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道德与理论知识》第一套模拟习题及答案【单选31-40】
31[单选题] 婴儿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一般是( )个月。 A.3 B.6 C.8 D.12 【参考答案】B
32[单选题] 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 )。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C
33[单选题] 布洛卡中枢即( )。 A.听觉性言语中枢 B.视觉性言语中枢 C.运动性言语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参考答案】C
34[单选题] 想象是( )。 A.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C.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D.人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参考答案】A
35[单选题]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 )。 A.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已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 B.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 C.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D.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参考答案】D
36[单选题] 心理过程包括( )。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知、情、意和能力 D.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参考答案】A
37[单选题] 根据A.lewis(1967)对焦虑的症状学描述,其特点是( )。 A.对过去的后悔 B.对现实的恐惧 C.对过去的怀念 D.对未来的恐惧 【参考答案】D
38[单选题] 一般来说,( )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A.不熟悉的人 B.上下级 C.第一次见面的人 D.亲密的人 【参考答案】D
39[单选题] 出现思维奔逸症状时,人的行为中容易出现( )。 A.语词杂拌 B.答非所问 C.思维广播 D.随境转移 【参考答案】D
40[单选题] 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 )。 A.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B.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 C.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 D.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