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方法集锦

辛温解表法: 辛温解表用防风,桔梗杏仁陈豉葱,初见春温为适剂,邪如抵胃不为功。

凉解里热法: 舌苔化燥黄焦现,的是温邪抵胃中,凉解里热天花粉,豆卷芦根草石(膏)同。

清热解毒法: 舌绛神昏谵齿燥,热人阳明营分间,清热解毒二参(西洋参、玄参)(绿)豆,连翘银(生)地麦冬餐。

解热息风法: 手足瘛疚脉弦数,是缘热极忽生风,解热息风钩藤菊,羚羊生地麦门冬。

祛热宣窍法: 邪窜心包昏不语,祛热宣窍有神功,犀角连翘菖贝母,牛黄至宝可增充。

辛凉解表法: 辛凉解表薄荷蝉,豆豉前胡蒌鼠粘,口渴再加天花粉,热侵营分另方煎。

清凉透邪法: 清凉透邪用石膏,竹叶芦根淡豉翘,绿豆取衣煎水服,病温无汗此方疗。

清热保津法: 病温有汗用何方,清热保津功效良,生地麦冬鲜石斛,连翘参叶栝萎襄。

清凉荡热法: 谵言壮热脉来大,热入三焦白虎疗,清凉荡热参翘草,生地知粳(米)并石膏。

润下救津法: 苔燥渴谵脉实沉,热侵胃府病邪深,润下救津玄地麦,大黄甘草与元明。

清凉透斑法: 温毒发斑为胃热,色红邪透不须惊,清凉透斑为妙法,石膏甘草鲜芦根,银翘豆卷新荷叶,神昏再加犀玄参。

解肌散表法: 此方即是桂枝汤,风邪伤卫服之良,桂枝白芍与甘草,药引还须用枣姜。

微辛轻解法:微辛轻解苏薄荷,桔梗牛蒡瓜蒌和,加以橘红喜轻透,冒风鼻塞即时瘥。

顺气搜风法: 顺气搜风治中经,半身不遂病伤筋,天麻甘菊紫苏草。乌药参条(木)瓜与陈(皮)。

活血祛风法: 活血祛风中络方,眼歪肤木芍艽桑(叶),鸡血藤胶能活络,归芎橘络共煎尝。

宣窍导痰法: 宣窍导痰中脏腑,疟来昏倒邪深入,菖蒲远志天竺黄,瓜蒌(僵)蚕杏皂炭煮。

两解太阳法: 两解太阳治风湿,头耳重痛小便艰,羌防苓泻生薏苡,桂枝桔梗七味攒。

培中泻木法: 培中泻木术(白)芍陈,防风甘草白茯苓,吴萸炮姜新荷叶,泻和风痢此沾唇。

补火生土法: 补火生土附桂(菟)丝,(益)智仁故纸与吴萸,莲肉芡实共八味,久泻原须补火虚。

暖培卑鑫法: 暖培卑监潞党参,二(苍白)术苓甘与葛根,炮姜益智能温土,虚寒泻痢此方斟。

补中收脱法: 补中收脱气陷虚,肛门下脱痢无时,东(洋)参芪术诃黎勒,芍草擒皮粟壳俱。

通利州都法:通利州都泽茯苓,车前苍术滑通梗,身疲水泻俱宜用,第一功能去湿淫。

清凉涤暑法: 清凉涤暑扁通蒿,滑石甘苓瓜翠翘,暑泻稠粘小便赤,渴烦面垢又高烧。

化痰顺气法: 化痰顺气半夏陈,木香厚朴草(生)姜苓,痰多气闭为疟泻,服此痰消气亦行。

楂曲平胃法: 楂曲平胃神曲楂,朴陈苍术草(膛)胫佳,食伤作泻宜煎服,亦可方中用麦芽。

清痢荡积法: 清痢荡积用(木)香(黄)连,枳壳生军芩芍兼,甘草葛根鲜荷叶,渴烦溺赤热如煎。

温化湿邪法: 温化湿邪寒湿聚,酿成清痢胸成痞,溺白藿香厚朴陈,苍术蔻衣甘草益。

调中开噤法: 调中开噤痢不食,脾虚噤Zl兼热滞,黄连半夏广藿香,西党石莲陈米煮。

调中畅气法: 调中畅气芪术参,陈皮炙草腹皮增,木香荷叶沁脾气,泻痢中虚服最灵。

祛暑解毒法: 祛暑解毒用夏(茯)苓,黄连滑石草翘银,(绿)豆衣参叶同煎服,受暑热如刺在身。

增损胃苓法:二增损胃苓滑藿香,朴陈泽泻(猪茯)二苓苍,腹疼水泻渴尿短,暑湿之邪入胃肠。

清暑开痰法: 中暑犹如矢中人,清暑开痰法最灵,香薷扁朴黄连杏,荷梗益元半夏陈。

却暑调元法: 却暑调元元气伤,暑侵热盛正宜匡,东洋参麦(茯)苓甘(粳)米,半夏石膏滑石襄。

清离定巽法: 清离定巽治风方,抽搐缘由热过张,连翘竹叶元参(生)地,木瓜钩藤与菊桑(叶)。

清宣金脏法: 清宣金脏清肺金,川贝牛蒡瓜(萎)杏仁,桔梗兜铃枇桑叶,咳兼胸闷热邪深。

甘咸养阴法: 甘咸养阴治阴损,热伤血络咳频频,潮热阿胶龟(板)(生)地牡(丹皮),旱莲淡莱与女贞。

治乱保安法: 治乱保安木藿香,夏(茯)苓乌药伏(龙肝)砂(仁)苍(术),夏秋霍乱吐又泻,腹中绞痛痛非常。

挽正回阳法: 挽正回阳治中寒,肢寒吐泻脉微探,东洋参术(茯)苓(炮)姜桂,附片吴萸与粉甘。

芳香化浊法: 芳香化浊佩藿香,腹朴半陈荷叶襄,暑湿温邪胸痞闷,诸痧秽湿服之康。

金水相生法: 金水相生补肺肾,神昏夏疰汗而烦,身疲久咳元参麦(冬),五味东洋(参)知(母)炙甘。

二活同祛法: 二活同祛羌独活,防风苍术细辛甘,生姜3片加为引,风雨连朝受湿干。

清营捍疟法: 清营捍疟治暑疟,恶寒壮热渴饮频,连翘竹叶青蒿翠(西瓜翠衣),青皮扁豆(衣)与黄芩。

辛散太阳法: 辛散太阳桂羌防,甘草前胡豉枣姜,去湿要除桂与豉,再加厚朴及茅苍。

宣透膜原法: 宣透膜原果朴榔,芩甘藿夏引生姜,热寒似疟苔白滑,邪遏膜原第一方。

和解兼攻法: 和解兼攻柴夏芩,元明(粉)枳(壳)(甘)草熟川军,病因里积生寒热,疟疾淹缠服若神。

甘寒生津法: 甘寒生津治瘅疟,但热无寒欲呕恶,(生)地麦(冬)连翘竹叶(石)膏,蔗浆梨汁(北)沙参合。

宣阳透伏法: 湿温腹满胫寒冷,邪遏中阳要透宣,宣阳透伏苍姜附,蔻朴陈皮大腹兼。

驱邪避祟法: 驱邪避祟治鬼疟,乍大乍小脉来奇,茯苓苍术龙骨木(香),柏实(子仁)菖蒲桃叶医。

补气升阳法: 补气升阳治气虚,胃呆寒热汗濡濡,(党)参芪于术陈皮革,姜枣归升与柴胡。

营卫双调法: 营卫双调脉弱濡,洒寒烘热疟劳虚。(潞)参芪白芍当归草,护卫还须入桂枝。

双甲搜邪法: 双甲搜邪三日疟,久缠不愈补阴阳,首乌二甲(山甲、鳖甲)当归桂(枝),木贼东(洋)参鹿角霜。

清宣温化法: 清宣温化(瓜)蒌杏仁,荷(叶)佩(连)翘荷合二陈,初见湿温宜用此,再加豆(卷)朴效如神。

宣疏表湿法: 宣疏表湿用苍防,藿缩艽陈甘草姜,晴霁湿蒸晨雾重,人如冒触用斯方。

辛热燥湿法: 先伤于湿后伤寒,头汗拘挛转侧难,脉缓近之身剧痛,一经辛散去如拈,辛热燥湿苍防芷,独羌草蔻与姜甘。

苦温平燥法: 苦温平燥治燥侵,畏寒无汗稍头疼,咳而鼻塞痰偏少,荷叶陈皮与枣仁,荆芥桂枝与自芍,桔前宣气苦兼清。

松柏通幽法: 松柏通幽治燥结,便难糟粕踞于肠,冬葵松(仁)柏(仁)(火)麻瓜(萎)薤,大腹桔梗冲蜜尝

加味二陈法: 加味二陈治痰多,夏陈苓草杏仁和,再加生苡姜2片。冲入饴糖咳自瘘.

温润辛金法: 温润辛金治干咳,胁疼咽痒却无痰,松仁百部款冬(紫)菀,冰糖陈皮叭杏仁。

清金宁络法: 清金宁络燥更深,咳红火盛致喉疼,麦冬玉竹元参(生)地,旱莲二叶(桑杷)北沙参。

甘热祛寒法: 甘热祛寒性大温,寒邪直中在三阴,干姜附子吴萸(炙)草,拒格须防冷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