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干燥综合征”医案一则
作者:
医案
陈某某,女,38岁,初诊。地区:衡阳 患有干燥综合征4年,胃功能三项的检查结果均接近最低值。
食量小,稍多吃就感觉胃窦处痛。
对食物质量、温度很敏感,不容易消化,需要添加复方消化酶或消食片帮助消化,胃镜检查显示为胃窦炎。
怕冷,容易感冒,喉咙痛,易疲劳,胸闷气短。
在长沙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衡阳市医院进行多次中医治疗,效果不明显。
现服用强的松每天5mg控制,眼睛干、口鼻咽干,大便不干,进食生冷后易腹泻,皮肤不干 想喝水,喜欢喝温水热水。
口不苦,精神疲倦
脉细而数,舌苔薄黄。
风湿因子抗o正常。
辨证:肺胃阴虚为主
治则:滋养肺胃之阴
处方:
西洋参6g 炒枣仁20g 枸杞子30g
乌梅10g 麦冬20g 天冬10g
黄芩10g 石斛10g 炙枇杷叶10g
枳壳6 甘草6
30剂
按
西医认为干燥综合征往往属于风湿病一类,可是检查她的风湿因子抗o都是正常的,所以她这个不属于风湿类疾病。是干燥症,中医的阴虚、津亏都可以出现干燥症。
阴虚和津亏的表现有:口鼻咽干、眼干、阴部干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
我们中医辨别这个症的时候要搞清楚是肺阴虚、胃阴虚还是肝肾阴虚。
本案患者口鼻咽干、眼睛干、心悸、舌苔薄黄提示有一点热像,脉细而数属于阴虚有热,
口鼻咽干比较明显因此属于肺阴虚,患者还有胃窦炎-兼有胃阴虚,是肺胃阴虚为主,所以要滋养肺胃之阴,加一点敛的。
我们诊断阴虚一定要以脏腑来分界,就是我一贯讲的:中医辨证,要辨病邪性质和病变部位。
病邪性质就是寒热虚实
病变部位就是五脏六腑
这就是中医的整体思维。
本案患者抓住肺胃阴虚兼有热的病机,所以用甘露饮。
因为有疲乏、心悸、眼干。所以要加参、枣仁、枸杞,又称为加参甘露饮。
嘱咐忌食油炸、烧烤、炒干货等易上火的食物,因其容易腹泻以乌梅生津,同时其酸收之性可以治大便泻。
作者:熊继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