太阴证及里部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分别进行证型解析,尤其阳明证分别从实和热两个角度进行证治分类,清晰明了。三部六病学说特色的定证定方定疗程、协调疗法、纠偏疗法等方法在肿瘤临床的应
1469
0
0
0
《伤寒论》中特殊煎煮法与服法小结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分别为112方、179方(除去重复),以汤剂居多。仲景在每首方后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写明煮法与服法,是因为不仅关系到进入人体的药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药效。一、一般煮法1.口父 咀。即将药碎成小块,有利于煮出药味,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这只在桂枝汤
4493
0
0
0
田合禄:五运六气解读《伤寒例》
关于《伤寒例》,历来争议颇多,疑此篇非仲景手笔,而是王叔和所作。暂不言真伪,但观其内容,里面体现的学术思想对于研究《伤寒论》仍有重要意义。田合禄先生是当代研究《周易》和五运六气学说的大家,对于《伤寒例》很是看重,认为《伤寒例》就是仲景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指导创作《伤寒论》写就的绪
1473
0
0
0
吴雄志:从病症证有机结合论精准中医
我们还是以我跟月松讲得例子为例。“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大家觉得这个张仲景很神秘,我们看看他神秘到哪?少阴病,用什么?少阴寒化——附子嘛!始得之,什么始得之啊?体内有寒的人,他就容易感受外寒,得了外寒——就是太阳伤寒,用麻黄嘛!反发热——发热,少阴
2507
0
0
0
乌梅丸医案分享
(一)对乌梅丸的理解这是一首阳虚而火郁的方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二见。《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扰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
14718
0
0
0
《金匮要略》古今录验续命汤小议及在临床上的运用
续命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附方,是林亿等重新整理《金匮玉函要略方》时,采集的散在于《古今录验》中的方剂。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昩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方后云:“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
3552
0
0
0
胡希恕结核病用药讲解
按语:段治钧和冯世纶两位老师搜集整理的《胡希恕医论医案集萃》中有胡老不少相关专题论述,我们将陆续选摘部分与大家分享,只是这些资料原来可能是专题讲座,而更多的是穿插在其它讲座比如条文讲解中等,所以未必非常详备,如果我们有必要的临床基础,相信会更好的吸取这些宝贵的经验!结核性肠系
2889
0
0
0
仲景大小汤辨要
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以大小成对命名方剂者,计有六对,即大小柴胡汤;大小青龙汤;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大小建中汤;大小半夏汤。理解仲景大小汤的含义,对理解仲景汤方命名规律及临床辨证应用大小汤具有重要意义。此就六对大小汤的主要区别论述于后,以就正于同道。1.大
2231
0
0
1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