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败毒散解决湿疹、荨麻疹、牛皮癣
案一、湿疹案
陈某,男,42岁。2017年12月3日就诊。
病史:①全身皮肤湿疹30年,胸背皮肤红疹近20年,从小有臀部暗疮;②幼时母乳喂养时母亲得乳腺炎,用过抗生素;③抽烟史;④喜饮花茶。
问诊:湿疹主要分布于腿、臂、背、颈外侧,痒,结白痂,夜间干痒甚,夏天或到南方地区则加重,情绪不畅亦加重,手掌春秋换季则起皮,极少出汗,怕冷。时干咳,咽痒无痰,近几年易疲劳,时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多梦,早醒,时入睡困难。小便黄有泡沫。常腹胀,大便溏软、日一次,食辣则腹泻,喷、臭、黏。
脉诊:左寸浮滑,关弦长偏浮,带芤带弱。
右脉浮芤缓,关浮弦稍带滑。
望诊:形体壮实,舌淡红,尖偏红,胖大,齿印,右侧苔花剥,中根黄厚腻。
腹诊:脐下稍有压痛,右胁叩痛,小腹稍拘急。
辨证分析:
1.两脉浮,湿疹分布于外侧,全身痒,不易出汗,咽干痒时咳,为外风郁伏。
2.左脉带芤带弱,湿疹逢春秋季、夜间、情绪不畅则加重,眠差,为血虚生内风。
3.右脉芤缓,芤为虚,缓为湿,腹胀腹泻,大便溏软,小便有泡沫,到夏季或南方加重,为脾虚生湿。
4.既有外风,又有内风,素体脾虚有湿,内湿外湿相引,风邪湿毒郁伏于表,治宜先散外风为主,待外风渐去,再行养血疏肝、健脾祛湿为治。
拟方:人参败毒散加减。
荆芥3g,防风3g,独活3g,羌活3g,前胡3g,柴胡3g,枳壳3g,桔梗3g,川芎3g,茯苓3g,炙甘草3g,生姜5g,生白术3g,党参3g,当归5g,赤芍5g,大枣10g,紫草5g,白芍5g,葛根10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医嘱:停饮茶,调畅情绪,清淡饮食。
结果:患者述服上方湿疹瘙痒明显减轻,面积逐渐缩小,心慌气短消失,续以前方加减治疗,后未复诊。
案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荨麻疹案
耿某,男,8岁。
问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一年,发病时双腿突然出现瘀点,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40-50。荨麻疹多年,分布于前胸后背,色鲜红、成大片,得肾炎后严重。平素感冒频繁,睡眠来回翻滚,头发干枯,大便成形,小便有泡沫、气味不大、小便不畅。
脉诊:右滑软。左滑芤稍带弦。
望诊:舌淡暗红苔薄黄腻,根部有红颗粒,扁桃体肿大,面有虫斑,屁股上有疮。
腹诊:右胁叩痛。
辨证分析:
①外风夹湿郁伏不去;
②外邪内陷血分,血分有瘀有热;
③素体气虚,无力透邪。
拟方:人参败毒散加黄芪、知母、赤白芍。
党参10g,荆芥6g,防风6g,柴胡3g,前胡3g,羌活2g,独活2g,川芎2g,桔梗3g,茯苓3g,生甘草3g,黄芪15g,知母10g,赤芍10g,生白芍10g,枳壳3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结果:尿红细胞已无,服上方屁股疮略有好转,荨麻疹好转明显。
案三、牛皮癣案
王某,男,58岁。2018年12月22日就诊。
问诊:牛皮癣多年,散在分布于颈部、上肢、双下肢、臀部、腹部,皮肤瘙痒,夜间痒甚,冬季加重,吃羊蝎子、喝啤酒后爆发式加重,平素不易汗出。
脉诊:左脉浮细芤软。
右脉沉细弱软,稍带滑,尺沉弱。
望诊:形体偏实,舌质偏红,苔薄黄腻。
腹诊:阴性。
辨证分析:
1.左脉浮,牛皮癣,皮肤瘙痒,不易汗出,为风邪郁伏于表。
2.右脉弱,冬季、喝啤酒后加重,舌苔腻,病程久,兼有脾气虚内湿,无力透邪。
3.左脉细芤,舌偏红,苔黄,瘙痒夜甚,吃羊蝎子后爆发式加重,兼有阴血不足,血虚生内风。
4.目前以风湿邪毒在表为主,兼有气虚生湿、血虚生风,视其形体壮实,以邪实为主,治宜快速透邪,故人参败毒散遵原方比例,风药与补药等量,再额外加入荆防透邪,归芍养血,苍术燥湿为治。
拟方:人参败毒散加减。
党参10g,炙甘草6g,茯苓10g,川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当归10g,白芍10g,苍术10g,荆芥12g,防风10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结果:服药7剂后,患者自述牛皮癣明显好转,四肢皮损范围明显减小,瘙痒不显,后用前方气分药、祛风药减半治疗数周,牛皮癣持续好转,四肢唯遗留小腿、臀部些许色素沉着,腹部皮损有好转,患者后因他故未来复诊。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条分缕析太阴病: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太阴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