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金针》麻黄汤

一、主治:发散寒邪。主小儿寒嗽而多痰者。

二、组成:柴胡、麻黄、苏叶、甘草、桔梗、枳壳、橘红、防风、苏子、熟半夏。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三、方解:

(1)麻黄,紫苏叶,甘草:麻黄汤去杏仁,紫苏叶代替桂枝,或是麻黄甘草汤加紫苏叶。开毛窍,透外邪,利水消肿,止咳。

(2)柴胡,甘草:小柴胡汤的最简结构。

(3)桔梗,甘草:治疗咽喉痛。

(4)紫苏叶,苏子,防风:祛风抗过敏,化痰止咳。

(5)半夏,橘红:燥湿化痰止咳。

(6)枳壳,桔梗:调畅气机。

(7)熟半夏,苏叶,生姜,有半夏厚朴汤之义

(8)麻黄,苏叶,苏子:止咳平喘。

(9)橘皮,枳壳,生姜:橘枳姜汤枳壳化痰消胀满。

四、病机太阳表邪太阴痰湿病症五、·临床加减运用

(1)咳嗽剧烈加芍药,旋复花,构成芍药甘草汤加旋复花。

(2)有热加黄芩,黄芩与柴胡构成小柴胡之义。

(3)水饮重,前胡代替柴胡,苏子与前胡构成苏子降气汤之义。柴胡便于清热,理气,前胡降逆,化痰止咳,利水。

(4)没有咽·喉疼痛去桔梗甘草,加茯苓,还原成半夏厚朴汤之义

六、辩证要点

(1)本方是表里双解之法

(2)太阳有表邪,表邪轻:不出汗,怕冷,怕风,脉浮紧数,不能用麻黄桂枝发越,只能用麻黄,紫苏叶,生姜,柴胡轻宣透邪就可以。

(3)太阴有痰湿气逆:有白痰,咳嗽,咳喘,见风加重,伴有咽喉疼痛,气滞,或是嗳气,腹胀等等表现

( 4),舌质白,舌苔白,口中和,脉浮紧滑数。

选自《补遗经方方证探微》邓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