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治妇科需要特别注意的点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主要功效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本草备要》谓其“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 腹痛”。
《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壅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 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本草纲目》:“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
柴老对白芍的临床运用有自己的体会。众所周知,白芍具养血柔肝止痛之效,但柴老对妇科实证的痛证很少用白芍,认为古书记载白芍虽有止痛之功,但其性味酸寒,敛阴作用比较强,而敛的本身会影响气机的调畅。所谓不通则痛,不通为其有滞涩,既有滞涩,则不用酸敛之药。若为缓急迫,柴老用炒白芍,以炒来减缓其酸寒之性。
在治疗闭经患者时,白芍亦较为少用, 认为其味酸,酸性皆有收涩之性,与闭经病性相违。尤其在妊娠患者,基本不用该品,虑其酸收之性致子宫收缩。另一方面,“敛”有意味着安定和平和,所以在治疗青春期功血、月经先期、带经日久、小儿性早熟时,白芍为柴老的常用药之一。
常用量为 10g。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临证经验及验案选》,佟庆,黄玉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