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药解:竹叶
竹叶,首载于《名医别录》,《伤寒论》入方1次,《金匮要略》入方1次。
一、药物基原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叶呈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产于长江流域各省。
二、炮制加工
随时可采,宜用鲜品。
三、性味归经
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四、用法用量
煎服,6—15g;鲜品15—30g。仲景最大量方:竹叶石膏汤(两把)。
五、经方应用
1、清热生津,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若配人参、麦冬同用,可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用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金匮要略》竹叶汤用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
2、除烦利尿,用于口疮尿赤。
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下可疗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用治口疮尿赤仲景未曾涉及。
附:含竹叶经方一览表
|方名|出处|用量|配伍|
|---| --- |---|---|
|竹叶石膏汤|伤寒|两把|石膏甘草粳米麦冬半夏等|
|竹叶汤|金匮|一把|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等|
附:关于竹叶与粽子
竹叶虽然不常食用,但每年端午节用竹叶包粽子的情形大家是再熟悉不过。先将江米泡一天一宿,将叶子煮过,围成三角形,再放枣、放米,包成三角形,用竹绳困上后放入锅中,将水莫过粽子,煮一小时后剥出,加糖即可食用。
作者王松,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中医经典教研室教师。