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奇

王仲奇

王仲奇(1881—1945),名金杰.号懒翁,歙县富堨人。王氏数代业医,仲奇15岁随父学医,22岁挂牌应诊。以治温热病著称。不数年名扬江、浙。民国12年(1923)移居上海。一生行医40余年,对中医内、外科别具心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治病之道, 在于明阴洞阳,而用药以酌其盈、济其虚.补其偏,救其弊;又采徐泗溪“药性专长”之 说,辩证立方,既用经方,亦用时方,或经方、时方并用,或单方参入复方,多收良效。 王仲奇是中医临床医学家,一生行医四十余年,擅治内、 妇科杂病,早年以治温病见称乡里,迁沪以后,可治的内科疑难病证为多。先生自己曾希望在五十岁以后能坐下来总结一下经验,选编一部反映自身诊疗特色的个人医案,但是一直因诊务繁忙而没有得到这个闲暇时间,也就没有留下来专门著作。1992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王仲奇医案》,是书收载709案,分为40门。这其中一部分是先生平日所治的亲自笔录,大部分则为从学者当年临诊随抄的病案。虽然这部医案选集只能是先生毕生临床活动的一个侧面,实不足以概括其全部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但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体观其法活机圆,配伍精契的诊疗特色。清.周徽之曾谓:“宋后医书,惟案好看,不似注释后医书之多案凿也。”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评价一位医家的学术经验,其立论是否渊源有目,融会贯通;其治法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医案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