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是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别名铜芸、茴芸茴草、百枝等,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痉挛、破伤风。防风炒用可治腹泻,炒炭可用于崩漏。防风根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过敏、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降血压、抗菌等作用,可去水肿、风肿,散结去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防风的吃法与用量!

防风的炮制方法:

1、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炭制:取防风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黄褐色为度。喷洒清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

3、炒防风:取防风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4、蜜炙:取防风,加蜜炒至蜜被吸尽,放冷即可。每防风片1kg,蜂蜜0.3kg。

食防风的作用:

防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防风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

1、消风散(《外科正宗》),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主治风疹,湿疹。

2、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3、玉真散(《外科正宗》),功效祛风化痰。

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5、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6、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益气固表,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防风的功效

白术防风汤

功效: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材料: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用法: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解毒防风汤

功效: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材料: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用法:同紫草煎汤服。外用蚬子水摩之。

来源:《痘麻绀珠》卷十七。

防风枳实汤

功效: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

材料:防风3两,枳实3两(炙),茯神4两,麻黄4两(去节),细辛2两,芎 3两,前胡4两,生姜4两,半夏4两(洗),杏仁3两,竹沥3升。

做法:上切。

来源:防风汤(《千金》卷十三)、防风枳实散(《普济方》卷四十七)。

羌活防风茶

功效:祛风胜湿,治外感风寒湿邪。

材料:羌活5g、防风3g、苍术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来源:传统药茶方。

防风薏米煎

功效: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材料:薏米30克,防风10克。

做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人参防风茶

材料:人参、川芎各3克,茉莉花茶包1个,防风5克。

做法:

1、将所有茶材放入杯中,冲入适量热开水。

2、静置10分钟后即可饮用。

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材料:淡竹叶(半把) 防风人参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

做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钱同煎。呕者,加半夏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