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在膏方中的概括与运用
秋冬时节是服用膏方助阳气收藏、修复,为来年人体升发提供能量的 最佳时节。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当年秋冬、来年春夏的时令特点及运气特征常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订制膏方时关注年运、岁候。
四时气候可影响脏腑功能但未立即发病,成为伏藏体内,随时可能诱发病证的“伏邪”“故邪”。
当人体因情志不遂,或者饮食劳逸,或者重新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便会形成新感之邪与“故邪相袭”“因加而发”的“伏气致病”。
所谓“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属于此。
再次,相同的致病邪气也可以因为季节气候的不同,引起不同的脏腑组织发病,以及发生不同性质类型的病证。
例如同为风寒湿致痹邪气,若“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 此者为皮痹”(《素问·痹论》)。
最后,《内经》还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规律阐述脏腑病理变化特征。如在论证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重要观点时指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 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 ……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素 问·咳论》)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古人以“天地”名之。人体会随季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而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当调节障碍时又会出现感邪发病 及相应的不适。
运气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对天体、气象、物候,尤其是人体生命现象的反复 观察、验证的基础上,在精气—阴阳 —五行思想指导下,以干支甲子为推演工具和记录符号形成的。
运气理论认为:
气候变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星、辰的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人类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同年份、一年的不同时段,存在着气候变化的差异,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着不同的影响。
天体运行—气候变化—生命活动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掌握这一规律,就可以更有效地指导生命科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五运六气学者毛小妹提出“ 运气印记”之说,该学说认为:
①依据天干推演的岁运太过与不及信息可推断其相对易病的3个脏腑,可确定病位所在。凡出生于岁运太过之年者,其相对应的脏腑功能较强,为强脏,故乘其所胜而薄所不胜,由此可建立岁运太过之年的“ 平衡三角”;凡出生于岁运不及之年者,其相对应的脏腑功能较弱,为弱脏,故其所乘妄行,所不胜薄之,由此可建立岁运不 及之年的“平衡三角”。
②依据地支推演的司天在泉属性,可推断人体病性特点。如生于子午卯酉之年者,病性偏于燥热;生于寅申巳亥之年者,病性偏于风火;生于辰戌丑未之年者,病性偏于寒湿。杨志敏在认可毛氏之说的基础上,尤其强调临证使用运气理法时,需立足于“ 天人合一”之道,遵“ 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之旨,依据脏腑强弱与运气 胜复规律谨守病机,并通过药物四气五味的配伍化合,折其郁气,赞所不胜,从而执简驭繁,规避固守因循之弊。
作者:杨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