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临床使用14条
##一
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
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如疮溃糜烂,排脓上肉;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白芷皆能治之。
但其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寒湿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二
白芷辛温芳香,能疏风散寒,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内提清气,外达肌肤。
《神农本草经》治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皆其清阳下陷,寒湿伤于中下之症,温升燥湿始为合宜。
头风目泪,风痛头眩,亦惟阳气素虚,或阳和之气,不司布护,风寒风热乘之者,始为合辙。
##三
白芷所主之病,不离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太阴肺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
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四
白芷同升麻、柴胡、葛根、羌活,治湿泻;同辛夷、细辛、治鼻病;与蒲公英同用,则能排脓。
##五
白芷实为镇痛药,故伤科、疡科多用之。
近世以白芷为芳香燥湿药。凡药具芳香性者,多能健胃,谓其燥湿,亦合事实。
##六
白芷的止痛功效很好,可用于人体各部分的疼痛。成人剂量可用至15克,配生甘草6克,煎服。
如能视具体病情,结合辨证用药,则效果更好。
##七
白芷用于湿浊中阻或寒凝气滞的胃脘痛,颇合病机。
对胃阴不足之症,用小剂量白芷,与沙参、麦冬、乌梅、白芍等酸甘化阴药为伍,既能动静结合,理气机以助阴津生化,又可避免滋润滞中之弊。
一般用蜜水炙用,以制其升发之性。小量用5克,可行气健胃,增进食欲;重剂用10克左右,能温中散寒,理气镇痛。
##八
白芷辛香走窜,有温通之功,故用于肠粘连证属虚寒、实寒者,常获良效。
##九
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重用白芷30克,治疗胁痛有良效。
##十
用白芷、川芎炖猪脑或鱼脑服,对虚弱性头昏头痛有效。猪脑、鱼脑含有丰富营养素,能健脑安神。
##十一
白芷治疗阳痿有效验。
民间验方中有“香芷起痿散”一方,由白芷120克,当归90克,蜈蚣30条组成。共为细末,分30包。每次1包,每日2次,早晚温开水送服。
##十二
白芷治疗睾丸鞘膜积液有良效。
用法:白芷10克,蝉衣30克,水煎熏洗,每日1~2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并取少量饮服。
##十三
治疗乳癖,柴胡、白芷是必用之药,可使药力到达病所。
##十四
治脱发症采用通窍活血汤时,用白芷代麝香,也能获满意疗效。
作者:陶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