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麦冬汤临床实用医案二则
玉竹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玉竹: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玉竹的普及性比寻常的中药要高很多,在2002年,卫生部将玉竹纳入药食同源物品名单中,现在身边很多人,都用玉竹煮水喝,有点淡淡的甜味,还能滋阴。
玉竹味甘,微寒,归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因为甘凉入肺,能滋润肺阴,所以临床可以治疗燥邪伤肺的咳嗽及阴虚劳嗽等;因为味甘质润,能滋阴生津,所以也可以用来治疗热病伤阴的口渴及阴虚消渴等。
总得来说,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燥,内热消渴之类的问题,都可以用玉竹。
临床上玉竹很少单独使用,经常会配伍其它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药物共同使用,比较常见的就是沙参麦冬汤了。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源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秋燥》,是甘寒法治疗温燥证的代表方之一,原文中叙述它: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原方是由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冬桑叶、生扁豆、生甘草7味药组成,是燥伤肺胃阴分证的常用方剂。
那沙参麦冬汤临床具体怎么应用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两则医案!
支气管扩张医案
患者,男,50岁。
初诊:2018年8月7日。
诊断支气管扩张5年,现患者咳嗽,咳痰,色黄质稠量多,全身乏力,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查体:右下肺局限性湿啰音。
西诊:支气管扩张。
中诊:咳嗽。
辨证:肺阴亏损。
治法:养肺阴,清热邪。
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成:南沙参30g,麦冬20g,杏仁10g,旋覆花10g,瓜蒌仁10g,桑叶10g,桔梗10g,薏苡仁15g,苏梗10g,炒苏子10g, 蝉衣6g,前胡10g,泽泻10g,广藿香10g,炙甘草8g,7 剂。
服7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
原方换南沙参为北沙参,再进14剂,诸症皆平,至今4月未发。
按语: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李老指出此患者初犯为痰热蕴肺,病情迁延日久,伤及肺阴,致肺阴亏耗而咳嗽。
在《素问·至 真要大论》中有:心隔中热,咳不止。所以用沙参麦冬汤合宣肺化痰之品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慢性支气管炎医案
患者,女,63岁。
初诊:2013年10月3日。
反复咳嗽、咳痰、气喘四年余,每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曾服用复方甲氧那明以及头孢地尼症状不能改善,现患者咳、痰、喘,偶有脓痰及咯血症状,舌红苔薄,脉沉细。
查体:心肺(-),咽部有淋巴滤泡。
胸片:两肺纹理增粗。
西诊:慢性支气管炎。
中诊:咳嗽。
辨证:久咳伤阴,肺失润养。
治则:滋阴润肺。
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成:北沙参30g,麦冬20g,扁豆20g,黄芩10g,玄胡10g,玄参10g,玉竹10g,枸杞子15g,决明子10g,菊花10g,蝉蜕6g,射干10g,甘草8g。
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服7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守方如上,再进14 剂,诸症皆消。
按语: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4年,久病耗气伤阴,累及肺金之体,复又感外邪,正气欲亏,无力驱邪外出,邪恋于肺,迁延不愈。
肺喜润恶燥,凡燥热伤肺,或肺病日久,损及肺阴,而致肺阴不足而失于濡润,故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滋阴润肺,同时配以清内热之药驱邪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